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伐清:我有一个骑砍系统>第七十章:晋王世子!
  离钦州不远。

  一座营寨依山而建。

  山上,两座哨岗赫然可见。

  此时营寨之中,灯火通明,鞑子各巡逻士卒排成长队,来往于营寨各营帐之间。

  而这时,营寨西侧,有一木质栅栏,围成了一圈。

  此地便是鞑子临时关押俘虏之地。

  至于这座大营,则正是粤西鞑子所建的东营。

  此营寨位于牙山。

  康熙年间,此地被建成了一座墩台,且布置了防海炮台。

  而自围攻龙门以来,此地俘虏日夜增多,如今已俘获四百余人,然大多其为当地渔民或本地百姓。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确实是龙门义师伤兵。

  不过这其中最为惹眼的还属一位白面书生。

  此人其实乃李定国次子,也是晋王世子李嗣兴。

  八月下旬,晋王李定国与巩昌王白文选久攻缅城不下,其部众士气低落,主将白文选部将更是生有退意,加上军中士卒又多染疫病,遂而爆发了部分叛乱。

  白文选部将挟持白文选想要投降北归鞑子,最终令双方大军兵戎相见。

  幸好,此时晋王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出面与巩昌王部将达成协定,双方就此分崩离析。

  晋王李定国继续屯守渺赖山,而巩昌王白文选及部将一起则退守洞乌。

  而恰巧这时,李定国收到了从琼州辗转而来的一封信。

  信乃郭之奇亲笔所写。

  看完信之内容后,李定国一开始自是不信,然他并未对其他人明言,而是秘密召集亲信部将率亲兵三十,护送次子李嗣兴往琼州一行。

  一路上,李嗣兴一行人穿过丛林,淌过大河,最终自北河国抵达了莫氏所属领地。

  然就当他等准备自粤西抵达廉州,再伺机坐船前往琼州时。

  却忽然探听到龙门义师被围攻,琼州已被明军攻占的消息。

  李嗣兴与仅存的几名护送亲兵一合计,准备扮作当地人,伺机找商队一同南下,再从黎朝境内横渡北部湾至琼州。

  可偏不巧,莫氏大军忽然征缴了商队,并将他几人团团围住。

  为了护住李嗣兴这位晋王世子,也为了不暴露自身身份,几名亲兵只能以自身性命来掩盖此秘密。

  然最终,李嗣兴身上密信还是被搜出,莫氏大将阴差阳错之下,以为李嗣兴便是晋王的使者,便留了一命,交与了粤西鞑子。

  或许也正是这封不痛不痒的书信及晋王“使者”的身份,才致使李嗣兴活到了现在。

  当然,若是他的真实身份暴露,说不定还会被鞑子奉为上宾。

  然他不敢赌,毕竟他的父亲乃是大明晋王。

  万一鞑子拿他来威胁自己的父亲,这岂不是会害了自己父亲。

  …………

  傍晚时分。

  李嗣兴躺在一角,缓缓挪动了一下身子。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了。

  肚子早就饿扁,身上也毫无力气。

  鞑子不给吃的目的自然很简单,那便是将俘获之人饿的跑不了。

  可他却明白,自己必须要逃出去。

  即使不为了保住自身性命,自己也要将父亲亲口交代的话,告知琼州的明军。

  逃!

  必须要逃离鞑子大营!

  可怎么才能逃出去了呢?

  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不过,他并未放弃一丝一毫逃离的机会。

  而就在刚刚,他偶然听看守的鞑子兵卒谈及到了一个人。

  此人名唤秦明,据那看守兵卒所言,正是琼州明军的总兵。

  且那鞑子兵卒还言说,那位明军总兵已经夺下了廉州府,正率军朝龙门钦州方向而来。

  他虽不知是真是假?

  也不知这是否是鞑子故意而为之,目的就是为了给他设套。

  但他已管不了那么多了,若是再继续这样下去,必死无疑。

  于是,他在反复斟酌之后,终于在不久前,和一名被俘虏的当地龙门义师兵达成了协定。

  只要他能相助自己逃出去,他俩就直奔廉州府而去,去投奔那位明军总兵。

  当然,即使这会,他也并未透露自身身份,而只是说自己乃是晋王使者,若是对方能帮助自己逃出去,必定能得到一笔丰厚赏赐。

  最后,那人自然爽快答应了下来。

  很快,行动开始了。

  借着今夜无月色,二人将身上衣袍脱下,而后悄悄将其揉成一团,趁着看守兵卒不注意,用搭人梯的方式,趁机攀上栅栏,而后从栅栏外架立篝火中取得火种。

  之后,又将收集来的树叶、残破衣袍一起点燃。

  然后趁机大喊:“失火了!失火了!”

  果然,二人这一喊,便惊动了那些看守的鞑子兵卒。

  而此时,营地内,俘虏也是一片混乱,因为火势,大家即使饿的再不行,活下去的本能还是促使他等四处乱窜想要逃离。

  如此一来,冲进营地内的那些鞑子兵卒便不得不面对四百多俘虏的冲击。

  趁乱,二人便冲出了营地,而后四处放火,点燃了一座座营帐。

  恰巧此时,又刮来一股邪风,风势陡然增大。

  二人便趁着火烧连营,最终逃出了大营。

  …………

  平银渡。

  秦明率数千大军至此后,立刻就让随军工匠打造竹排木筏,准备抢夺此渡口。

  而此时,对岸的鞑子守兵自然已被惊动了。

  毕竟数千大军摆在那,想不惊动都难。

  不过秦明并未有丝毫惊慌,他一面让炮队尽快布置阵地,以求炮击对岸,一面让工匠加紧打造竹排与木筏。

  同时,他还悄悄派出一队精锐战兵,伺机往上游而去,想要找寻机会渡到对岸去,从侧面突袭鞑子设立在对岸的大营驻地。

  时间一点点过去。

  仅仅四个时辰,工匠们便在数千大军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了近四百竹排及木筏。

  而平银渡位于钦州府东不过二十里,平银江自灵山县境内而起,流经此地,因江而名。

  河流并不宽,河水也不是很急,

  遂而,在这么多竹排及木筏之下,大军完全可借此渡到对岸去。

  果然,即使鞑子在对岸拼死抵抗,却依旧无法阻挡住秦明所率大军排山倒海势的冲击。

  这不,仅仅半个时辰,鞑子对岸的大营便已然失守。

  大军夺下营寨后,并未就此停歇,而是一路朝钦州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