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嫁了,云舒瑶怅然若失,越发惦记起林如海那边的进度,他差事还没办完,论功行赏要等他办完了,不知道康熙会怎么论功行赏,她想要去四阿哥府上看一看珞玉。

  现在虽然也不是不能传信,还能让下人传话,真有什么万一的情况,不好在信上说或者是让下人传话的,可以用暗语来表达,他们商量好了用一本书做暗语本。

  而且还有在京城陪嫁的铺子,铺子里的一些特定的商品也有传递消息的作用,但这些终究不能代替面对面交流,能了解的更直观更透彻。

  这一天,还是琛玉背着姐姐出门,两个姐姐都是他背着出门的,琛玉感觉背上好像有千斤重,让他一步一缓的前进。

  以后姐姐的未来,大多要仰仗四阿哥了,只有等到姐姐的子嗣成长,才有可能替换。

  以前,姐姐是林家女,日后,姐姐就是爱新觉罗家妇。

  爱新觉罗家是皇家,他以后要是站的不够高,根本不可能帮得到姐姐。

  ——

  一个印象是疼爱女儿,第二个印象就是财大气粗。

  要不是林家第三女还小,不少人已经打算给自家儿郎求娶了。

  不过,林家第三女还小,林家的独子却是正当龄啊,出嫁女的嫁妆都有这么多,他日后能继承的林家财富会有多少?

  这么一想,不少人怦然心动。

  天黑了,热闹声好像还回荡在耳边,女儿的样子好像也还回荡在眼前。

  这一天时间好像过得很快,快的她没有真实感,云舒瑶从床上翻身坐起,发现自己今晚是睡不着了。

  她起身穿衣,整个林府现在很安静,或许主子们睡不着,但下人们都睡沉了。

  这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两场婚事榨干了下人们的所有精力。

  云舒瑶晚上是不要人近身伺候的,她起身的动静也不大,没有惊醒其他人。

  云舒瑶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月亮,叹了一口气,今天是女儿的洞房花烛夜,明天他们还要进宫去给宫里的主子请安,去见太后、康熙、德妃等人。

  回去后,她也要担起自己的日子……

  越想,越是没有睡意,索性去了旁边的书房。

  她的书房里一般的丫鬟是进不来的,别人也能理解,书房重地,而且老爷也会时常过来,有什么不方便人看的东西很正常。

  实际上她这个书房一半是真的书房,另外一半是她堆满了各种植物的花房。

  这里的植物基本都是她亲自照料的,或许其他人会以为这就是她能养出那么多出色花草的秘诀,为了这个秘诀,所以她保密措施做得好一些。

  实质上云舒瑶之所以让她们不要随意进来,主要是为了遮掩她在这里种的水稻和小麦,因为她会给它们加速,加快它们的生长期间。

  她们偶尔来看一下,不会很清楚的记得它们当时的状态和大小。

  要是她种在外面,伺候的这些丫鬟还有从庄子里提上来的,对庄稼很了解,知道它们的生长周期,她这边有什么不对,她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了。

  所以她就在书房里养着,阳光、水、肥料她都能满足,而且还有她的异能调剂。

  主要就是异能,所以她也不担心种在花盆里养不好。

  林如海也是知道她在书房里养了几盆庄稼的,他以为她这是在种盆栽养来看的,因为她养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庄稼说起来还是正常的。

  云舒瑶这样做也是为了以后良种出现的时候不突兀。

  她总不能凭空的把良种拿出来,那样太可疑了,但要是说她多年以前就开始陆陆续续的研究了,而且还有人证物证可以证明,那样可信度就高了。

  她来到书房看了看种着小麦的花盆,检查了一下泥土,还有小麦的叶子,给它们输送了一波“大补丸”过去,小麦的腰板微不可查的挺的更直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好结果?

  今晚,在扬州的林如海也失眠了,他站在庭院里,抬头看着头上的明月。

  尽管他们分隔两地,明月都是同一个,或许有人也在这个时候看着它?

  这样一想,林如海就走到桌边,端起茶盏,浅浅的喝了一口茶,本来他是想要上酒的,但因为他的身体情况需要戒酒,周大夫不同意,所以就换成了茶。

  但凡能脱身,再赶他也会赶回去参加两个女儿的大喜事,她们的好日子隔得很近,只要能回去,他能亲自送两个女儿出门。

  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两个女婿又是怎么想的?

  林如海端着茶盏,不知不觉,手中的茶盏空了,他往前送了送,嘴巴里却空无一物才意识到茶水已经喝完。

  放下茶盏,林如海又抬头看了一眼高悬的明月,回到了房间里拿出了纸笔,一字一句的斟酌着动起笔,慢慢的写了一封信……

  一夜过去,京城的林家从安静中又变得热闹了起来,睡足了一觉,今天大家都还有些疏懒,不过这个时候,就是再严苛的人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他们动作有些慵懒的收拾着昨天的器具、摆设、还有礼物清点,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收拾完了,他们还要准备大小姐、不,现在应该说大姑奶奶和大姑爷回门的事宜,也就是他们回娘家住对月的时间。

  住对月的时间有长有短,但老太太希望他们能住满一个月,对这点,大姑爷没什么异议,在这方面,两家都是有商有量的,知道林家疼爱女儿,在这些方面,西林觉罗家配合的多。

  然后就是二小姐的回门日了,四阿哥住对月的可能性低,但回门他应当会来?

  下人们准备着差事,而林府的主子,上到老太太,下到黛玉,今天全都起晚了。

  起来后,就等着消息。

  等着他们传回来的进宫请安是否顺利的消息。

  按理来说应该不会不顺利,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只是这一关要是万一有个什么问题,影响太大了,他们作为娘家人,难免悬着心。

  事后,听到珞玉顺利带着赏赐出宫,一家人都安心了。

  ——

  先回来住对月的是瑛玉他们。

  当瑛玉被大姑爷从马车上扶下来那红着脸的样子,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她嫁过去没有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她就知道,她的女儿,以她的人才品貌怎么可能掳获不了姑爷的心?

  达春的身体并不如何的健壮,不如他大哥,他大哥是习武的,现在在宫里面当侍卫。

  虽然不太健壮,比起一般的文人又更高大一些,看过去,也是一个清爽的少年郎,他来到了林家,听着丫鬟婆子张口闭口的大姑爷还会脸红。

  老太太就很喜欢看他们脸红的对视,然后不好意思的偏过头去的样子。

  因为父亲不在,身为家中唯一的男丁,琛玉承担了要“教导”姐夫对大姐姐好的重任,不然就要小心他这小舅子了,另外就是少不了的劝酒情节。

  达春本来对这一步态度轻松,因为他这小舅子一看就不是什么海量的人,就算他劝酒,自己输多喝的多,对方只要酒量浅,就能体面结束,结果……他不停地喝,不停地喝,除了一开始那一杯,小舅子再也没有输过。

  达春深刻怀疑,那是给自己面子特意输的,不然小舅子能滴酒不沾。

  琛玉看着他晕乎乎的模样,笑了,俗话说得好,酒后吐真言,就是要这个效果。

  当然,这也要把握好一个度,过了只会收获一只醉鬼。

  问满意了,才让人扶他回去去大姐姐院子休息,他们接下来一个月就住在那里。

  瑛玉看到达春这醉醺醺的样子,有些心疼,又有些好笑,让人端来了醒酒汤,给他喂了下去,不然等他醒来有的难受了。

  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幕,等到女婿被送回去休息了才问她:“怎么样?他对你好吗?有没有人为难你。”

  梅姨娘在旁边没说话,但身体下意识前倾,显然对这个问题也十分在意。

  瑛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对我很好,其他人也没有为难我的,祖母,你们放心。”

  这个时候就有丫鬟在旁边笑:“迎亲那天,姑爷掀开盖头的时候,都看呆了。”

  瑛玉的的脸更红了。

  老太太则是欣慰的笑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他对你好,你也要对他好,夫妻和美,这才家和。”

  瑛玉低声应了:“祖母,我知道的。”

  达春在林家很快就适应了,因为岳父不在这边,他轻松了很多,就是难免偶尔跟着小舅子一块上课的时候会感觉到挫败,难怪对方能考中小三元,自己只是堪堪考中童生,他们的差距确实挺大的。

  他打算明年去考国子监,要是考不中,只能捐钱进去了,他现在在家中也是跟着聘请的夫子一块念书,现在来岳家住对月,他就跟着琛玉一块儿在林夫子跟前读书,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是这一个月内都要靠他自觉去读书,他自觉只会退步。

  不过,刚进入状态没多久,达春就紧张了起来。

  因为他的连襟四阿哥要带着二姨妹回门了,他要近距离见到四阿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