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娱宋:浪出个未来>第二十八章 不要不承认,老大就是你…
  魏来在众人的恭敬下,饮下三杯美酒,借着微醺之际,幽然道:

  “其实啊,刚才所做的这些诗词,都只是应时应制之作,皆称不上上佳,包括我的那两首,亦不堪足道!”

  这句凡尔赛,把在场的诸位一棒子打死,连自己也没有放过,陈南欧阳冽等人更加懵逼了,呆呆望着云淡风轻装X自如的魏来。

  魏来越说越来劲儿:

  “寻章摘句,堆砌雕琢,不过都是些无甚可观的小径,诗词的真正大道,不在乎辞藻,而在乎境界!”

  这句一出,对这些太学生们简直是妥妥的“降维打击”,我不和你玩什么诗词了,我和你玩“境界”!

  “魏公子,何为境界,能否给我等点拨一二……”

  陈南满脸的客气。

  魏来终于拿出了自己的“大招”,把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论给使了出来。当然了,他不能像三流穿越爽文那样简单照搬,他得化用的有点“技术含量”,以让装X的效果更加强烈。

  “陈公子,举个例子好了,比如晏殊吧,若在其万千名作中择最佳之一句,你会选哪一句?”

  “这个……自然是《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晏殊欧阳修并称“晏欧”,开创江西一派,此句最是天下闻名。”

  “天下闻名,便一定是最佳之句吗,我看未必。我倒觉得《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是晏殊真正的佳句,因为,它说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的第一重——登高寻路!“

  魏来听罢,微微摇头道:

  “人生在世,路即志向,若志向不明,不辩前进之方向,不知因何而奋斗,即便再努力,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又有什么用呢!”

  我靠!这几句话把陈南和这些个太学生彻底给“砸”懵了!

  他们满脸的渴求之态,直勾勾看着魏来,似乎在说:公子,继续,别停,别停……

  魏来看向欧阳冽,笑道:

  “欧阳公子,柳永柳三变的词中,你最爱哪一句?”

  “自然是……《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看看,又流俗矣,我觉得应该也是他《蝶恋花》中的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恰好说出了人生三重境界中的第二重——矢志不渝!”

  这帮太学生中,这个欧阳冽表现出的个性最是狷狂,所以,魏来决定“损”他狠一点,

  “天下事,最怕执着二字,也最难执着二字,志向既明,为何仍然成事者聊聊,不过就是缺乏这一份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弘毅之心,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虽九死其犹未悔,知易行难,欧阳公子,你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能做的到?!”

  欧阳冽被震的一愣一愣的,整个人如遭雷击,脑袋像拨浪鼓一样,一会摇头一会点头。

  众人见魏来又停下来不往下说,忙催道,魏公子,我们还要,还要!快接着说,第三重境界是什么?

  王国维所说的第三重境界本来是从辛弃疾辛稼轩的词作中摘录的一句,可是魏来突然想起来,这才是南宋初年的公元1138年,辛弃疾还得再等两年,也就是1140年才出生呢,不禁暗暗吐了吐舌头,差点穿了帮。

  不过,魏来灵机一动,很快把它转化成了进一步装X的好机会,他笑道:

  “第三重境界,就不用名人的佳句了,不才曾填过一首《青玉案》,里面有一句,倒可以描摹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人细细品味,但是仍不得要领,热望的小眼神儿,纷纷向魏来求开解。

  魏来道:

  “登高寻路,矢志不渝之后,尽览人生之悲欣交集,此刻再回首,定会发现大道至简实乃人生真谛,正所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到那时,人生足以无憾,此即所谓三重境界的第三重——归真悟道!”

  魏来的这一番高论,让在座的所有太学生听的如醉如痴,即便他们在太学中见过的诸多天下宿儒名师,也不曾把人生的境界讲述的如此清晰晓畅,真是让他们直向交出自己的膝盖……

  在陈南和欧阳冽等人的眼中,此刻的魏来,似乎已经不是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同龄人,而更像一个超凡入圣的存在,把他们心中原本的那点骄傲和不羁,彻底化为齑粉,只剩下满满的心折与崇拜!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魏来此刻心里正在痛骂自己:魏来啊魏来,你可真够不要脸的,先抄李清照,再抄王国维,又抄辛弃疾,在这儿摇头晃脑……

  正在内心做着严肃的“自我批评”间,只见陈南和欧阳冽带着一众太学生,齐齐起身,向魏来深鞠一躬,求道:

  “魏公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最初不知天高地厚,对您太过狂慢放肆,如今真是羞愧难当,还请您能原谅则个!”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其实,魏来还是很喜欢这些个年轻人的,他们的乐观上进,甚至一点点傲气逼人,都让魏来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魏来从怀里掏出两本书,笑着对着陈南和欧阳冽道:

  “陈公子、欧阳公子,你们可知道,其实刚才我做的那两首词,并非我的原创!”

  两人闻言一愣。

  “第一首《西江月》,乃是陈东义士所做,第二首《踏莎行》,乃是欧阳澈义士所作,这两个人,你们应该很熟悉吧……”

  听到这两个名字,在座的太学生们纷纷惊叹,而陈南欧阳冽两人则浑身颤抖,不能自持,颤声道:

  “魏公子,你究竟是什么人,竟然……竟然知道我们的身世!!!”

  魏来见二人激动之状,知道老掌柜所猜不错,便将手中的书递给二人道:

  “两位公子,这是我新城书局司徒靖老掌柜所藏的二位兄长所遗之文集《少阳集》与《飘然集》,老掌柜与陈东义士曾是故人,也久慕欧阳澈义士的赤诚,这两本书历尽劫波,今日终于回到烈士后人之手,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因为陈东和欧阳澈殉难时,陈南欧阳冽年龄尚小,还不曾识字,后来二人的作品也被奸臣尽行查抄,所以,他们都没有见到过的两本兄长诗集。今日竟然得见故兄遗作,睹物思人,不禁热泪奔涌,失声痛哭!

  其他的太学生见到这一幕也大为惊讶,同行同学几年,众人只知道陈南和欧阳冽二人才华出众,品行高洁,被太学生们奉为领头人,可竟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兄长,就是曾经死谏伏阙、天下闻名的义士陈东和欧阳澈!

  此情此景,魏来也不禁动容,眼噙热泪道:

  “陈东欧阳澈两位义士,忠直刚毅,风骨凛然,慷慨赴死,国士成双,堪称天下读书人之楷模,魏来虽一介布衣,亦无限追慕。还望陈公子欧阳公子以及各位太学生,能够赓续承继他们的遗志,不负韶华,为国为民!”

  太学生们深情庄重激昂,陈南再次对魏来施以深礼道:

  “我等忝列太学,常常做如此雅集,但大多时候只是吟风弄月,儿女情长,从未如今日之会般获益良多,魏公子无论才学、见识、人品,均令我辈感佩折服,如蒙不弃,我们想尊魏公子为首,共结一社,日后也好多多向您请益,就让我等携手同心、为国为民,以尽绵薄!”

  欧阳冽也道:

  “不如我们就以魏来兄之名,将其命名为“来社”如何,亦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意!”

  众人皆欢喜称善。

  魏来也十分高兴,能与这群卓尔不凡前途无量的同龄人结识,也确是他穿越到宋朝来之后,最值得庆幸的事情之一,因为他知道,这些年轻人身上,可是蕴含着无穷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