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我在董卓身边做心腹>第三百七十三章摄政王当民夫
  夜晚,皇宫养心殿。

  袅袅香气从香炉中漫出,白寒靠着龙椅,两脚放在御案上一晃一晃的,盘龙柱后,程雪然悄然出现,“有什么发现?”

  “很正常,但我感觉这场火好像没什么实际用处。”白寒眼睛都不睁的说着,程雪然释然一笑,“即然这样,那你就认为这是意外了。”

  “不!”

  白寒坐直了身子,看向程雪然,“还是有人在幕后操控这一切。”

  程雪然忽然笑了,“是谁?刘协?”

  “那小子被我熊成那样,你认为他还有胆子搞事?如果真要说的就应该是以孔融为首的那些心向皇室的官员了。”说着,白寒从案上拿起一本奏折。

  这是飞鹰台前段时间呈上来的信息,经常有官员出入孔融的府邸不知在密谋些什么,白寒之所以先前没管,一是因为管不过来,除非将所有心向汉室的大臣杀死,要不然就只能等待时间推移。

  二是孔融那孔子后人的身份,孔子之道对汉人影响极深,他要是敢动孔融,这就是对天下士子开刀,对于他们白寒不太想动,等到几十年后这些人老去,新生代士子就会一心为国。

  见白寒不语,程雪然走过来道;“上林苑是皇家园林,都只有皇帝才能修缮,我不知道你修上林苑目的是什么,但你触及了他们的底线,他们没兵没权,就连笔杆子都比不过你的报纸,来些小手段也不奇怪了。”

  “他们在玩火。”白寒恨恨道。

  程雪然缓步退下,她知道白寒已经起了杀心,一时间大殿内只有白寒一人,孔融那宽厚儒雅的面庞不断在白寒脑中浮现,孔子后人又如何?敢惹我就让你后悔!

  白寒瞥向桌边的一卷竹简,侧头看着微微发黄的竹简,将竹简送到油灯里,那一点点火苗在竹简蔓延增大,看着这团火,白寒笑了。

  ……

  “摄政王有旨,焚毁天下所有儒家典籍,凡有私藏者,杀无赦!

  着天下书院禁制教授孔子学说,如有发现,满门抄斩!”

  清晨时分,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太监宣旨声在嘉德殿上空回荡,百官哗然,尤其是孔融心里咯噔一下,旨意前半段秦始皇也做过,这没什么,可后半段明显是针对他的。看書溂

  历史经验证明,摄政王一旦针对某个人,那么那个人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一旦天下人再不学孔子学说,那摄政王要杀他就是一句话的事了,而起不用顾忌影响。

  快步登上玉阶,对宣旨的葛二蛋抱拳道:“葛公公,这道旨意是怎么回事?”

  “哼。”葛二蛋一甩袖子,转身欲走,孔融一把拉住他袖子。

  “孔大人,你这是干什么,快放开。”葛二狗阴阳怪气的说着,若是平时孔融都不屑理他,但今天孔融也顾不得那些了,急道:“葛公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摄政王的旨意,孔大人应该明白。”

  这…

  孔融愣了下,快步走上大殿,刘协双目空洞的坐在龙椅上,王座下匍匐着白虎,白寒还未到,孔融焦急的踱着两步走向他的座位,屁股还没落下,葛二蛋带着四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指着椅子道:“就是这个,摄政王亲令,抬出去烧了。”

  四名小太监挽起袖子抬着椅子走了出去,很快又搬进来一把做工精良的椅子,孔融眉头紧蹙,“葛公公,你这是干什么?”

  葛二蛋一甩拂尘,嬉笑道:“这也是摄政王的旨意,打今儿开始,这个位置以后是馬钧大人的了,你的位置在…”

  说着,指向殿门,“那里!”

  孔融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重重哼了一声,走向殿门,朝臣分列两侧,在所有人的等待中,白寒负手走来,高坐在王座上,一只脚踩着虎背,葛二蛋扯着嗓子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启禀陛下,摄政王,臣有奏!”孔融驱步而出,俯身道:“敢问摄政王,那道旨意为何要下。”

  白寒无聊的打了个哈欠,“儒学只会使人软弱,那些无用的书卷都烧了吧。”

  “昔日秦始皇也曾下令焚书坑儒,大量典籍焚于烈火,却未能根除儒术,反倒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臣希望殿下慎之又慎。”

  白寒想了想,点点头,“嗯,说得对,不过这件事本王心意已决,即刻传令各州郡县乡,并令飞鹰台严密监督!”

  “殿下万万不可啊。”一名三十余岁的官员走出班列,白寒定睛一看,出来的人是扰龙沮,其父扰龙宗是灵帝时期的老臣,董卓时期,其父扰龙宗指责董卓未解剑上殿,被董卓杀死,白寒也见证过那一幕,所以才留着扰龙宗的后人。

  扰龙沮哭诉道:“殿下啊,此乃逆天无道之举,您万万不能如此啊。”

  “本王心意已决,所有人无需再劝!”白寒拔高声调,孔融两腿一颤差点没倒下去。

  “另外!”白寒犀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名臣子的脸,“本王意,三年内各地休兵养民,囤积粮饷军械,除上林苑外,本王不会修建任何建筑,另外,加封枣衹为大司农,治理天下农桑。”

  说完,白寒转身离去,百官齐齐拜道:“诺!”

  待白寒、刘协退后,百官方才退却,阶梯上,荀彧眉头紧锁,玉牌不断敲着掌心,显得心事重重。

  “嘿,文若想什么呢。”郭嘉一把搂住荀彧,那贱兮兮的样子真让人恨不得脱下自己的鞋拍在他脸上。

  荀彧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忧心道:“王上此令一下,天下世子可不会甘心,就怕后人将王上比始皇暴君。”

  “搞不懂,搞不懂啊。”郭嘉晃着脑袋。

  “搞不懂什么?”

  “秦朝二世而亡,才被后人诟病,如今王上带甲百万,战将千员,万民归心,为国更是开疆拓土,功勋可盖天地,那些儒生再怎么不满他们也不敢表露在外,就算后人诟病也遮不住王上的功勋,你说是不?”

  荀彧微微一笑,也不否认,抬头仰望天空那初生的朝阳,那和煦的晨霞就如同今日的大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