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人间行走之寻道>第50章 铜人迷踪
  孙敬休息了几天以后,觉得神魂已经平稳,就又开始了苦行。

  黄河,华夏母亲河,自古以来,她是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

  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华夏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沿着黄河溯源而去,到得沿途著名的古城,孙敬就会进去查探一番。

  在开封府附近的黄河河底,孙敬神魂察觉到竟然有微弱的神魂波动,很隐晦,以一个很慢很慢的频率一直波动,不停不歇。沿着河底搜索过去,在河底河沙淤泥下方约一丈深度,有一个表面布满绿锈的铜人!其为坐姿,坐北向南,高近十米,孙敬以神魂感应之,其造型为兵马俑的样子,铜人内部为中空,脑袋处内有五块闪着微弱光亮的小孩拳头大小的石头,石头上布满裂痕,有微弱的神魂波动,但是细细感觉,却是没有任何感情,这是个阵法,有点像五行聚灵阵,用以定住铜人不得移动!

  铜人?兵俑姿态?难道是秦始皇所铸的十二金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长安志》引《三辅旧事》云:“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徒著长乐宫大夏殿前。”又云:“坐高三丈,铭其后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

  孙敬满是期待,这铜人难道真的是那十二金人?为何出现在这里?!

  但是一些史料记载,这十二个金人是毁在董卓的手上。东汉末年,董卓率军攻入长安,将其中的十个金人销毁,并铸成铜钱,而剩下的两个被他下令迁到长安城清门里。到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这两个铜人运到洛阳。当成千上百的工匠们运到霸城时,由于金人的重量太沉,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巨大的工程,于是就停止了搬运。到了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的石虎又把这两个金人运到了邺城。后来前秦的苻坚统一北方,他又把这两个金人从邺城运回长安销毁。至那时,存在于世间约六百年的十二个金人全部被销毁了。

  也有专家根据古籍所载猜测:这十二个金人并未被毁掉。因为十二个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爱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营造好后,这十二个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宝一起随着秦始皇的死去被当作随葬品葬于陵墓中了。始皇陵至今未现世,没有人进去过,里面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只是以史书上的片言只语猜测,那绝对是世界陵墓之最!恢弘!庞大!

  但是,金人出现在这里,这与史料和传说都不一样。竟然出现在了黄河河底!而且内部还有五行聚灵阵!

  这金人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秦始皇派人做的?那为何什么记载也没有?!

  孙敬觉得这件事绝不简单,恐怕是秦始皇隐瞒了些什么!

  史载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但由于吕不韦专权的阴影和千辛万苦征战得来的天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当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万世,代代承袭的宏大愿望,所以他坐稳皇位后始终在想着如何确保长治久安,使江山传之万世的问题。而要坐稳天下,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收缴和销毁流散民间的各种兵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别人的武力夺权。于是,他始终在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收缴全国的兵器以及材料,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在群臣的陪同下,秦始皇正在观看舞灯笼和各种杂耍,正在看得兴起兴之时,忽见一队杀气腾腾、手里拿着刀剑等兵器的武士上场表演,秦始皇看见后,又触动了自己的长久以来的心病。这时候,恰巧临洮一个农民传来一则消息,说是见到十二个巨人,而且他们当地还传唱着一道童谣: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听后,龙颜大悦。于是他假托征兆,说这是顺应天意,下令收缴民间兵器和材料,集中到大都咸阳,铸成十二个铜人。所以实际上,秦始皇收兵器铸造铜人,完全是出于巩固自己皇位的考虑。看書溂

  还有传说另外一个故事版本。某日,始皇帝正在阿房宫中休息。突然,梦到天气大变,天空昏暗无光,并且伴有鬼神妖魔作怪,于是他非常惊恐害怕。正在他手足无措之际,忽然有一位白发苍苍、长髯飘飘的老道来到他的面前,这老道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仙风道骨,但见他挥动着手中的拂尘,指点迷津道:制十二金人,方可安天下。说完,随着眼前金光一闪,老道人便消失不见了,秦始皇顿时梦中惊醒,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立即下令将全国的兵器收到咸阳,铸成了十二个铜人。

  现在来看,这些说法显然都是不对的。始皇帝铸十二金人绝对不是为了防止天下民变,因为那个时候秦兵已是世界上最为厉害的军队,自是不怕国内造反!至于梦中道人指点,这属于无稽之谈,不可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