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千金女侠>第073章 胖女人
  (亲爱的读者,全书女主的名字由秦月改为徐琬,这样比较适合女主的性格特点。若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作者注。)

  徐琬离开泉州时,正是晚稻收割的季节。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全是令人心醉的金色波浪,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彩夺目,好像遍地全是黄金。一丝微风吹来,更有阵阵稻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徐琬不由得童心大发,停下马车,径直向一块稻田跑去。她偷偷摘下一串谷穗,但见它沉甸甸,黄澄澄,金灿灿,可爱而且喜人。

  “喂,”稻田里突然现出一个老农,顿时把徐琬吓了一跳,“不能糟蹋了粮食!”

  徐琬有些不好意思,急忙掏出一两银子要买下手里那串稻穗。老农坚决不收,徐琬就拿出一颗珍珠来跟他交换。

  “这东西值钱吗?”老农质疑地问。

  “不值钱!一个铜钱就能买一粒!”

  老农信以为真,这才收下。

  “看样子,今年稻谷大丰收了?”徐琬问。

  “是啊,老天照应,风调雨顺,小虫子也不来作梗,比起往年好多了!”

  “那么,今年农民们可就有好日子过了!”

  “好日子?”老农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只怕还不如往年呢!”

  徐琬顿觉诧异:“这是怎么回事?”

  “你到万盛米行去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

  马车往前走了约五里路,到了县城,就找到了万盛米行偌大的招牌。

  几个戴草帽、赤胳膊的中年汉子赶着牛车满载而来,领头的那个连汗都顾不上擦,就兴冲冲地跑去柜台前询问米价。

  “糙米八文钱,谷五文。”

  “什么?”询价的中年汉子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五文吗?”

  “二十文也卖过,不要说十五文。”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那我们不粜了!”中年汉子愤激地说道。

  “嗤,”米行伙计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别忘了,今年可是个丰收年呢!”

  “那我们就挑到恒大米行去!”

  “实话告诉你吧,你去了也没用!这个价,是我们几家米行公议后定下来的!”

  中年汉子有气无力地走回去,把情况跟其他人一说,这些人顿时像炸了锅一样沸腾了。

  “我们不粜了!挑回去!”有人说着气话。

  “这哪行啊!缴租,还债,交税,哪一样不逼得人喘不过气来!”

  徐琬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农民的难处。遇到丰收年,本该值得庆幸,哪料到年景甚至不如往年!

  徐琬走过去,悄悄对那几个汉子说了几句话,他们吃惊地问:“真的吗?”

  “真的!如果你们生活拮据,我可以给你们每个人五两银子暂渡难关。”

  那几个人信了,兴奋地把牛车调转了车头,回去了。

  米行伙计第一回看到有人来了却又走了,有点懵了,心想:难道有什么奇怪的事要发生?

  ……

  穷人为生计奔波忙碌,愁眉不展,富人却整天忙着炼丹,幻想长生不老,幻想点石成金。

  县城里有个王大户,从 父辈手里继续了偌大的家业,手下有一家银号,两个纺织厂,四五家绸缎庄,每年收入颇丰,钱财滚滚而来。

  王大户头脑灵活,精明干练,却有一个癖性,就是酷信丹术。几年来零零星星弄掉了不少银子,也受过好些丹客的骗,但他始终不悔,只说:“无缘遇不着好的,既然古人传下来这种法术,岂有做不来的道理?毕竟有一日弄成了,前边些小所失,何足为念?”于是越发地痴迷了。

  这一日,县城里来了一个富翁,乘坐香车宝马,一身绫罗绸缎,住着豪华客栈,行李甚多,仆从齐整,所带家眷更是美若天仙。王大户当晚在酒家宴请客人,不料富翁也在此吃饭,机缘巧合,二人就结识了。

  富翁提议说:“既然有缘相识,何不共饮一杯?”

  王大户欣然同意,走进富翁的包厢,但见席上用的是金杯银盏,摆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陈年古酿,瞬间看得呆了。

  “仁兄如此富贵,非愚弟所及啊!”他感叹地说道。

  富翁谦逊地说:“何足挂齿!”

  “日日如此用度,难道仁兄家中有金山银库?”

  富翁笑道:“金山银库,也有用尽之时;须有个用不尽的法儿。”

  王大户见说,就有些着意,问道:“如何是用不尽的法?”

  “造次之间,不好说得;即便说了,您也未必解,未必信!”

  王大户见说得跷蹊,一发殷勤求恳,必要见教。富翁于是屏去左右从人,附耳说道:“敝人有‘九还丹’,可以点铅汞为黄金。只要炼得丹成,黄金如同瓦砾,何足贵哉?”

  王大户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欣然道:“原来仁兄精于丹道,愚弟于此道最为心契,求之不得。若仁兄果有此术,愚弟情愿倾家受教。”

  富翁道:“此是家传秘术,岂可轻易相传?小小试看,以取一笑则可。”

  富翁说完,便教小童炽起炉炭,将几两铅汞熔化起来。身边腰袋里摸出一个纸包,打开来都是些药末,只把小指甲挑起一些来,弹在罐里,倾将出来,连那铅汞不见了,都是雪花似的好银。

  王大户看得呆了,心里却喜不自禁,暗想:难怪他如此富贵受用,原来银子来得如此容易!于是缠着富翁,非要他传授炼丹之术。

  富翁被他纠缠不过,只好说道:“敝人这方术本不轻易传人,但如今见您如此虔诚,与您又志同道合,破例一回也无妨。”

  王大户不胜欣喜,急忙问道:“这药是如何炼成的?”

  “这叫做母银生子。先将银子为母,不拘多少,用药锻炼,养在鼎中。须要九转,火候足了,先生了黄芽,又结成白雪。启炉时,就扫下这些丹头来。只消一黍米大,便点成黄金白银。那母银仍旧分毫不亏的。”

  “须得多少母银?”

  “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有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学生家事虽寒,数千之物还尽可办。若肯不吝大教,拜迎到家下,点化一点化,便是生平愿足。”

  富翁沉吟片刻,点头应允,只是说道:“敝人途经贵地,本是要到同安县去给好友祝寿的。少则十天,多则半月,自可回转。在此期间,您可先将炼丹一应物品准备妥当。”

  “家中丹房火炉,已应有尽有!”

  “您再准备三千斤粗糠,则足矣!”

  “粗糠?”

  “生炉子用的,可不能用柴火,须得用粗糠方能炼成。”

  “这容易,愚弟去米行里买一些回来便是!”

  “不可,须得是自家之物,方能灵验。您可收购一万斤稻谷囤于家中,敝人回来后再教您取糠之法。到时您只须留下粗糠,再把大米粜了,一点也不亏!”

  王大户兴奋地答应了。

  ……

  王大户收购粮食?这是为啥?

  人们起初只是觉得奇怪,并不往心里去。但恰在此时,不知是从哪里传来一个小道消息:北方好像要打仗了!

  一打仗,粮食就贵,这道理谁都懂。

  消息是真是假,无从甄别。但不管它是真是假,家里先囤积一点粮食,有备无患。

  于是,城里的有钱人,家家户户往粮仓里装粮食。不仅如此,邻县也被带动起来了,谷价从最初的五文钱一路飙升,六文,七文,八文,最后停在十一文上面。

  ……

  半个月后,富翁如约而来。见到王大户时,只是笑。王大户迫不及待地请他传授炼丹之术,他却说道:

  “这世上根本没有点石成金这回事。”

  “可是,我亲眼目睹……”

  “这叫‘缩银之法’,先将银子用药炼过,专取其精,每一两直缩做一分少些。取它与铅汞在火中一烧,铅汞化为青气去了,遗下糟粕之质,见了银精,自然尽化为银。一两还是一两,不曾多,也不曾少。”

  王大户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恍然大悟,却又疑惑不解地问:“那你为何骗我……”

  “你受损失了吗?”

  “那倒没有!如今米价大涨,我反而赚了!”

  “既然没受损失,那就不是骗。以你对炼丹的痴迷,要骗得你团团转易如反掌。但我们不是江湖骗子,这样做其实另有目的。”

  “什么目的?方便透露一二吗?”

  “只为了让辛辛苦苦种田的农民,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