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第四百四十一章 婚事
  董良不知道在暗中期待又有些忐忑了多久,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

  京口城的气氛早就已经炒热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万众瞩目之下,共同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天还没亮,董良就已经被诸葛亮和关羽催促着叫了起来。

  按理说,结婚是不用起那么早的。所谓婚礼嘛,便是黄昏的时候的礼仪嘛,这一场婚事的结束要一直持续到晚上嘞。

  所以最好的选择还是多休息一会儿,免得到了晚上体力不支。

  但是话是这样讲,当婚期这天到来时,又有多少新郎新娘能安然的呼呼大睡,而不早早的起来心中忐忑的期待呢?

  董良本来也就已经睡不着了,关羽和诸葛亮又来叫他,他正好也就起床了。

  一群人冲了上来,帮他拾掇着。

  先是洗脸、扎头发,身上的衣服里里外外换套新的,再将黄月英早就送来的婚服取来披在身上。

  关羽和诸葛亮都笑盈盈的看着这一切,今天的关羽不再穿着着一身翠绿袍,换了一套暗红色的兽纹绣衣。

  诸葛亮也不再和周瑜那样日常的羽扇纶巾,一件大红色叶纹长衣穿在外面。

  董良将一身衣服换好,连扎头发的飘带都换成了红色。

  起身看向关羽和诸葛亮,三人都是掩盖不住脸上的高兴。

  董良这边没有长辈,便由关羽和诸葛亮帮着操持。

  董良伸展的手臂显露着身上的衣服,在两人面前转了两圈儿。

  “好,好啊,哈哈哈。”

  “哈哈。”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高挑又壮硕的少年郎,关羽和诸葛亮都是满心的欢悦。

  尤其是关羽,此刻还是满怀的感慨。

  当初在许昌城中,突然见到这一高瘦少年来到自己面前,自己心中还抱有着满腹警惕。

  是他带给了自己兄长的消息,也是和他一道千里闯关,在汝南等待刘备。

  当时怕死身穿两副盔甲而显得那样滑稽的少年,光看外貌并不如何出色,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给刘备阵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羽等人的际遇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

  如今大家早已成了不可分割的一家人,都是抱定一个理想信念的同志,都是在一条路上前行生死相随的战友。

  如今他有了喜事,自己等人也都为他高兴,他将要在这里成家。

  最让人高兴的是喜上加喜,他与大哥的女儿结亲。

  在工作上,关羽等人与董良都是平辈,做出决定,出谋划策时,甚至董良的意见更重要一些。

  但是在私底下,毕竟董良年轻,关于刘备等人也都像照顾后辈一样照顾董良。

  再到后来,董良又与关平、赵统等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生活中关羽等便更加的像子侄辈一样的照顾董良了。

  如今董良与刘备的大女儿结亲,两个小辈成家立业,这让关羽也感到后继有人,这继承的不是关羽的家业,而是刘关张这个集团共同的理想。….换好了衣服,众人便稍稍用了些早饭。

  董良在屋中等待良辰到来,外面一切都交给关羽和诸葛亮。

  如今虽然已是冬天,天气湿冷,但这样运动起来,大男人还是容易出汗,大喜的日子把自己弄得一身臭汗,新衣服全都脏污了,可不像个样子。

  所以便让董良安心等着,什么工作都不交给他。

  “时辰到了,可以出发了。”

  诸葛亮过来通知一声,董良便噌的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

  在屋里,他早就等着心急了。

  看他这样子,诸葛亮又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董良却也不理会他这样大喜的日子,什么东西都是浮云。

  “我们怎么走?”

  “先坐船,到了城中再换马。”

  诸葛亮说了一句。

  董良心里了然,但事先安排好的这场婚礼,要按照汉家传统的婚礼结合吴地的礼仪策划出一场不一样的婚礼。

  既要符合汉家传统礼制,以至于不失礼。

  也要按照当地的习俗给予吴地的百姓一些尊重,本来就是想把这件大喜事办的大家都开心,让百姓们参与起来,增加大家的凝聚力和参与感。

  自然要在这场婚礼上看到刘备他们对于本地百姓礼仪的尊重,同时也让本地的百姓感到亲切。

  而这场婚礼的总策划,便是交由张昭来处理。

  张昭绝对称得上是有学问的了,汉家的礼仪他也懂,又是江东的,刚好可以胜任这件事。

  而张昭也算这些江东派的领袖,这段时间连杀带打又拉拢的,江东的老人都被清理分类了一遍。

  虽对张昭的名声不利,但却比之以往,张昭在江东人中的统治力更大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张昭不会对刘备的权利产生什么影响的情况下。

  所以将这场盛事交给张昭来做总策划,是对于张昭的尊敬,也是做给这些江东的老人们看的。

  以此来使这些江东人更加的收心,这也是打一棒给个甜枣。

  约束力比较大的吴科已经颁布,许多原来江东的官员都被打的很疼,在这场仪式上让他们乐呵乐呵,给他们点面子,又不会让他们得到什么实惠,实在是惠而不费。

  董良跟着诸葛亮踏上了木船,这船一点儿都不大,船边包满了红布和绿布,大红和翠绿映衬出来的喜悦。

  江东水网密布,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船是人们的主要工具,所以江东婚俗的特色不仅要用花轿,还要用船,这是他们独特的水乡韵味。

  这船也不是普通的船,而是特制的花船,船上面张灯结彩,十分的喜庆热烈。

  董良站在船边,揉搓着船边的红布花。

  站稳之后,船夫吆喝一声,长长的竹竿也系着红花便撑了起来。

  轻轻的推开水波,船只向下流动。

  董良的花船在最前面,后面还有十二艘张灯结彩的木船。….船只一动,后面的船队也跟着前行,丝竹声便瞬间响了起来。

  按照江东的习俗,丝竹声最好能响彻三里地。

  看到花船船队移动,还有一些等待在河边准备看热闹的百姓们便欢欣雀跃了起来。

  尤其是许许多多穿着花袄的孩子,正是这种喜事,与过年快要搅和到了一起,现在城中的条件又好很多,大量的蜀锦从益州运过来,普通的布也被连带着便宜了很多,家家户户便扯了些布,早早的给孩子们备上了新衣服。

  这些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脸蛋儿冻得红扑扑的,有的还流着鼻涕,但他们毫不在意,围绕着河边奔跑着。

  跳着,笑着,年代的等能都暂时忘记了结婚的喜悦,而单纯为了这些孩子们的烂漫而开心。

  每到河流转弯处,便有一群孩子们又聚在一个火堆前。

  不停的有人来来往往吆喝着孩子们,先让一让。

  但是很难将这些兴奋的小孩们彻底驱离。

  也只好无奈的硬顶着孩子们靠近火堆,将手中砍下的竹节扔进去。

  很快被加热的竹子便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像是放炮一样,这叫爆竹。

  它的作用就和后世结婚放炮是一样的,热闹热闹,凑个气氛,董良这个时候虽然已经造出来了可以爆炸的火药,显然这种秘密武器不能拿来放在这种地方。

  船只顺流而下,经过了一庙宇,有些坟头,井口,桥梁,全部都用红毡挡了起来。看書喇

  前半程随着爆竹和丝竹声,后半程在水上路程越来越靠近城中,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

  在丝竹声中,百姓们便慢慢的,不约而同的唱起了吴歌。

  一开始声音还比较的小,杂乱无章,渐渐的,百姓们放得开了,也找到了默契,声音变洪亮,又融洽了起来。

  温柔委婉的吴歌,飘扬在董良的耳边,船只在水上慢慢的穿行,一点点微风拂面,董良也不感到冷。

  虽然是一场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的欢快仪式,自然不能匆匆的结束。

  所以船只的滑行速度是得到控制的,但即便如此,董良还是感到时间过得好快。

  很快的前半程的水路已经过完了,董良便在指挥下下了花船,上了一旁的高头大马。

  一匹漂亮的红枣马,胸前还系着大红花。

  乐队也下了船,来到了陆地上。

  董良骑着马走在前面,身后是被抬着的花轿,最后则是乐队,一边走一边吹。

  丝竹绵绵,鼓瑟吹笙。

  排箫呜呜的响,吐气吸气都能发出音乐的声,也显露出它独特的魅力。

  欢快的音乐响彻了街道,宽阔的街道两旁也站满了欢快的百姓。

  距离刘备的府上越来越近,再转过一个弯,又是几个腰间系着红腰带的人赶紧将看到的信息传了回去。

  “来了来了。快快准备。”

  仿佛一声令下一般,刘备的门前便轰然的热闹了起来。….两个系着红绳的铜盆放在大门的两侧,此刻都燃着火。

  当董良的身形过了弯,真的出现在这条街道上,又立刻是一堆的竹子丢到火盆里烧的噼里啪啦的。

  刘备大门前也早已安排下了乐队,也立刻奏起乐来。

  两支乐队便汇合在了一起,音乐声也互相交融着在这城中响彻。

  董良从马上下来,而那边刘备、诸葛亮、关羽已经笑呵呵的站在了一起。

  甘夫人、糜夫人在一起扶着一个,身穿红衣,盖着红盖头的新娘从府中走了出来。

  刘备拉着董良说话,董良却忍不住的悄咪咪的向新娘子那里瞄了两眼。

  明明盖着红盖头,看不清表情和神态,董良却明显的感受到新娘在低着头,那种含羞带怯的情绪。

  这就是自己未来妻子了呀。

  走完了一遍流程,将新娘子放入花轿之中,董良也不上马跟着刘备等人步行前往官衙。

  因董良和刘备家庭环境和身份的特殊,也不会在娘家和夫家各摆一场宴席。

  待拜完堂后,只会在城外那空地上大摆流水宴,请全城百姓们同乐。

  在官衙中拜完堂后,则有董良送新娘回到自己的府中,新娘子便在洞房中等待。

  董良再回到宴席之上,陪着宾客们宴饮。

  刘备的府邸距离办公的官衙并不远,不多时便走到了。

  刘备等人便入内准备,董良则等着新娘子从花轿中出来。

  在一旁司仪的指挥下,新娘子缓缓的从花轿中出来,一旁的丫鬟上前扶住。

  一条七尺长的红绿牵巾便送到了董良和新娘子的手中。

  董良感觉自己的手居然有些颤抖,握着手中轻飘飘的丝巾,竟有些不知所措。

  当一条红绿巾放在两人的手中时,仿佛被手中这条喜巾连住了一般,两个人都呆呆的愣在了原地。

  “存初,走啊。”

  董良的好友提醒了董良一句,董良却并不知道是谁在提醒自己,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追根究底,只是在心底暗暗的感激了一声。

  慢慢的挪开自己的脚步,轻轻的用丝带牵引的新娘子往里走。

  却也不敢走的大步,只一点一点的往前挪,虽然官衙前都是平地,但董良还是担心盖着红盖头的新娘看不清脚下的路。

  入内之后,便在司仪的指挥之下拜起了天地。

  只刘备和糜夫人坐在上首,董良又没有父母,刘备等问董良要一块父母的牌位,董良都拿不出来。

  本来按照江东的风俗,拜高堂的时候还要拜和合二仙。

  只是有刘备坐在上面,便将这神仙撤去了。

  拜完了天地,便在司仪的一声吆喝之下,董良便带着新娘从后面走出,绕了一个圈,送新娘子上了花轿,自己又坐上了马,踏上了归途。

  重新经历了一遍来时的路,将新娘子引到了自己的家中。

  到了门前,花轿从花船上抬下来,却不急着进门。

  便有几个下人在门前撒起来了谷子、豆子、钱币。

  这叫做撒谷豆,是用来驱三煞的。

  董良带着新娘,进入了新房,便坐在了洒满了金银瓜果的喜床。

  董良还不能在这里停留,需要去陪客,得让新娘子在这里独自等待。

  “呃……”董良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是好。

  只好又说道。

  “被子下面我藏了些果子,你若饿了,便拿一些来吃,我出门后,门关了起来,你若累了,便躺一会儿也不打紧。”

  若让新娘就这样干坐着,等着自己回来,还是非常辛苦的。董良又不是太在意繁文缛节的人。

  若能让自己未来妻子,哦,不,是让自己的妻子轻松一些,他自然也是乐意的。

  但却半晌没有听到回音。

  董良也站着不动,微微欠着身,等待着,终于听见新娘微不可查的嗯了一声。

  似蚊一般,在董良心中却掀起了喜悦,与自己妻子第一次的言语交互。br>
  听得出来妻子是那样的羞涩。

  董良便拍了拍妻子的手,转身有些不舍的去宴会了。

  .

  社会和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