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暴戾太子总在装可怜>第256章 穆歆初次上朝
  还没轻松一会儿,就听到最不愿听到的话。

  洪熙帝深吸一口气,觉得自己又有些控制不住情绪:“张温茂,你行医数十载,分不出毒?”

  张太医据实已告:“微臣惭愧,实在分辨不出来。”

  “末将无能,察觉不出异常。”宴翎很自觉地跪下认罪,盛千户、祝千户紧随其后,他们真的做不到啊。

  穆歆善解人意地提醒道:“陛下,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多找些人试毒。”

  “只要肯花时间,总能再找出几个如臣女这般,天赋异禀之人。”

  “陛下,此事可从长计议。眼下还是让郡主殿下对老臣一道,先排查后宫其他殿内,是否有毒。”张太医生怕穆歆将洪熙帝气出个好歹,连忙递台阶。

  “太后娘娘年事已高,公主皇子们年幼体弱,还需多加防范才是。”

  洪熙帝别无他法,只得沉着脸应下。

  除冷宫之外,后宫各殿每日都会请平安脉,让穆歆跟着张太医转一圈便是。

  “差点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穆歆走到一半,又折返回来,“启禀陛下,此毒无色无味又能在环境中残留数个时辰。”

  “为保万无一失,臣女需要跟着陛下上朝,且一直留在大殿之上。”

  “身为郡主,该穿什么参加大朝会,还望陛下指点一二。”

  洪熙帝没想到,兜兜转转,竟然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若非太过曲折迂回,他都要断定一切都是穆歆的报复,为的就是以女子之身站到大朝会之中。

  穆歆眨了眨黑白分明的双眼,坦然接受洪熙帝怀疑的打量。反正她说的都是实话,也绝不会接受站在殿外。

  “随意,退下吧。”洪熙帝看懂了穆歆的眼神,身心俱疲,说话都没了力气。

  “臣女遵旨。”

  第二日大朝会上,文武百官进入大殿的一刻,都怀疑自己眼睛出了问题。

  不是因为洪熙帝丝毫不见昨日狼狈,还提前端坐于龙椅之上,精神饱满地等待他们入列。

  而是看到了不该出现在大殿的人。

  此人身材娇小,穿着正二品官袍,却站在了太子殿下对面的空位上。

  正是初次上朝,却比谁都怡然自得的宁远郡主。

  穆歆是挺开心的,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活力。盈缺心灵手巧,连夜改了一身穆老太爷的旧官袍给她。

  一步登天荣升中书令,换谁不迷糊。

  褚承泽一看到穆歆,就露出了酒窝,还得顾相在旁连连咳嗽提醒。

  这是大朝会,不是上元节的花灯街。

  他一把年纪,连轴转了十二个时辰,居然还要为这种不该出现在大殿的事操心。

  洪熙帝没心情解释穆歆为何会出现在大朝会,还穿着中书令的官服,只让朝臣们有事启奏。

  事,当然是有的,而且迫在眉睫。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顾相心知褚承安一事必有人弹劾,抢先一步说起祭天的圆满成果。

  褚承安如今被锦衣卫严密控制在太极殿的偏殿内,连顾贵妃都不能靠近。

  顾相可不想有人提起褚承安的胡言乱语,让洪熙帝迁怒于顾氏。

  “陛下为民祈福,感动上苍,让南方不再受大雪之苦。臣以为,应当立即派人前往江南一带,开仓赈粮。”

  “百姓若是知道陛下这般爱护他们,必定会获得勇气,战胜雪灾。”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穆歆牙都听酸了。

  顾相眼含热泪,确定这绝对是洪熙帝目前最想听到的。

  果不其然,洪熙帝眉眼舒展,和颜悦色道:“顾相所言甚是,此乃当务之急。”

  宴翎昨晚已经禀报过顾相、宁国公等老臣是如何在祈明坛为天子歌功颂德,及时断绝了太子坐收渔利的可能,让洪熙帝心情好了许多。

  户部吕尚书一听赈灾,马上老调重弹:“启禀陛下,户部确实没有余粮了。”

  “江南道乃鱼米之乡,各州县官府应当有存粮才是。”户部岑侍郎也出列帮腔,将压力给到地方官员。

  “冰雪未融,若从京城运送赈灾粮,反倒会事倍功半。”

  若受灾的是大西北等荒凉之地,还能说缺粮食。江南道可是大周最富庶的地方,那些世家大族和官员富商,随便刮一层,都能喂饱所有百姓。

  褚承瑜主动请缨:“父皇,儿臣愿前往江南,为朝廷分忧。”

  江南是宁国公的地盘,想让当地的世家大族慷慨解囊,由他来做是最合适的。

  宁国公昨夜与他秉烛夜谈,几个舅舅的想法都一致,眼下时局混乱,最好先离开京城避风头。

  等太子与其他人斗出结果,再做定夺。

  出乎所有人意料,褚承佑突然站出来毛遂自荐:“启禀父皇,儿臣虽愚钝,也想前往江南道,为赈灾尽绵薄之力。”

  “江南一带数十年未曾遭遇如此大雪,定有许多事务需要帮手。”

  褚承远见五弟六弟这么积极,紧随其后表忠心:“启禀父皇,儿臣亦是如此想的。”

  洪熙帝眸光微闪,扫过格外积极的三个儿子:“你们能为朝廷分忧,关心受灾百姓,朕甚是欣慰。”

  “太子有何见解?”

  褚承泽不假思索,推褚承瑜一把:“儿臣认为,五皇兄是最合适的人选。”

  “正如祝侍郎所说,大雪封路,赈灾粮很难运送到灾民手里。要解燃眉之急,还需要当地世家大族的配合。”

  “臣附议。”吕尚书立即附和,生怕说得慢了,又要户部出钱出粮。

  宁国公等气氛烘托到位后,深明大义地表示要做江南世家的表率,开仓捐粮。

  五皇子党立即跟上,一个比一个大方。

  其他祖籍在南方的官员也迫于道德压力,纷纷捐出不小的数目。幸亏之前有怀虚道长的预示,世家大族手头有余钱的,都屯了不少粮。

  穆歆一边听,一边在心里记账。

  若是都能兑现,再让当地富商捐一些,南方的灾民就能过冬了。

  洪熙帝算数没穆歆快,赈灾却有几十年的经验。大概一估,就知道雪灾可以告一段落了。

  既然宁国公这么卖力,洪熙帝也没理由拒绝。

  当朝下旨,任命五皇子为正钦差,户部周侍郎和御史台姚御史为副手,三日后下江南。

  除了褚承佑,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