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回到1992当芯片大王>第401章 不要当狗
  沈岳山一番高谈阔论,听得段勇平一愣一愣的。

  倒是何哲和邱柠已经提前放弃了,因为沈岳山总是能说出一些他们所不知道、听起来又似无稽的事情,但是时间又总会验证他是对的。

  “沈总,你这意思是?”段勇平还在尝试理解沈岳山的意思。

  “技术规格就定了啊,最后会采用东芝的双层光盘对接结构,以及索尼的数据调制和信号处理技术。”

  段勇平感觉自己听了个寂寞,合着你把两家巨头当前的技术重点相加中和,就能得出未来的行业标准了?

  “沈总,你是认真的吗?”

  “我非常认真啊?”沈岳山满是疑惑地反问道:“我是哪里看起来不认真了吗?”

  “……”

  这下到段勇平愣住了,他回头看看身旁的邱柠和何哲,诧异地发现两人神情很平和,没有一丁点疑问,于是问道:“你们觉得这样可行吗?”

  “可行。”被问到的两人不约而同点点头。

  “那你们一定听懂了?能不能和我解释下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判断呢?”

  “没听懂。”两人不约而同地摇摇头。

  “……”没听懂那你们说什么可行啊!

  “行了,就这么定了。”沈岳山站起身,他还要赶着回沪市了解光刻机的事情呢。

  “这么定是怎么定?”段勇平一脸懵地追问道。

  “把两家企业的擅长技术融合,就是未来DVD光盘的行业标准。我们就按着这个行业标准,开始研发DVD播放设备。所以现在一是要去把两家公司现在的DVD光盘买回来研究拆解,二是组合他们的技术特点,三是研发新款的DVD。没了,就这么简单。”

  “好。”

  “明白。”

  邱柠和何哲两人应下来,一个径直走出了办公室,另一个拉着段勇平往外走,“走啦段总,这么搞就行了。”

  两人走到门外,段勇平挣脱开来,“不是何总,这可是影响厂子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发展方向的大事啊,这么几句话就定了了?”

  “是啊!”何哲应道。

  “可这也太随便了吧?”

  “这有什么随便的,”何哲笑了笑,“飞扬几年来的重大转折都是老沈这么拍板定下来的。”

  段勇平满脑袋问号,不可思议般看着对方。

  “你也别不信,事实上就是老沈关于行业大势的判断每次都是对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事实就是如此。所以现在我们都懒得问那么多,他把方向定下来,我们照做就是了。”

  “……”段勇平越听越觉得神奇,但纵使非常不理解也不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多问,“好吧……”

  于是简单的一个短会,就把飞扬VCD生产线未来的方向给定了。

  把手头的事忙完,沈岳山赶回华芯国际。

  现在就要开始全力攻克芯片事宜了。

  八九十年代,是霓虹国最为辉煌的二十年。

  起码在芯片领域上,凭借着尼康、佳能等一众专注研究光学设备的厂商,霓虹国出口的芯片在国际市场上一骑绝尘,占领了市场超80%的份额。

  当年的老大哥米国也被骑于马下,只能吃到一些边边角角的市场。

  正因此,米国一下连出三招。

  第一招是在1985年,米国联合多国签订了《广场协议》,联手干预外汇市场。

  产生的结果就是日元大幅升值,极大地影响了出口业务。

  第二招是牵头组织了SRC,中文译名是米国半导体联盟。其中拉拢了包括英特尔、高通、AMD等多家未来称霸一方的半导体公司。为的就是达成联盟内部的技术共享,联手对抗霓虹国的半导体业务。

  第三招是采取反倾销、征收关税等手段,大幅提高日企芯片在美的销售成本,降低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以确保本土的半导体企业有所发展。

  时间一晃眼过去了十年,米国的半导体企业开始重新强盛,而霓虹国的半导体企业由于接连不断的制裁,已经慢慢走上了下坡路。

  而1995年,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

  沈岳山和张如京两人聊起当前的半导体形势时,都忍不住会感慨:“霓虹国要是有骨气些,不整天想着当米国佬的狗,也不至于这么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用几乎明抢的方式抢走自己的市场,却屁都不敢放一个,只能咬着牙忍住。”

  “所以我愿意回来。”张如京看着眼前已经几乎建成落地的华芯国际感慨着,“到时候我们必定也会像霓虹国一样,遭遇连番的围追堵截,到时候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看書喇

  “但这关是一定要闯过去的,”沈岳山很坚决,“闯得过去了,那大家平起平坐,吃香的喝辣的不用看他人脸色;可如果闯不过去了,那就只能吃点别人吃剩下的;再惨一点,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霓虹国了。”

  “一定过得去的。”沈岳山又自言自语道。

  他这次重生,亲自把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时间提前了近十年。十年追回一个代际差绰绰有余,甚至还有可能追回两代,抹平差距。

  张如京看着沈岳山坚定的眼神,叹道:“这就是我愿意跟随沈总一起打造华芯国际的原因。”

  “哈哈哈。”沈岳山仰天大笑着,“走吧,我们到里面看看。”

  华芯国际的办公场所是第一栋落地的,跟随张如京来大陆的宝岛团队已经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了,厂房的设计规划、生产线的安排,都是出自这群精英之手。

  一共十层高的大楼还空余了很多楼层,张如京说道:“空的这些地方都是等着未来的办公人员,销售、宣传、研发、法务……好些部门,光这栋办公楼,可能每天都有上千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