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赘唐>第四十五章 顾氏
  我有信心,必然高中!

  这名叫苏有为的青年,方一说出口,便吸引了整个厅舍内,尚未离开的人所有目光。

  在认识苏有为的人中,很少见他这般自信模样。

  而且,几年前的苏有为,站在人群之中,并不怎么起眼,但自从入了国子监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就是一变,说话间,不免让人有些信服。

  “苏家出了人才,那老苏也算做了一件正事,只要他家小子高中,那就是鱼跃龙门。”

  很多人生出了这样一个想法,看向苏有为的目光,那是越发和蔼。

  至于刚才被王顺大加夸赞的白幼美,早被很多人给忘到了九霄云外。

  苏有为昂首挺胸出来后,便带着小厮往一边的状元楼而去。

  今日的商主相聚,他正好顺路,所以代替父亲前来。

  不过能顺道看一场好戏了,也算不错。

  “你我注定是两个阶层的人!”

  又想起了比他小上十多岁,但处事相当有章法的那位青年,苏有为摇了摇头。

  甚至在方才,他都没有特别去关注对方的姓名,因为当他进入国子监,便是来年春闺能榜上有名,那二人的差距,自然显现,以后交集的机会,自会少了。

  就像是天上的雄鹰,又岂会在意井里面的青蛙?

  当苏有为来到状元楼的时候,提前预定好的房间内,几位在国子监的同窗,有几人已经到来。

  “子安,没想到你来的也这么早。

  嘿,要我说,陈兄如果真像昨日说的那样有门路,那来年的进士,我等可不是榜上有名!”

  “许兄所言极是!”

  苏有为不复刚才的倨傲,眼下将个人姿态放的很低。

  他的这群同窗,无不出身官宦世家,他这个商贾出身的人,地位自然低了一些。

  一旁,另一个插嘴道:“此事暂且不着急,反正里面的准备,只要陈兄答应,那必然就会成行。

  重要的,还是在于我等,要先让这次的几名主阅卷人知道。”

  此间青年一句话,将苏有为等人的注意力,瞬间给拉了回来。

  大唐科举,相当于开卷考试一样,没有糊名,那便是能知道姓名。

  所以,在正式考试前,让自己的名字,能传到考官的耳中,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如何证明自己的才学,除了谈吐等内在修养外,另外就是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比如诗赋。

  “刘兄的意思是……”

  苏有为因为家中关系,也只是在国子监认得这些官宦子弟。而这些同窗,探得消息的广泛程度,远不是他所能比拟。

  进而,越是明白双方的巨大差距,苏有为便是越想加入进去。这也是为何大唐的读书人,很多都是穷极一生的时间,想要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这位被苏有为称作“刘兄”的人,刘子发,表字文泰,京兆府本地人,年纪实际要比苏有为还要小一些,不过三十有二,而苏有为,已经是三十有三了。

  但从家世和学识两方面讲,要比苏有为高的多。

  “这次到来的人,有前著作郎,也就是顾公!”刘子发言语间,便是带着淡淡的惋惜。

  “这……”苏有为的双眸早就瞪大了。

  刘子发口呼“顾公”,他当然知道是谁。

  但加了一个“前”字,可见这位在大唐朝堂,或是诗坛之上,大有声名的人物,这次大概率是遭贬了。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随后入朝为官,至今有四十余年。

  而看刘子发欲言又止的模样,只怕这一次,一向以贬斥时政,关心黎民百姓疾苦,为主要创作对象的顾况,当是贬出京师长安了。

  “子安可能不知道,顾公于昨日朝会时,已经被受命为饶州司户,不日就会上任。

  这次的诗会,实际也是对顾公的送别诗会,往来之人,可不算少!

  但是,若是参与进来,说不定也会得罪其他人。”

  这是刚才和他说话的,另一名同窗王文,在一旁提醒道。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却是把苏有为绕的有些晕沉。

  那这诗会,到底去还是不去?

  看出苏有为的迷茫,王文在一旁笑道:“子安可是别这么召集,方才刘兄话没有说完,这次的诗会有好几场,顾公去不去,我等便看个人愿望,但有一人,不能不去……,为此,我等,当好生琢磨一些诗作才是!

  到时候,有子安,还有诸位同窗在,定然能名扬四方!”

  ……

  往家里面赶的白幼美,自然不知道他走后,各处所发生的一切。

  回到家舍,他将那些打包回来的肉食,为阿喜等人分上大部分,让三个少年郎拿回去,帮着补身子。

  然后,又要忙着准备晚上的摊食。

  “二兄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回小郎君,二郎没有说,只是让晚食不用给他做了!”

  白幼美刚一回家,就从老郑的口中得知,自家二兄白居易,在他走后不久,受到顾家人来信,便一道往顾府上去了。

  老郑的回答,让白幼美眉头皱了起来。

  顾家作为长安有名的官宦之家,加上顾况本人出名,上次他见过的那顾家郎君,便是风姿卓越之辈。

  二兄这次突然前往,大概是有要事,且涉及顾家,也只有二兄的恩师,那位大诗人顾况本人了。

  可以说,自家二兄随后大半生的诗文,受此人影响比较大,且多是反应社会现实。

  难道是那位顾况顾老出了什么情况?

  念及此,白幼美心中一叹。

  他二兄,还有那位大诗人顾况的境界,他是一辈子都学不来的。

  能做的,是将一些脑中的技术,转化为现实,来反哺这个时代下的唐人。

  至少让大唐,或者大唐以后的中原王朝能走得更强大富庶一些,涉及到底层百姓,让大家的日子过的好一些。

  就如同涉及到衣食方面,让每个人有衣服穿,有东西吃,不饿肚子。

  于当时代,甚至几百千年之后的封建王朝里,都是一个大问题。

  但如果有可能,他这只蝴蝶,又为何不去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