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我在董卓身边做心腹>第三百三十八章自己人
  蓦地,张三想起昨天听到的两个汉商交谈,他们俩好像说过北方有支军队南下,他们的好日子就要到了什么的,不过那两个人看到他来赶忙散了,他也就没去管。

  现在看来,如果那两个人说的是真的,那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身份就说得通了。

  “我叫白寒,字子夜,职业是摄政王,本王等你来杀孤全家。”

  “大…大王饶命,小人狗胆包天,惹怒了大王,求大王饶了小人。”

  白寒微微一笑,“饶了你自然没问题,可就看你愿不愿意将功赎罪了、。”

  张三也不傻看到白寒这个样子自然知道是有不得了的大事要自己办,虽然有心拒绝可眼下他只能答应,若是不答应只怕活不过半个时辰,而且就算侥幸活过了以后也要与天下为敌,以前那些年的努力就都付之东流了。

  张三只好说道:“大王有什么事要张某效力,张某一定万死不辞。”

  “很好。”白寒笑了笑,从自己怀中拿出一张一万块的银票在张三眼前晃了晃,“这个东西你认识吧,帝国银行发行的银票,在帝国银行的任何一家分部都能以此换钱,只要你做好这件事,这东西你要多少有多少。”

  银票!

  听到这两个字,张三眼前一亮,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自然清楚银票的作用。

  白寒搞出来的银票在北方已经有很大的名声了,是之前白寒的势力并没有扩展到益州,益州境内没有帝国银行的分部,银票也就没流行起来,可他看过一个汉商用12000钱的价格从另一人手里买到了一张一万块的银票,买到银票的人欣喜万分,卖掉银票的人却像死了娘一样难看。

  以前他也想过把自己的钱弄到银票,可是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要跨越整个益州。

  在银票的刺激下张三连危险都忘了,像条哈巴狗一样,对白寒点头道:“是是是,大王,您有什么这事就尽管吩咐,小的一定努力去办,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万死不辞。”

  白寒笑了,对付这种人果然还是银票最好使,“这事儿用不着你上刀山,下火海,只要你接下来的几天狠狠的欺负那些蛮人,然后他们记恨你就好,你不用承受他们的怒火,有本王替你扛着,还有为了你的安全起间,本王也会派一些人对你进行贴身保护,你做吗?”

  张三稍一犹豫,虽然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可他也要考虑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而且拿了钱之后,自己是否还有命花,只是一个呼吸的功夫,他就做出了决定,这个钱可以拿,但是绝对不能做出对不起白寒的事,不然那些保护他的人第一时间变成杀他的人。

  想明白之后,张三点了点头,白寒笑着将手里的银票塞到了张三怀中,看见不远处的两名甲士对他们招了招手:“快点给这位张壮士解开绳子,以后咱们就是自己人了。”

  不远处的两名甲士跑了过来解开了张三身上绳子,张三对白寒点头哈腰的,白寒也懒得跟他说什么回到树下休息,

  张三掏出怀中的银票仔细看着,眼中闪烁着贪婪之色,在银票上狠狠的亲了一口后小心的放入怀中,忍不住纵声狂笑起来,没想到他张某人有生之年还能叫到摄政王,为摄政王办事,什么狗屁忠心,在他看来不过是狗屁罢了,只有银票才是最真实。

  旁边的两名甲士听着张三的狂笑,心里对此人颇为厌恶,这家伙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真以为大王会看重他?

  做梦去吧,这两名甲士都清楚不管张三把事办的怎么样,这家伙都难逃一死。

  (蛮夷之地南蛮子的叫法源于先秦时期,系中原民族对南方民族的污辱性称呼,主要是针对楚国。

  中国古代主要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大民族集团。

  另外还有巴、蜀、越等诸多民族集团。

  所谓的华夏,主要是集中了来自“东、西、北”三个集团的文明,黄帝是由西部东迁,进入北方,而后又南下,击溃了三苗集团,形成了华夏集团的初期模式,而后的舜又是来自东夷集团,而商朝与北狄民族关系密切,周朝又与西戎民族是亲戚。

  而像三苗集团这样在竞争中失败被迫南迁的,就成为了南蛮民族。虽然也是主要民族集团之一,但是相对地位比较低下。后来周朝伐商朝,武王灭纣时,南方的楚国也出了点力,周朝觉得得意思一下,就封楚人为“子爵”所以周朝都称楚国君主为“楚子”。楚人不服,后来到东周的时候,干脆就自立为王,与周天子平级。

  所以现在湖北还把“不服气”“不服输”称为“不服周”。楚人就是不服周。显得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而当时的北方各民族则实现了多民族大融合。

  这样,中原(暨北方)集团对自立于南方的文明,就比较不屑,称其为南蛮子。

  南是指他们是南方人,蛮就是说他们是虫子,是说他们虽然自立为王,其实质还是个子爵。文雅点说,就是楚子,粗野点说,就是南蛮子了。后来南蛮子就成了中原和北方对南方人的习惯性的蔑称,到了金-南宋时期,“蛮子”竟然成了南宋的通用代称了,以至于当时的地图上都用各种语言标注出“蛮子国”。看書溂

  元朝兴起于漠北,尊金朝为“中国”,而对南宋,则称其为蛮子国,却并不认为是污辱,元代的西方人,也都称原南宋的地方为“蛮子国”,现在西方保存的中国古代地图,都标注南宋和南宋的地方为“蛮子”。

  可见,当时蛮子已经成了一个被通用的正式称谓了,但是在元代,南方人处于极低的社会底层,说人是南蛮子,其实就是在骂这个人社会地位低下。元朝以后,蛮子不再是法定的正式称谓,南蛮子一词,渐渐就成了骂人的粗话了。于是就沿革发展下来,直到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