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暴戾太子总在装可怜>第295章 北蛮战事起
  “王妃,拓跋宗第十一女拓跋惜,递帖求见。”大丫鬟笛笙汇报完后,屏息站在昏暗的书房内。

  文岳霖不徐不疾地燃着亲手调的香,摆手让笛笙退下。

  拓跋宗的子女多达三十多个,再加上旁系的拓跋氏子弟,就是北蛮皇城百姓都未必认得清。

  更不用说,以拓跋宗现在的处境,就算他本人来,文岳霖都要斟酌是否值得见。

  北蛮与大周彼此试探数回,还是开战了。

  原本被洪熙帝扣在京城的琅琊郡王第三子董烨然,在这种关键时刻,却被褚承泽放回了北疆御敌。

  为此,文渊阁在加入了庞老将军后,更是吵成了一团。

  顾相坚持要留下董烨然,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可以避免封疆大吏临阵反戈。

  琅琊郡王董昌已然是重兵在握的异姓王,御史们多年来一直弹劾其御下百姓,只知琅琊王,不知洪熙帝。

  也正因如此,洪熙帝掌权时,从未减免过一次北疆的赋税,军饷更是多有克扣,抚恤金拖上两三年都是常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董昌也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

  既然朝廷不管天灾人祸,都不肯减税,那他们北疆就是年年旱灾,上报的奏折都不带修改一个字。

  税收?

  问就是没有。

  彼此拉扯近十年,在北蛮远征拓展蓝图的期间,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不用打仗的时候,赤风军就屯田垦荒,加上封地上的税收,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

  朝廷也不会自讨没脸,跑来问董昌要税银。

  但战事一起,赤风军要对抗的是拓跋宗与柔然的十五万大军,还有背后不知是敌是友的慕容离。

  北蛮铁骑的战力,在大周百余年的历史上,都有数次记载。

  从去年起,粮草、军饷就如流水般送往北疆,顾相都不用户部核算,自己就记了厚厚一本小册子。

  现在的赤风军,可以说兵强马壮,羽翼丰满。

  董昌既有能力击穿北蛮铁骑,也有实力问鼎中原,不得不防。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穆首辅却持反对意见。

  “赤风军将士在浴血奋战,主帅的儿子却被扣在京城,让人这么想?”

  庞老将军深以为然,说话也直接:“再说董烨然又不是琅琊王世子,真要反,一个小儿子能顶什么用?”

  顾相被堵得心头火起:“那也不能让董家在北疆一言独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规矩就是规矩。”

  褚承泽坐在主座上,看着文渊阁内的几位老臣越吵越靠近,口水都快喷到对方的脸上,下意识嫌弃地往后退了退。

  罗绍下狱后,穆首辅忙于民生事务,顾相在文官群体中,颇有些所向披靡的趋势。

  文臣想要一家独大,才更需要敲打。

  “孤心意已决,不必再辩。”褚承泽轻敲桌案,淡淡道,“董烨然武艺出众,对北蛮铁骑知之甚多,不该留在京城浪费才能。”

  顾相没吵赢,气得脸红脖子粗:“殿下三思!”

  “既然顾相如此不放心,不如让探花郎押送粮草,陪着董烨然去一趟北疆。”

  “这,这不太合适。”顾相立即收敛怒容,“粮草事关重大,还是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官员去吧。”

  顾莫卿一个文弱书生,充其量会一些骑射功夫,怎么能去最危险的北疆战场呢。

  “太子殿下这个提议甚好。”庞老将军举双手赞成。

  庞老将军方才被顾相怼得节节败退,终于找到机会反击了:“探花郎学识出众,心性坚毅沉稳,绝对是制衡北疆异动的不二人选。”

  “庞老将军过誉了,若说前往战场,哪有庞小公子适合。”顾相皮笑肉不笑地回道。

  “飞羽那小子粗心大意,怎么能跟才华横溢的探花郎相提并论。”

  “莫卿这孩子成日里只会钻研书本,远不如行万里路的庞小将军。”

  “还是探花郎有本事。”

  “必须得小将军出马。”

  穆首辅瞥了一眼胸有成竹的太子,暗道一声小狐狸,主动开口道:“依老臣之见,一文一武最合适。”

  “穆首辅所言极是。”褚承泽露出浅浅的酒窝,“传孤旨意,顾莫卿与庞飞羽共同押送粮草,前往北疆前线犒军。”

  顾相和庞老将军这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只得替孙子谢恩了。

  朝廷已经给北疆运送过数次粮草,一应流程驾轻就熟。户部吕尚书在国库充裕的情况下,也比往日大方许多。

  很快,董烨然即将返回北疆,顾莫卿和庞飞羽随行护送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

  太子殿下对琅琊郡王和赤风军的信任,连董昌本人都有些意外。不过他问心无愧,儿子能回家,自然是再好不过。

  除了顾、庞两家之外,京城中也有其他反对的声音。

  与董烨然无关,主要是反对顾莫卿前往北疆涉险,来自倾慕于京城双绝的京中闺秀们。

  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光听说北蛮铁骑的凶残就吓得睡不好觉,怎么舍得让心上人上战场。

  不管父兄怎么解释,贵女们都哭着闹着要让他们上朝替顾莫卿说话。

  足以参与大朝会的官员中,有绝大部分都有女儿,而这些闺秀又有一大半是顾莫卿的拥簇。

  顾相本来还想再努力一把,结果顾氏门生还一个没开口呢,一大群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纷纷站出来,百般阐述顾莫卿不适合前往北疆。

  那惋惜的架势,把顾莫卿说得比状元、皇子皇孙都珍贵,顾相当场就背脊发凉了。

  到底是谁在背后搞小动作?

  居然想伪造出顾氏权倾朝野的假象,还拿他的宝贝孙子做筏子。

  别说太子殿下不能忍,当今世家之首穆氏,怕是也咽不下这口气。

  顾相当机立断,让顾莫卿赶紧收拾行李,再点上三十名护卫随行,日夜催促着户部准备好粮草。

  直到出发时,顾相才在上百名少女的送行队伍中,明白了缘由。

  可惜为时已晚。

  顾莫卿倒不觉得此行有什么危险的,若是连北疆都不安全,那北蛮铁骑踏足中原,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身旁的庞飞羽更是兴奋异常,摩拳擦掌等着收拾北蛮铁骑的机会。

  庞飞羽已经与董烨然约定了,就算太子殿下的旨意上只让他押送粮草,到了前线,就是有能者居之。

  “三公子,该出发了。”管家核对好行李和人员后,向董烨然汇报道。

  董烨然一目三行地看完密信后点燃,背着手走出书房:“把盯着崇灵公主府的人都撤了吧,二哥不会再来京城了。”

  “是。”

  崇灵公主府的门房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是褚承佑精心挑选的心腹之一。在假意投诚的宿霄回到东宫以后,门房就成了府内的防护主力。

  随着北蛮开战以来,门房就察觉到盯着崇灵公主的人开始变多了。

  崇灵公主与琅琊郡王第二子的渊源,知道的人也不少。

  在洪熙帝中风后,崇灵公主也坐不住了,比起跟文岳霖斗气,她更想抓住北蛮向大周开战的契机。

  和亲九年,崇灵公主自认是最了解北蛮的大周人。

  褚承泽心怀芥蒂不肯重用她,崇灵公主也不指望朝廷能有什么有识之士。

  但身在北疆的董烨钧,应该最明白她的价值,更何况二人之间还有朦胧却美好的情谊。看書溂

  然而让崇灵公主一日比一日焦躁的是,她往北疆写了数封信,始终没得到回信。

  董烨然一离京,在崇灵公主府外时隐时现的人马也随之消失,这些天盯着他们的人到底是谁,不言而喻。

  还未安静多久,京兆府少尹高明义带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