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炮

  邹近同还是觉得不妥,他再次进言道:“臣以为,即便是要降低税收,此时也为时过早,新粮刚被种植没几年,不如再等等,咱们从长计议。”

  宴云河手指敲了敲桌面,有时候他们的小朝会一开就是一天,让几位上了年纪的大臣站一天太过辛劳。

  所以现今众人都是围坐一张长桌开朝会,此时首位空着留给小皇帝,宴云河则坐在首位左近,所以他敲响桌面的时候,众人只觉着跟着震了两震。

  “孤这么着急税收一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存在。”宴云河从袖中掏出一方棉帕,放置于桌案之上,“不知诸位家中现在是用棉多?还是用丝绸多?”

  祁阳舒因身处工部,对近几年纺织机械的改进极为了解,一听宴云河的问话,就联想到了纺织业上,“若不论身份高低的话,确实是用棉居多。”

  听话听音,在座的几人都不是傻的,刑部尚书仝维道:“今年百姓之中穿棉布衣的多了许多,因为穿着舒适,需求量极大,棉布的价格也在攀升。”

  付成邈道:“王爷是怕会出现「种桑误国」这种情况?”

  种桑误国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虽并不完全符合现今大郑的情况,但其中蕴含的经济道理却一样。

  若棉布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作为原材料的棉花必将跟着水涨船高。

  而谷物的价格却每况逾下,那么不难想象,几年之后,愿意种植粮食的农人将越来越少,全都改种值钱的棉花或其他经济作物去了。

  若是如此,大郑的未来岂不正如典故中的鲁、梁等国一样?

  楚海德想到这个结果,出言道:“不如早日限制棉花种植,这样也不用为这个调整税收,朝廷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宴云河看了楚海德一眼,众人都能从他这个眼神之中看到不赞同,“自古钱帛动人心,左相说要限制,你觉得有几人会听?即便朝廷命令无人敢违,大家都不种植棉花了,那也只会再次拔高棉花的价钱而已,大郑国土广袤,到时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你猜他们种什么?”

  楚海德面皮微微抽动,宴云河不再看他面色,转而对众人说道:“更何况,孤都强调多少次了,朝廷的施政手段关乎民生,必须拒绝简单粗暴的施政方针,多提些有利于大郑稳定发展的方法。”

  众人纷纷低头,在摄政王看似是在训斥左相的情况下,无人敢插一句嘴,宴云河这半年确实在朝中说一不二,三年前的楚海德还敢跟他对着干,现在却已不敢在明面上再动什么手脚。

  这全赖于宴云河的声望以及无人可比的行动力。三年前的契约签订之后,宴云河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在大郑各处建立种子仓库,发放优质种子供农民种植。

  此法历史上也有尝试,但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就在众多官员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宴云河亲自培养出了一批人来专做此事,这些人在去年深入各地,不只推广了良种,还传播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直到今年秋收,摄政王的声望在民间已是无人可比,有地方官员透露,当地甚至有百姓为他建立生祠。

  而因为当初朝堂之中大半官员的反对,宴云河甚至没将种子仓库归入六部,直接由自己统管,以至于现在即便有人想要插手也无缝可钻。

  除了种子仓库,宴云河还推进道路建设,有别于传统的徭役模式,他推出之前在王庄修路的管理模式,因此虽然在不停修路,但并未劳民伤财。

  之所以说并未伤财,是因为在修路的同时,宴云河也在不停赚取钱财,除赚了不少的玻璃制品外,横空出世的橡胶制品也贡献不少,更有纺织厂等各种工厂的进项。

  不少人都说现在的摄政王富可敌国,但邹近同算了一笔账,虽然摄政王手下的人会赚钱,但花费的也多,将将能够维持平衡罢了,这也是邹近同对摄政王改观的原因之一。

  他是真的在为国为民做事,几年观察下来,邹近同从未见摄政王因私废公。

  他公平公正,但相处下来,却会发现他是一个极为好相处的人,只要你也是认真做事的人。

  所以几年下来,原本对摄政王抱有偏见的人,如今大部分已放下成见,朝堂风气都清朗不少,做事的官员多了,效率也提高许多,一部分官员对现状非常满意。

  而要达成在朝中说一不二的成就,除了宴云河自身的付出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半年前,宴云河邀请几位大臣观看了一场新武器的表演。

  由洛城第一技术学院提供支持,研发出的新武器,被他们命名为「青铜大炮」。

  那一日,表演现场如天降神雷,震耳欲聋的轰雷声中,大臣们被震的东倒西歪,帽子掉在地上都顾不得捡,只脸色苍白地看着被炸毁的围墙,烟尘四散之中灰头土脸。

  而当天那个状若悠闲的身影也在这些大臣心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正是这一炸,将整个朝堂炸成了以摄政王为中心的整体。

  所以,即便最近《真理》在洛城沸沸扬扬,但朝中官员却都表现的极为平静,只因他们早就见识过洛城第一技术学院的厉害,能研发出如此威力的武器,那学院早就不是普通学院能比得上的。

  工部尚书祁阳舒在见了青铜大炮之后,终于明白之前宴云河让他看那本书的用意。

  若海外的船上真的有这种武器,那富饶却武力落后的大郑岂不就要任人宰割?

  每当他想到这个结果就要心神俱颤,若没有摄政王的警醒,就没有他们后续的合作,自然也不会有青铜大炮的产生,如若真有外敌入侵,那自己可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

  祁阳舒一方面佩服摄政王的高瞻远瞩,一方面又敬服他的能力,现在在心里已经完全认同摄政王,因此对于摄政王的每一项提议,他都是赞成居多。

  宴云河还待再说些什么,外面突然响起「皇上驾到」的通传声,他只得停住话头,和几位大臣一起起身迎接小皇帝。

  小皇帝宴君熠大步走了进来,对众人道:“众卿免礼。”

  他直接坐到宴云河旁边,拉了下宴云河的袖摆,不用他多说什么,二人之间相处的默契已经让宴云河明白他的意思。

  “和同,将先前商讨的记录交给陛下过目。”他吩咐杨和同道。

  杨和同将记录按页整理好,奉到皇上面前。

  上次春闱,杨和同高中状元,如今正是历练的时候,他之前在王庄时和苏墨等几位先生相处了不短的时间,也曾在宴云河手下做过事,宴云河就还是让他先从做会议记录开始,想当初,杨和同在王府也是做记录的。

  如今也算「重操旧业」,所以整个记录清晰明了,一看即知小朝会上众人对政事的看法。

  宴君熠年纪尚小,宴云河也不让他发表对政事的看法,只不过每次会议都让他在场,耳濡目染之下,对政事也能说上一二。

  而这只是宴云河教导宴君熠的一小部分,可以说,在教导宴君熠成为一代明君这方面,宴云河是不遗余力的。

  正是因为这点,左右二相和太后也一直坚持履行三年前的契约,在很多事上给予了宴云河支持。

  宴君熠本就和自家皇叔亲近,宴云河也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皇帝,所以相处下来,二人之间几乎情同父子,皇上基本是将宴云河当作自己的父亲看待了。

  宴君熠一心二用,边看记录边听几个大人的讨论。

  就听宴云河道:“之前孤已经让人做了调查,今年棉花产量较上年增加百分之三百,其中固然有棉花种子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谷物价格的持续降低。”

  在做决策之前,先调查数据,这也是摄政王的要求之一,在场众人无人怀疑这份数据,也都知道这份数据必是分散各地的种子仓库负责人统计的。

  “我们不能等问题出现再想着如何解决,在早期发现隐患就要铲除,税收问题孤今日就说到这里,之后户部统计完今年秋收的具体收成之后,再详细制定明年的税收法,孤希望诸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税收标准。”

  几人也知道此事重大,还需回去细想,暂时应诺。

  见说完了税法,兵部尚书孟柯忙开口道:“靖北军传来消息,青铜大炮已完成安装,去年北契遭了雪灾,他们今年必定南下,臣认为大郑已有如此利器在,不如就趁今年解决北契这个大患,以免年年受他们的侵扰。”

  一直沉默的路之言开口赞同道:“前期先试探一下青铜大炮在战阵上的威力,若效果良好,咱们正好乘胜追击,将北契彻底解决。”

  宴云河手指又敲了两下桌面,众人感觉到震动,都知道这是宴云河沉思时下意识的动作,俱都停了话头,等他发话。

  “有青铜大炮这个利器,加上骁勇善战的靖北军,孤觉得此战胜率极大,但要彻底解决北契的问题,还是要看战后如何治理北边这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