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我在董卓身边做心腹>第三百六十九章又一把火
  一边看一边走回侧营,刚进去就问道:“修炼此书可有什么要注意的?”

  木鹿像条虫一样趴在地上,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没啥要注意的,不过修炼之后吃的特别多,力气增长的也很明显,至于术法就要靠自己领悟了,跟你说了这么多能不能放了我啊?”

  白寒连连摆手:“等会,你说力气增长的明显,孤怎么没看出你有多大力气啊。”

  木鹿没好气的回道:“我以前很弱的,修炼之后才有现在的体魄,而且还凭借异术做到了洞主的位子,我跟你说这么多了,赶紧把我放了,这绳子勒的我疼死了。”

  白汉将册子小心收好后,似笑非笑的看着木鹿,“放了你?放了你对本王有什么好处?”看書喇

  木鹿一惊,狠狠的瞪着白寒:“你要反悔?你不怕天诛地灭么!”

  “天诛地灭?”白寒像是听到什么特别好笑的笑话似得大笑起来:“若真有天诛地灭,本王早就死了,岂能存活到今日。”

  “你…你…你卑鄙。”

  “卑鄙又如何?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因为卑鄙本王有了今天的成就,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太单纯了,来人呐!”

  一声令下,两名披甲士走了进来,“在、”

  “把这家伙拖下去砍了,祭奠死去的弟兄们。”

  “诺。”两名甲士应了一声,上前托起木鹿向外走去,木鹿早已吓得脸色煞白,一边拼命踢腾双腿,一边还一个劲地喊:“姓白的,你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哧…

  半声惨叫过后,木鹿的声音再也听不见,没一会在一名甲士回来复命,“大王,那人斩了。”

  “很好。”白寒点了点头,“让祝飙来一下。”

  “诺。”

  大战已经结束,白寒率领大军返回长安,不过临行之前白寒把祝飙和典韦两个人留在了这里。

  留下祝飙是因为白寒还需要用他的身份来号召蛮中之地的人北上,这就是个大工程了,起码要几年之内才能完成,而留下典韦,则是为了帮助庞羲抵抗赵韪。

  赵韪的兵马看上去虽然非常多,但实际上却是累如危卵,而且精锐将领也并不怎么样。

  赵韪此人本身就是个文官出身,在军中没什么威望,军士们也是因为吃饱才跟他的,而且白寒依稀记得,赵韪最信任的两个武将在历史上都背叛了他,还亲自杀了他用做晋身资本。。

  典韦、庞羲,再加上限额六万的益州军和川蜀富饶之地作为后盾,白寒也不怕赵韪还能翻了天,永昌郡的一切都能顺水渠成,至于永昌郡主簿一职白寒还是让刺史府选人,自己就不掺和了。

  庞羲的任务就非常简单了,扩充兵马,同时将益州的百姓尽量往南方移动,避免人数分布不均的局面,同时还要安置那几十万即将北上的蛮中子民,肩上的胆子可不轻的。

  至于战胜所获得的蛮人俘虏,白寒全书交给刺史府了,任务就一个:修路,蜀道难的地形他不想再看到,大汉天下本就是一体,不应该因为地形因素而有所隔阂。

  大军班师回朝,一路上受到了司州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在回来之前,摄政王亲征在蛮中取得大胜的消息就通过各地的报社传播开来,同样是报喜不报忧,隐瞒了因为蛮族腾师的事。

  班师路上,祝融一个人骑在卷毛赤兔马上好奇的望着四周景色,她还是第一次来到大汉司州,繁华的司州大地对她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在这片土地上她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想到即将到来的生活祝融心中就是一阵惆怅。

  再看她带来的连个女亲卫,这俩人在后边叽叽喳喳的说着说那的,全然不知愁苦…

  ……

  养心殿内,荀彧向白寒把最近的所有事详细的向白寒汇报了一遍,这荀彧也真是认真,白寒连铠甲都没卸呢,他就赶过来呢。

  白寒听后感慨的道:“文若之才当真不凡,很好。。”

  被白寒这么一夸,荀彧却扑腾一下跪在地上:“文若御下不严,请大王责罚!”

  白寒一愣,刚回来这是唱的哪出啊,“怎么回事。”

  “回禀大王,半个月前,上林苑工地燃起大火,将已经移植的草木建筑悉数焚毁,文若难辞其咎。”

  “上林苑!”白寒顿时来了精神,“怎么回事你仔细说。”

  荀彧将上林苑的事情说了出来,这事跟荀彧没什么关系,荀彧的职位是丞相,统领百官,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项目经理,但却不是具体的执行者。

  大火烧起的时候,荀彧还在家里睡觉呢,火势非常大,足足烧了一天一夜,不光修筑用的材料被焚毁,就连在工地休息的工人也烧死了十多个,后来调查来调查去也发现具体原因,荀彧只好把负责建造的长安县令牛裴关入大牢,自己亲自上阵指挥建造,不过修筑所用的那些材料则要从各地重新征集,耗资巨大!

  听完,白寒沉默不语,脑中闪烁着许多可能,上林苑的工期不是很紧所以只有几千名工人,那些工人的住所就在工地上,就算在晚上失火了也很快就有人发现,不会蔓延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从这件事里,白寒嗅出了阴谋的味道,看着下方认罪态度良好的荀彧,白寒叹了口气,“文若,这事你没有责任,那个牛裴审问过了么?”

  “审过了,也没说出什么有用的。”

  闻之,白寒眉头紧锁,“这样,那些烧死的工人抚恤金加倍发放,他们子女由帝国奉养,终身给予良家子的身份。”

  “文若即刻去办。”

  所谓良家子是一种身份地位,是加入帝国军的优先考虑人才,跟孝廉完全是两码事,要成为一个良家子,有两个条件:一是家资在中家以上,也就是说,穷人家孩子不算良家子。

  二是家世清白,直系长辈不在贱籍,没有犯罪记录。

  良家子这种说法早就有了,白寒也不打算去改,普通人加入帝国军都是从最底层的步兵做起,良家子也一样,但如果特种部队缺人,就比如许褚的重骑兵军团缺人就会从几十万帝国军中选,会优先选择良家子。

  可以说,白寒给予那些孩子从军成为军官的机会。

  “文若,这件事情本王会亲自处理。”

  “诺。”荀彧躬身而应,他清楚自己擅长的是统筹内政,这种查案的事还是交给别人的好,既然白寒有这个心思那正好了。

  坐在龙椅上,揉了揉头太阳穴,脑中突然想起一个放荡不羁的身影,“文若,奉孝回来了么?”

  “回来了,只是受了点伤。”

  “怎么回事?”白寒正坐起来,郭嘉身子软弱可不比其他人。

  “寒州的事,奉孝已经写好奏章。”

  白寒点了点头,荀彧施礼退下,从抽屉里码放整齐的奏章注意翻阅,找到了郭嘉的奏章,仔细翻看起来,郭嘉此去寒州过程精彩万分,简直就是一出汉末版的让子弹飞,满城没一个好东西。

  郡守勾结鲜卑,主簿贪污受贿,而御史台派去的两名御史也都从查到了其中一人不干净底子就写奏折上报了,本来一切都在郭嘉的掌控中,可就在要拿下两人的前夜,郡守阴汲勾结鲜卑部落。

  郭嘉提前发现却还是被一小股鲜卑牧民混入城中,鲜卑人进城见人就杀,郭嘉亲自指挥退敌,可文官毕竟是文官,刚上场很不幸的中箭了。

  不过,事情倒是顺利解决,郭嘉本人也没事,白寒提起狼毫笔在奏章上写下敕字,表示看过了同时在底下写下了对此事的封赏,郭嘉赏钱一百万。

  御史台的两名刺史只看到片面才有了后面的事,对他们白寒就不留情了,直接撸了他们的御史之衔,发配蒙州担任小吏。

  弄完之后,继续翻看其他奏折,一种是白寒必须看的,一种是看不看都行,但是走着必须出现在白寒桌子上,白寒也不嫌麻烦,逐一翻看,都是各地要修建一些事物的事,有荀彧亲自把关自然没什么问题。

  还有就是哪里的百姓要搞什么活动,某位官员前去出席,然后经飞鹰台、锦衣卫、延尉府三重调查确定没问题后,一年之内就成了免检产品。。

  最大一件事就是要从各地增调修筑上林苑的材料,皇家园林自然要气派,一些石料、木材都要从各地征集,荀彧在下文请求白寒多增加一段时间,如果不增加对各地府衙以及修筑农夫的压力太大了。

  白寒想了想,又添了六个月,加上之前剩下的时间已经快一年了,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