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闻言愣住了。

  沉默良久,她再开口说话时,嘴唇都在微微颤抖:“婶子,你所言可是真的?”

  杨喜儿点了点头:“眼下是有这个打算,但具体事项,还得等我下山找村长商量,不出意外的话,开春便能将学堂建起来,到时候,你每日便将他俩送去念书便是。”

  她原先并未考虑此事。

  只是方才见两个孩子将三字经拿来斗嘴,不免有些焦虑。

  多好的两个娃,可不能变成文盲。

  再者,村中还有二十来个孩子,他们可都是树林村的希望。

  将来农家乐和山庄建起来了,可是需要这些孩子来继承的。

  没文化可不行。

  就算不是熟读四书五经,再怎么着,也得学会算数和写字。

  这样,也好方便日后打理自家生意。

  总之,再穷不能穷教育。

  她决不允许这些孩子成为九漏鱼!

  杨喜儿正想着,就见沈氏一把抓过狗子,声音难得带着几分威严:“狗子,快给你干奶奶磕头!”

  狗子虽然一脸茫然,但还是乖乖听话,朝着杨喜儿就咣咣磕了三个响头。

  浩浩有样学样,也跟着磕起头来。

  杨喜儿连拦都来不及拦。

  “好端端的,让孩子磕头干什么?”杨喜儿将两个小娃娃抱起,嗔怪地看了沈氏一眼。

  沈氏却满脸喜色:“婶子,我从未想过狗子这辈子还能念书,您的大恩大德,我真是几辈子都还不清!”

  念了书的人,身份可就大不同了。

  走在哪,都受人尊敬。

  说不定日后狗子还能考科举呢!

  杨喜儿摆摆手:“八字还没一撇,等学堂真正建好时,再感谢我也不迟,何必急于这一时。”

  沈氏一脸郑重点了点头:“好!到时候我再让狗子给您磕头!”

  杨喜儿一噎。

  得,给自己挖了个坑。

  穿来这么久,她还是适应不了这些人动辄下跪的行为。

  吃罢饭,因着惦记老杨氏,杨喜儿早早便下了山。

  刘氏和汤氏做好了饭,见杨喜儿迟迟未归,也不敢动筷子。

  此时见她终于回来,刘氏赶紧上前招呼:“娘,饭做好了,快来吃吧。”

  杨喜儿闻言神色一僵。

  她光顾着看望沈氏,却忘了知会家里一声。

  “我在沈氏那里吃过了。”杨喜儿歉意笑笑,“这样吧,你爷奶肯定还没吃,盛两碗我端过去。”

  刘氏立即应下,一头扎进灶屋去忙活。

  见刘氏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悦,杨喜儿却有些内疚。

  因为她的疏忽,害得几人白白饿了一中午肚子,她越想越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趁着刘氏盛饭的空档,她塞了个蜜饯给小小,笑吟吟问道:“小小,每日在家中想不想奶奶和爹爹呀?”

  小小现在嘴皮子利索了许多,当即点头都:“想奶!想爹爹!”

  “那奶奶带你们去城里住,好不好?”

  小孩子哪有不爱新鲜的。

  小小当即拍着小手欢呼:“去城里住,去城里住!”

  恰好刘氏端着盛好的饭菜走进堂屋。

  听见女儿的话,只当她是在胡言乱语。

  “娘,您别听小小瞎说,这丫头最近越发缠人。”

  杨喜儿淡淡一笑:“小小说的没错,我打算将你们都接去城里住。”

  刘氏的眼睛顿时一亮。

  要不是手里还端着两碗饭,她真能开心的原地跳起来。

  先前她一直担心婆婆故意让她留守在家中,并不打算将她们接进城。

  除此之外,她更担心大头见惯了城里娇滴滴的小姐,会嫌她是个粗苯的村妇。

  到时候,沐家若是将她休了,她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哭。

  为此,她没少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抹眼泪。

  刘氏满眼感激:“娘,您放心,我以后一定给您生个大胖孙子!”

  杨喜儿吓得不敢接话。

  当她端着碗来到老屋时,沐老头正在灶屋生火做饭。

  没了老杨氏,他连饭都不会煮。

  杨喜儿一个没拦住,就见他直接将鸡蛋打进冷水里,说要煮蛋花汤。

  “爹,蛋花汤需得开水才行!”杨喜儿赶紧塞了一碗饭菜在他手里,以阻止他做黑暗料理的行为。

  沐老头也知自己不会做饭,便不再往灶膛里添柴。

  “你先吃着,我去伺候娘。”杨喜儿从筷筒里取了把木勺,便去了老杨氏的房间。

  老杨氏此时已经醒了。

  正睁着眼哗哗流泪。

  杨喜儿心知她害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便端着碗:“娘,吃饭吧,我喂你。”

  老杨氏摇摇头,示意自己吃不下。

  杨喜儿叹了口气:“无论如何,饭还得吃,娘你就算不为了我们考虑,也要想想青青,她原是打定主意要和你们相依为命,娘你若是走了,青青哪还能受得住?”看書溂

  一想到自己那苦命的女儿,老杨氏先是呜呜哭了一阵,接着挣扎着想起身。

  这是打算吃饭了。

  杨喜儿连忙给她又枕了个枕头:“娘你别动,我喂你便好。”

  老杨氏不答应也不行,她实在起不来。

  和着眼泪吃完了大半碗饭,杨喜儿又给她端来一杯茶润喉。

  “老大家的,辛苦你了。”老杨氏眼见着又要哭。

  杨喜儿赶紧转移话题:“娘,等你身子养好了,我接你去城里……”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想来是大头带着大夫回来了。

  杨喜儿拍了拍老杨氏的手背,安抚道:“娘,大夫来了,你且放宽心,别自己吓唬自己。”

  说完她起身出门,打算迎接大夫。

  谁知刚一走到门口,就见北怀玉正翻身下马。看書喇

  杨喜儿顿住脚步,满眼惊诧。

  他怎么来了?

  北怀玉也看见了她。

  不等她问,他便主动解释:“我在城中见到了大头,他说家中老人摔伤,恰好我府上有一个擅长治疗跌打损伤的大夫,我便将他带了过来,大头驾着马车,比我们要慢一些。”

  杨喜儿这才注意到跟在他身后的中年男人。

  以及四个侍卫。

  罪过罪过。

  居然满眼都是北怀玉。

  这,实在不正常。

  可杨喜儿顾不上自我反思,连忙招呼众人进屋。

  沐老头也闻声跑了出来。

  一见北怀玉,他下意识想喊“青山”,但很快反应过来,又赶紧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