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康熙面前解释清楚了,但流言却不是那么好消除的。

  所以,为了稳定富察氏的人心,让富察氏专心帮助自己对付宗室,康熙当即拍板,让钦天监替四贝勒选定婚期。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钦天监的监正忍不住暗暗吐槽:四贝勒掌握着偌大的道录司,道录司里的高人不比钦天监多?

  这就好比,非得让一个山西人跑到大同去买煤嘛。

  但吐槽归吐槽,皇上交代的任务还得认真干。

  依照皇上的指示,钦天监很快就测算出了最近的一个婚期——次年二月初八。

  婚期测定之后,康熙就给马奇递了消息,让他们家做好准备,嫁女儿。

  马奇夫妇简直是热泪盈眶啊。

  这个女儿从小就与众不同,好不容易压着她学了几年淑女范儿,一回到进城和四阿哥汇合之后,立马就打回了原形。

  为啥辛十四娘出现之后,富察氏的反应会那么大呢?

  还不是因为明若的性情行事,与这个时代标准的淑女严重不符。

  如今婚期已定,眼看着四贝勒也没有任何不高兴的意思,马奇一家子总算是把心放回到肚子里。

  ——不用担心女儿砸手里了。

  因着胤禛已经有了爵位,按理说他成婚之后就可以出宫开府。

  于是,内务府在筹备四贝勒的婚礼之余,还要跟着八阿哥给四贝勒盖房。

  是的,八阿哥已经到了入朝听政的年龄。康熙想着他和胤禛的关系好,大手一挥就把八儿子放到了内务府,专门负责给他四哥盖房。

  对此,八阿哥欣然接受。

  他是不会给康熙省钱的。

  皇室与富察氏你有心我有意,两家都尽心制备,一个大张旗鼓地要娶媳妇儿,一个欢欢喜喜地要嫁女儿,一时之间,整个京城都在讨论四贝勒要娶福晋的事。

  道录司那群高人,倒是没对钦天监选的吉日发表什么意见,只是询问胤禛,需不需要他们帮忙布置喜堂和喜房。

  其实,像婚丧嫁娶这种事情,也就是凡人才喜欢选什么黄道吉日。

  反而那些真正有道行的,根本就不忌讳这些。

  因为这些人才真正的明白,一个人的福运与财运,根本就不是定一个吉日就能左右的。

  只要行事端正,积德行善,便是七月十五娶媳妇儿,也照样大吉大利、儿孙满堂。

  反之,若是一心为恶,只顾替自己谋取私利,就算是选了再好的吉日,也有可能血溅华堂。

  不过,在喜堂和喜房的布置上,他们却可以下点功夫,为这两个地方聚气,让待在里面的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对此,胤禛自然是欣然应允,请示了康熙之后,就带了五六个高人进了东四所,对里面的布置摆设,尽心尽力地做了一番专业指导。

  东四所弄完了之后,胤禛想着他们好不容易进来一趟,来都来了,也不能只干这一件事呀。

  “诸位道长,我那六弟自幼体弱,能不能劳烦诸位,也为他的住处修改一下风水,好助益他修身养性?”

  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几位道长没有不答应的,当即就点头同意。

  于是,众人转战西二所,给六阿哥的居住也来了个大改造。

  五阿哥委屈巴巴,“四哥我不是你最疼爱的弟弟了吗?有这种好事,你怎么没想到我?”

  胤禛只能解释,“这不是六弟体弱,额娘一直担心嘛。”

  五阿哥,“我不管,我不管,四哥不能厚此薄彼。”

  五弟还没应付完,九弟就拉着十弟也来了。

  十阿哥和胤禛不太熟,脸上还带着些不好意思,九阿哥可完全没这个自觉。

  和他亲哥五阿哥一样,九阿哥也觉得,自己才是四哥最看重的弟弟。

  没看四哥有这么多弟弟,只单独教他学算术吗?

  八阿哥虽然没说什么,但往那儿一站,就那么似笑非笑地看着胤禛,还用说什么吗?

  这就是标准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嘛。

  到最后,胤禛拗不过一群弟弟,只能让几位道长又忙了一天,按照个人的气场,替他们调整了室内的摆设。

  也不知道是错觉还是玄学,调整完之后,各位阿哥待在自己的地盘里,都会觉得身心舒畅。

  =====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随着道路司步入正轨,胤禛的生活慢慢和他小时候的梦想同轨——咸鱼,躺一天都不用翻身的那种。

  随着时光的飞逝,钦天监选的黄道吉日仿佛转瞬即至。

  两个不到十五岁的半大孩子,被迫屈从于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早早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过,对胤禛和明若来说,结婚早也是有好处的。

  因为胤禛头上有爵位,结婚之后就可以准备出宫建府事宜。

  而且给胤禛盖房子的重任落在了八阿哥头上,八阿哥就算是为了日后自己多一个出宫的借口,也用尽手段督促着内务府的那一群。

  反正在胤禛盛婚之前,房子的大结构已经完工了,剩下的也就是糊窗户、漆柱子、打家具。

  这些东西虽然琐碎,却都是和日后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所以八阿哥也没有自专,而是把整个府邸的图纸送给了胤禛夫妇,让他们自己决定,选什么风格的家具?用什么颜色的窗纱

  还有柱子上的漆,是用红漆还是用原漆?

  一听这么麻烦,胤禛的头皮就开始炸了。正好明若是个喜欢搞设计,又很有品位的人,他干脆一股脑都丢给明若了。

  明若果然很高兴,拿着图纸就开始兴致勃勃地设计。

  等家具到款式和窗纱的颜色敲定之后,她要用笔注明了,哪个地方要挖池塘,哪个地方要种什么树。

  因为胤禛一早就给她说了,日后府里的主人只有他们两个,而贝勒府的占地面积极为庞大,明若可以尽情的发挥。

  至于她一开始想的,要给胤禛纳几房美妾的事,早就被他丢到爪哇国去了。

  成婚那天,胤禛唯一庆幸的,是婚礼在皇宫里举办。

  只宫门这一道关卡,就拦住了大部分想要巴结送礼的人。

  但这也有一样不大好的地方,就是能来参加婚礼的,都是他不好得罪的。人家来敬酒,他也不好推辞不喝。

  最可气的是,八阿哥这个好弟弟非但不帮他挡酒,还领着一众弟弟瞎起哄。

  太子二哥倒是有心帮助他,但有大阿哥在一旁虎视眈眈,太子能帮他的也有限。

  “来,来,喝,喝……”胤禛醉眼迷离,举着酒杯乱晃,也不知道是在邀谁同饮。

  太子见状,立刻抓住机会,看出好哥哥的范儿笑道:“四弟已经醉了,大家就饶了他吧,今晚新郎官还要入洞房呢。”

  众人一阵哄笑,八阿哥和九阿哥赶紧上前,一左一右搀扶住他,带着他挤过人群,往后堂走去。

  等出了宴饮的正屋,胤禛突然凑到八阿哥耳边说了一句,“八弟,你还没有成亲吧?”

  然后,一把甩开两个弟弟,一溜烟就跑了。

  九阿哥目瞪口呆,八阿哥却是一副早有预料的模样。

  “八哥,四哥是什么意思?”九阿哥颤微微地问。

  不是我想的那样吧?

  八阿哥浅笑着打破了他的幻想,“意思就是说,等咱们成亲的时候,他要灌回来。”

  “啊?”九阿哥大惊失色,早知道就不跟着八哥胡闹了。

  唉,都怪自己经不起诱惑呀!

  甩掉了两个倒霉弟弟之后,胤禛一口气跑回新房,张保和张起麟两个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

  “爷,您慢点儿!”

  “当心脚下呀,爷。”

  守在门口的,是明若带来的陪嫁侍女,名叫翠雯。

  看见胤禛回来了,萃雯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很大声地朝他行礼问安,“奴婢翠雯,给四爷请安。”

  “好了,免礼吧。你们……福晋可还好?用了宵夜吗?”

  翠雯一边给他开门,一边笑着应道:“多亏了四爷体贴,特意叫人给福晋送了吃食来,福晋已经用过了。”

  “那就好。”

  明若一身石青色的贝勒福晋正装,寒腿端坐在床榻上,旁边站了个花枝招展的喜娘,正是内务府专门干这个的精奇嬷嬷。

  承乾宫和永和宫的两位娘娘都暗地里打点过了,这嬷嬷对明若还未掀盖头就吃东西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

  明若也不是那不通世故的,当即就让人赏了她十两银子。

  “请新郎挑起喜帕,从此称心如意。”

  一根系着红绸的称杆被递到了手边,胤禛顺从地接了过来,将绣着龙凤呈祥的红盖头挑起。

  明若终于得见光明,胤禛却差点儿笑出了声。

  这个时代给新娘化的妆容,实在是让后世人不敢恭维。

  那抹得比面粉还白的脸,还有毫不吝啬胭脂的红纯和脸颊,胤禛是真的看不出来美感在哪里。

  很显然,明若也是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的,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一颗包得圆滚滚的饺子被递到了明若嘴边,上辈子结过婚的明若自然知道,每一个新娘都逃不过的羞耻名场面要来了。

  她鼓起勇气咬了一口。

  “生不生?”

  “……生。”

  这一句,明若嗒得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