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抗战之铁血军医>第308章 研究玉米
  出于这种考虑,夏冬言的言行低调了许多,身边无时无刻不跟着大票的手下,连家人也干脆住到了巡捕房隔壁,尽可能的躲避危险。

  李秀蕊肩头挨了一枪,这对她交际花的身份可是个巨大的威胁,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才行。

  结果王玉堂躲入大学的第三天,报纸上就刊登了一则新闻。

  租界知名人士,李秀蕊小姐与日本领事馆武官,结伴出游时遭到了抗日分子的刺杀,日本武官当场毙命,李秀蕊小姐中弹送医。

  这招也算是一劳永逸了,当着日本人的面演出戏,以后就算是李秀蕊亮出肩头的枪伤,谁也说不出个不字了,说不定还会因为同时遇袭,将她视为自己人。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除此之外,随着春天的来临,白死病和大流感的消退,公共租界的活力也在逐渐的释放出来。

  一度离开辟祸的洋人淘金者又都回来了,曾经倒闭的商店、工厂、洋行、店铺又有了新的主人,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大环境如此,王家乡的小日子也是蒸蒸日上。春耕的工作接近尾声。

  新来的流民、乞丐得到安置,镇子的居民总数是成功突破了一万大关。

  安医生照顾的白死病病人只剩100多了,隔离区是一缩再缩,目前只剩下小小的一块了,全部清零是指日可待。

  还有王家乡的那些工厂、作坊也都是照常运转,随着众人生活愈发的安稳,手里多少有了点闲钱,商店、杂活铺和戏台也正式建立了起来,吸引了大批小摊小贩来赚钱。

  和外面这蓬勃向上的情况差不多,王玉堂的新药中心也在小步快跑。

  最近两个月,随着王玉堂个人声望的攀升,要求加入新药中心、咨询合作事项的海外信件是络绎不绝,私人的、官方的、大学的都很多。

  王玉堂简单粗暴的处置,谁知竟然有不少的年轻研究人员干脆找上门来毛遂自荐,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吸收,新药中心的队伍是不断的扩大。

  到五月初,新药中心已经有外籍专家11人,中国研究员30多人了。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可人多有人多的坏处,每天海量的物资消耗却逼得王玉堂只能收紧新药中心的大门,将规模限制在目前的水平上。

  当然了,出钱出力的养活这么多人,好吃好喝的供着这么多专家,新药中心的成果也没有让王玉堂失望。

  在他的先进理论指导下,外籍专家和研究员已经在欧洲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高质量论文。

  然后还在异烟屏和奥司他韦的基础上,对多种中间物质的研究都取的了丰硕成果,渐渐的远东新药中心开始变成了学术界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王玉堂是凭青霉素起家的,新药中心对青霉素的研究也是走在了全球最前列。

  那个被王玉堂纳入麾下的齐伟,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再加上为人刻苦,已经从抗菌窄谱向广谱跨进了—大步,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和支持,成就超过王玉堂也不是不可能!

  当手下人都在实验室日夜精进时,王玉堂自己也在秘密的努力。

  表面上他在钻研青霉素的粉剂技术,可实际上全套工艺、配套的设备图纸就在柜子的最底下藏着那,拿出来就能震惊所有人。

  遗憾的是王玉堂进行的口服研究却并不顺利,再加上时局紧迫,无奈逼着王玉堂转移了研究方向。

  这几个月来,真正让王玉堂劳心劳神的东西是......玉米。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千万别小看这廉价又平凡的粮食,实际上好好利用的话,玉米可以说是最具经济价值的农作物之一。

  目前王玉堂就是在研究玉米的深度发酵技术,未来他想要从玉米中转化果糖和酒精,这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可都是最最紧俏的物资。

  只可惜用于发酵的特种酶,这种不可或缺的物质在这个时代太难培育了,花费大把时间和精力下去,王玉堂的进展还是非常的有限......

  “铃铃铃......”

  “王教授,该午休了。”“知道了。”

  听到背后齐伟的声音,王玉堂的视线这才离开显微镜,先捏了捏发酸的鼻梁,然后就把面前的多个培养皿都一一的盖好。br>
  依照王玉堂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甭说是送饭了,就是想找人喂饭都不难,可午休这一个小时却是王玉堂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所以他和齐伟打了个招呼,自己就脱下白大褂,边活动脖颈边走向了楼梯。

  马昭、金燕离开后,王玉堂不得不提拔新的实验室负责人。而且因为新药中心的人员越来越多,学校就干脆把化学楼整栋都拨给了王玉堂使用。

  于是这一路下来,王玉堂就顺便视察了一圈,听着形形色色的研究人员向自己问好。

  外籍专家一般1-2人一个实验室,配合3-5名实验助手。中国的研究员一般5-6人一间实验室,基本上就不配备实验助手了,而且研究方向、课题也是他们共同决定,王玉堂亲自审核的结果,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在这种群策群力的模式下,所有人员的水平和技能都得到了快速提高。

  再一个加入王玉堂新药中心的必须条件就是要负责上课。

  中国研究员教导同济的学生们,外籍专家则教导研究员,王玉堂再引导外籍专家。

  在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训导模式下,新药中心的每个成员都在迅速的成长,更关键的是为大学培养了很多的学生,甚至一些从业者、教师、外校研究人员都会跑来旁听。

  “王教授吃午饭呀?一起呀?”

  “好啊!”

  “关于上次说得维生素合成工艺,我还是有些想不明白。‘“那个很简单的......”

  身边围绕着一群研究员,王玉堂就从化学楼走出来了。

  守在门口的警卫向王玉堂敬礼,王玉堂则是笑着点头,他们这群人一下台阶,马上就变成了校园中的视线焦点。

  在无数学生、老师的崇拜目光下,王玉堂他们跨进了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