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已经撕破了脸,两人对对方都极为嫌恶,恨不得对方死而后快,但是,偏偏贾政发狠发了这么多年,也没真的休了贾王氏,贾王氏同样有着顾忌,因此,两人最终还是不得不一起返回京城。

  在家休养了几天,贾琏便又出门,要去接贾赦,因此,错过了贾政他们夫妻两个回来。

  贾政他们回来得时候非常狼狈,两人这么多年在外面苦熬,不过勉强混了个温饱罢了,他们年纪大了,干不了什么活,贾王氏还好,她当初在史太君那里不知道装了多少年的孙子,如今自然也放得下架子,很识时务,除了做上头安排下来的事情之外,还帮着缝缝补补,浆洗衣裳什么的,勉强攒了一些钱下来,贾政呢,到了那个地步,还抱着从前的清高,因此不知道吃了多少亏,被人暗地里下了多少绊子,他能顺利活到现在,都是老天保佑。

  没钱没能耐,两人到最后,几乎是一路行乞,还得躲着一些流氓混混,路上还走错了几次路,结果折腾了足足两个月,两人才算到家了,一开始拍门的时候,差点就被当做乞讨的人给赶了出去。

  回来之后,两人还是不消停,贾政不知怎么地,又提到了休妻的事情,贾宝玉还想在一边苦求,结果贾王氏如今是彻底不要脸面了,直接跟贾政大吵起来,说到路上贾政的落魄,靠着她攒下的那点钱,才能吃上饭,如今倒是要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了,直接就威胁贾政,只要你敢休妻,回头我就在大街上宣扬你的丑事!贾政最是好脸面,只得铁青着脸罢休了。

  到了后来,贾政与贾王氏两个依旧同前几年一样,哪怕看到对方,也当做没看到,贾政在知道李纨带着贾兰去了江南之后,难免痛骂了几句,回头也便不当回事了,一心督促着贾宝玉读书,贾王氏对李纨母子两个却没什么感情,听说之后,只是点了点头,便撒开不管了,她在外面吃够了苦头,这会儿,就安心住在家里面,享受儿媳妇的服侍了,一边还要念叨着问薛宝钗什么时候才能给自己生个孙子。

  薛宝钗心里面也很苦,贾宝玉固然上进了,在女色上却看得极淡,似乎大彻大悟了,之前是守孝,可是等到出了孝,他也鲜少与薛宝钗同房,贾宝玉不肯播种,薛宝钗这块地再好,又怎么样呢?这些话,又不能跟贾王氏说,说了,只怕贾王氏只当贾宝玉不喜欢薛宝钗,回头就给贾宝玉抬一个妾回来。

  贾王氏和贾政回来后不久,贾琏戴着孝将贾赦那些不知道真假的遗物带了回来,贾赦尸骨已经找不到,因此,只好立个衣冠冢。贾琏只觉得疲惫和愤怒,要说起来,好多罪名其实是二房的,只是因为没有分家,贾赦又是袭爵的人,这才担了最主要的罪名,看着贾政夫妻两个都好端端地回来了,贾赦哪怕对他并不算慈爱,但那也是他的生父,贾琏看着好端端过日子的贾政夫妇,只觉得异常刺眼。

  跟贾琏有同感的人也挺多,起码贾邢氏也是如此。因此,操办了贾赦的丧事之后,贾琏顾不上什么颜面之类的了,直接就开了口,大房二房从此分家!

  原宁国府的人也同意了,贾蓉已经回来了,贾珍当初在流放的路上便去世了,没办法,他跟秦可卿这个身份很有问题的儿媳妇有些首尾的事情,知道的人其实不少,虽说不能明面上说,但是皇家对他自然是杀之而后快,因此,在流放的路上,贾珍便顺理成章地染上了重病,路上便死了。好在他还算有些怜子之心,临死前,悄悄将自己之前留下的后手交代给了贾蓉。

  宁国府跟荣国府不同,人口少,开销也不算大,贾珍父子再花天酒地,也不可能真的将家当都败掉了。尤其是后来几年,荣国府经济状况极其窘迫的时候,想要问宁国府拆借,贾珍却是不乐意做这个冤大头,一边哭穷,一边又在外面伪造了户籍,通过这个假的户籍,购置了一些产业,当时不过是琢磨着给自己添点私房,如今,却已经成为了一家子的生路。

  这种事情,贾蓉怎么肯拿出来跟荣国府的人分享,因此,这边才一说要分家,贾蓉直接就代表自己一家子答应了下来,说得非常客气,自己的继母姑母还有妻子在这段时间已经劳烦你们照顾了,如今自己回来了,作为顶立门户的男人,也该自谋生路,养家糊口,不敢继续劳烦诸位了。

  分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很麻烦。他们现在住的房子,还有聊以谋生的庄子,是史家给的,贾蓉很识趣,史家跟他们又没关系,这些东西自然是轮不到他们的,因此,这边才说了分家,那边贾蓉就出去寻摸房子,没几天,绕了一些弯子,就将原本贾珍置办的一个房子给弄到了手,然后便回来说已经赁好了屋子,带着尤氏胡氏惜春还有几个服侍的下人走掉了。

  然后,这边大房和二房再度对峙起来。按照律例,一般嫡长子分大头,其余的儿子分小头,不过,贾家一向是不顾这种规矩的,哪怕贾王氏跟贾政已经撕破脸了,但是在这种时候,依旧是同仇敌忾,要求平分家产,尤其,他们的理由是贾赦已经死了,排下来,应该是贾政为大。

  贾邢氏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这会儿一听这个理由,直接破口大骂起来。贾琏跟王熙凤也是夫妻一心,在那里对着二房冷嘲热讽,两边差点没大打出手,折腾了好几天,总算分了家。大房勉强获得了胜利,给了二房一笔钱,要他们自己搬出去。

  139、番外 贾家后来那些事(四)

  薛宝钗如今已经没有了从前的丰满圆润,实在是她的生活不怎么顺心,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虽说薛宝钗有着青云之志,自己也是个极有心计手段的人物,偏偏,以前贾王氏跟贾政没回来的时候倒好,她还算做得了主,拿私房钱置办一些产业什么的。结果,贾王氏一回来,虽说管家辛苦的还是她,但是真正做主的俨然换了人。

  贾王氏虽说不懂什么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当年在流放的地方跟贾政闹得不可开交,如今依旧关系非常僵硬,但是她也明白,贾政或许一时吃她的威胁,但是,以他的性子,不可能忍气吞声一辈子,因此,无论是想要拿捏住贾政,还是想要照顾好儿子,钱是不能少的。因此,身体稍微好了一些之后,便软硬兼施,将家里的财政大权捏在了自己手心里面。

  薛宝钗如今也是没有办法,她硬气不起来,之前薛蟠被流放了,本来还想着过几年就能回来了,结果贾雨村在朝中太过嚣张,最让人看不惯的是,此人忘恩负义,典型的白眼狼,这样的人物,谁敢让他真的得志,因此,很快就有人开始弹劾贾雨村,薛蟠的案子再次被翻了出来,这次没有人为薛蟠撑腰了,贾雨村被判了流放三千里,薛蟠直接被判了秋后处斩,当时已经快到秋天了,刑部这边一勾决,没两个月,薛蟠便人头落地。

  为了薛蟠的事情,薛王氏四处求人,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打点,生生将薛家剩下的那点家当都赔了进去,然而,薛蟠算是贾雨村案子里面的关键性人物,谁敢在这个时候徇私,加上薛家如今无人,就算有,也是当年被薛蟠胡作非为拖累了的,谁肯为薛蟠出头,因此,薛王氏几乎散尽了家财,最终还是不得不变卖了京城这边剩下的产业,哭天抹泪地赶过去陪了薛蟠最后一个月,并且给他收了尸。

  薛宝钗再次看到她母亲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薛王氏苍老了许多,她哭着将家里仅剩的银钱留了一部分给了薛宝钗,便跟着薛蝌回金陵了。薛蝌当年跟夏金桂偷情,难免对薛王氏与薛蟠有些愧疚之意,如今见他们落得这般田地,心里也不好受,而且薛王氏是长辈,薛蝌这么个做晚辈的,也该奉养,薛王氏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跟着薛蝌过了。

  薛宝钗如今在长安可以说是孤立无援,尤其很显然,作为她的终身依靠,贾宝玉在她跟贾王氏两人之间,选择的绝对不是薛宝钗。薛宝钗如今就属于三无人士,没娘家,没有丈夫的宠爱,连个儿子也没有,贾王氏何等手段,怎么可能连她都拿捏不住,因此,除了老老实实听贾王氏的话之外,还能怎么办。

  好在贾王氏还算有点底线,或者说,薛宝钗对自己的私房钱藏得很紧,贾家抄家,女眷的嫁妆也被抄没了,并未发还,她那点私房攒的很不容易,还有就是薛王氏偷偷给的补贴,薛王氏如今只剩下薛宝钗一个孩子,因此,到最后,除了给自己留了点棺材本,其他的一股脑儿都给了薛宝钗,哪怕在薛家全盛的时候,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就是薛宝钗最大的依仗。

  贾王氏虽说这几年很是吃了不少苦,但是,她无论如何是不肯让贾宝玉吃苦的,因此,回来之后就对薛宝钗各种挑剔,觉得她没有照顾好贾宝玉。贾宝玉出身的时候就体弱,毕竟那会儿贾王氏真的是高龄产妇了,后来即便娇生惯养,依旧还是个多愁多病身,如今日子不好过了,贾宝玉的身体反而好了起来。

  但是,贾王氏不这样想啊,她看着桌上不过三四样菜,还多半是素的,一盘子蔬菜炒鸡蛋里面,倒是蔬菜占了大半,顶多就两个鸡蛋,说是瘦肉汤,将里面的瘦肉捞起来,有没有二两还是个问题。贾王氏便在那里敲打薛宝钗,觉得薛宝钗不会持家,连给丈夫公婆补养一二也是不能。

  薛宝钗还能怎么说,当初买房子的时候,薛宝钗便建议不要在城里买,哪怕这年头没有炒房团呢,天子脚下,房价也是很高的,有那个钱,干脆直接买个小庄子,住到庄子上去,地方大,花销也小,但是,谁会听她的呢!后来薛宝钗又说要拿出点钱出来置产,总不能坐吃山空,贾王氏依旧不肯,手上没点钱,她根本放不下心来。

  薛宝钗唯一安慰的就是,贾王氏回来没多久,便不知怎么的,说通了贾政,将贾环的亲事定了下来,是个小掌柜家的女儿,然后,在贾政的坚持下,有些肉疼地分了一百两银子,将贾环给赶走了。

  贾环也干脆,他这些年挣的钱虽说不多,但还是有些的,回头就带着自己的妻子,在城外买了地,安顿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还会来一趟之外,平常连面也不露。贾政对这个儿子也算不上有多少感情,在他看来,自己给这个小儿子争取了一笔不算小的家产,已经算对得住他了。贾政如今关心的是贾宝玉,他没有直接休弃了贾王氏,也是有贾宝玉的缘故在里头。贾兰他算是指望不上了,人家如今靠的是李家,可是,贾宝玉天分好,如今也知道用功了,之前已经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举人进士也有望,贾家能够复起,这样的儿子,如何可以有一个被休的生母!

  薛宝钗在家里日子愈加艰难,成婚好几年了,贾王氏对于她一直没有身孕已经颇有微词,薛宝钗从伺候贾王氏的人那里听说,贾王氏已经打算找人牙子,买个好生养的丫头回来了。

  薛宝钗如何肯甘心,可是,贾宝玉一个月都难得碰她一次,她能怎么办,最终薛宝钗咬了咬牙,借着让身边的丫环出门采买针线的功夫,偷偷拿了私房钱,找人买了一点助兴的药带了回来。

  薛宝钗也谨慎,为了不让人抓住把柄,却是等到那天史太君的冥寿,贾宝玉虽说面临乡试,但是每年这个时候,贾宝玉都会独自在书房醉一场,薛宝钗在酒杯里面下了药,借着送醒酒汤的功夫,两人顺理成章发生了关系。

  薛宝钗的运气很好,一次中间,她怀孕了,查出消息的时候,贾宝玉已经中了举,贾家难得欢庆了一场,贾政还亲自下了帖子,将大房的人请过来吃酒,大房也就贾琏过来了,不管怎么样,虽然分了家,毕竟亲缘关系还比较近,有个举人堂弟,总归不是坏事,贾琏因此带了一份不算薄的贺礼,不过,他也明白,借个名头可以,指望沾二房的光,那是没什么可能的,因此,吃了一顿酒便回去了。与其羡慕二房,还不如将自己的儿子培养出来呢,恩,儿子贾英已经被送到附近的私塾启蒙了,念书还不错,回头去找一下史家的表弟,看看能不能指点一下儿子,若是有考试秘笈就再好不过了。

  贾政没有理会贾琏的心思,他激动得好几天都睡不好觉,几乎每天都要跟祖宗祷告一番,做梦都在想贾家的复兴。

  不过很可惜,第二年的时候,贾政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贾宝玉参加了会试,会试放榜那天,贾宝玉榜上有名,还名列前茅,但是前去看榜的他居然失踪了。听到消息,贾王氏当时就昏了过去,贾政也是焦急不已,立刻请人去寻找。

  为了找贾宝玉,贾家简直是费尽了心思,连早就不怎么往来的亲戚家都厚着脸皮上门了,贾王氏吵着要报官,被贾政一巴掌扇到了脸上,贾政已经打听到了,贾宝玉是自己走的,据说,是追着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脚道士跑了,这让贾政面上无光,愤怒无比。

  贾王氏为了贾宝玉,几乎要疯了,而挺着大肚子的薛宝钗动了胎气,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终于艰难地生下了一个儿子,薛宝钗却毫无喜意,只觉得心中悲凉。

  贾宝玉的失踪,给有了起色的这个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贾家早就不是从前了,以前贾宝玉虽说挺无能的,好歹是个壮年的男人,总算还能顶立门户,尤其有着功名,一般人也不敢欺负,如今这么一走,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剩下的就是妇人,还不被那些地痞无赖给盯上了,几乎日夜不得安宁,一阵破财免灾,过不了多久,又有人来打坏主意。

  一家子无奈之下,将房子贱价卖了,搬出了城,而贾政也终于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贾宝玉出家了。得到消息之后,贾政怒火冲天,再次跟贾王氏大吵了一架,直接一纸休书将贾王氏给休了。贾王氏自从贾宝玉出走之后,就有些疯疯癫癫的,这会儿接到休书,一口气没上来,就昏死过去,没过多久便没了。

  贾政流放的那几年,吃足了苦头,身体也亏虚了许多,只是后来有口气强撑着,如今看着贾王氏死在自己面前,贾宝玉出家了,贾环压根不愿意见他,孙子还不知道在哪里,这口气一泄,很快就不行了,第二年便也过世了。曾经赫赫扬扬的贾家二房,如今只剩下薛宝钗母子,在乡间度日。

  作者有话要说:人果然不能懒,一开始只是持续了一天的雷阵雨,不怎么敢用电脑,然后,拖延症发作,便拖到今天了!

  140、番外 史湘云

  史湘云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后了。

  这二十年来,史湘云成长了许多,她如今才意识到,自己当年究竟错过了什么。朱家虽说不错,丈夫朱瑜也是少年才子,虽说在相貌上肯定比不上贾宝玉,但是也算仪表堂堂。只是,史湘云的性格有些问题,她性子偏激,而且那张嘴也有些管不住,有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尖酸。她嫁得是次子,毕竟,她在贾家耽误了那么多年,管家的事情并没学到多少,做次子的媳妇,自然省得管家了。可史湘云不这么想啊,她觉得是朱家亏待了自己,贾家错误的教育让她觉得勋贵之家的地位高于一般的臣子,因此,她觉得自己都已经是下嫁了,居然连管家的事情都摸不着,难免愤懑不平起来,言语中也常有尖酸刻薄之意,这样的媳妇,谁要是喜欢,那才是见鬼了。

  因此,史湘云的婆婆柳夫人对史湘云便冷淡下来,很是不喜,只是碍于史家,不好明面上表现出来罢了。只是,做婆婆的想要拿捏儿媳妇,却是极为简单的一件事,史湘云嫁过来一年,一直没有怀孕,柳夫人直接将一直伺候朱瑜的一个丫鬟明月给抬举成了通房,还将自己身边的春梅给赐了下去。虽然为了防止庶长子的出现,一直有让两个通房姨娘喝避子汤,但是,问题哪里是这么简单的。

  史湘云身体很好,但是,一来心情抑郁,二来,朱瑜对她这个正妻也就是面子情罢了,一个月在她这边歇不了多少天,很多时候还是盖着棉被纯睡觉,她那点自尊心也做不出邀宠的事情来,因此,很长时间里,她都没有怀上。

  史湘云最大的劣势在于她是远嫁,在朱家出了什么事情,根本很难找娘家撑腰,你就算想写封信出去诉苦,这种需要派人远送的信件,史湘云却是没这个本事保密的,回头反而让朱家不喜。这会儿史湘云更后悔的是,当年不曾与叔叔婶母他们搞好关系,要知道,以她嫡女的身份,本来不必远嫁的。

  史湘云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多少爱意,这也是一件好事,女人一旦沉浸于爱情,人就要犯蠢,就像史湘云当年爱上贾宝玉的时候,做出的那些蠢事一样。史湘云本不是什么蠢人,慢慢也收敛了脾气,磨平了棱角,知道讨好公婆和丈夫了,终于,在婚后第五年的时候,怀上了。无论是她还是朱家,都长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朱家即便算不上什么名门世族,也是有规矩的人家,这也是为什么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的缘故,因为背景相似的人家,哪怕是为了脸面,也不会真的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的地步。

  史湘云多年不孕,朱家要不是碍着面子,都要放开来让姨娘先怀了,好在史湘云还算整齐,总算没闹到七年之痒的地步。只要怀上了,不管是男是女,总归史湘云能生,哪怕是个女儿,史湘云也能争取个两三年出来,朱家也不能叫庶长子冒出来,这好几年了,那些姨娘的容色也开始衰败了,可惜的是,旧人还未年老色衰,朱家这样的人家,却是不缺少新人的。

  史湘云再次出了个昏招,将自己身边伺候的翠缕给开了脸,翠缕从小伺候史湘云,对史湘云的了解只怕比史湘云自己还强,史湘云的想法,她猜不出十成,也猜得出□成。像这样的丫环,若是一直伺候你,她或许还能保持着忠心,可是,当她对你的忠心与自己的利益有了冲突的时候,那问题就大发了。

  翠缕的确生出了私心,史湘云没有受过正规的贵女教育,翠缕在贾家那边,也很是学到了一些不好的习气,比如说,贾家的丫头,不论哪里的,都想要爬上贾宝玉的床。朱瑜虽说相貌还有温柔体贴比不上贾宝玉,但是,人家是封疆大吏之子,自己也有功名,自然也是个良人。翠缕自认自己是史湘云的陪嫁丫头,本来就该伺候姑爷的。哪知道,史湘云一直拖着这事,又不让她配家里的小厮,时间一长,翠缕年纪也不小了,自然生出了异心。这回好不容易史湘云松了口,翠缕不光不觉得感激,反而暗恨史湘云阻了自己的前程。

  翠缕生得不错,变成姨娘之后,学着袭人的样子,一味温柔小意,异常温顺体贴,很快得了朱瑜的宠爱,这让她有了更大的野望。见史湘云怀了孕,精神不济,又想着赵姨娘当初就是趁着贾王氏有孕的时候,勾上了贾政,得以生下了探春,后来还趁着探春被贾王氏抱走的机会,引起了贾政的怜惜,又生下了贾环。因此,她便琢磨着趁着史湘云月份大了,快要生产,顾不上别的事情的时候,偷偷摸摸将避子汤给抠着嗓子吐了出来,终于顺顺利利的怀了胎。为了防止事情泄露,怀孕之后,她还是一如既往恭恭敬敬地伺候着史湘云,一直到史湘云生下了一个女儿,她虽说是侍妾,却也不好进产房伺候,这才停了下来。

  不过,这种事情,哪里是瞒得住的,翠缕私自停药,本就有些惴惴不安,等到三个月之后,胎稳了,眼看着就要显怀,担心被人无声无息给害了,终于一咬牙,将事情抖了出来。

  不过很遗憾的是,朱家的反应跟翠缕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平常温和儒雅的朱瑜铁青了脸,柳夫人直接叫了郎中来,一碗红花给翠缕灌了下去,看着翠缕疼得在地上打滚哀求,流了一地的血水,然后就将翠缕给送到了郊外的庄子上,让她自生自灭。

  史湘云那会儿还在坐月子,听着柳夫人冷笑着说她治下无方,陪嫁的丫环居然都敢欺上瞒下,停药求子,居然半点都不知道,当时就气得喉咙里一阵腥甜,差点没吐出血来,亏得她年轻,底子好,总算没落下什么后遗症。

  饶是如此,史湘云面子里子丢了个干净,好在史湘云如今也不强求什么面子了,靠着这件事,在朱瑜那边示弱,挽回了朱瑜的几分心思,总算在两年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算是在朱家站稳了脚跟,底气足了起来。

  一直等到史湘云的长子朱轩长到四岁的时候,史湘云才算放开了手,不再给家里的姨娘送药,毕竟,这年头讲究多子多福,她这几年肚子也一直没有消息,柳夫人已经旁敲侧击了好几次了,史湘云也推不过去。

  朱瑜的确是个读书的料子,朱轩六岁那年,朱瑜顺利考上了二甲进士,被吏部安排到山东做县令,史湘云才不愿意成天待在婆婆眼皮子底下,让自己的丈夫被一干姨娘给占了去,便带着一双儿女,随朱瑜赴任。

  朱瑜几度外任,终于在女儿芊芊完婚那年,朱家跟史家一同使了点劲,他被调到了京城,担任御史,史湘云也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长安。

  惜春正式出家了,薛宝钗也不知道在城外哪里过日子,到最后,史湘云能够交流的,竟只剩下了林黛玉。林黛玉这么多年来,生活一直很顺心,她生了四子二女,平均两年一个,这会儿大半都已经成婚了,剩下的也在谈婚论嫁,连孙子都会说话走路了。林黛玉性情愈发恬静温和起来,对于史湘云也更加宽容。史湘云如今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对林黛玉或许还有些羡慕嫉妒的意思,但是,别的却也谈不上了,两人提到少女时候的时光,竟是觉得如同一场幻梦一般,唯留几声叹息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番外就这么多了,该交代的也交代了,下本书再见吧!下个月填那个四爷的坑!

  141、番外 林黛玉

  林黛玉虔诚地跪在佛前,双手合十下拜,她如今已经四十多岁,却不像一般的中年贵妇一般,变得富态起来,身姿依旧纤浓合度,岁月对她也格外厚待,眼角虽说有了些鱼尾纹,但是却无损于她的魅力,反而让她更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

  林黛玉在生史烨和林旭的时候一度昏睡,睡梦中却迷迷糊糊做过一个梦,虽说一开始的时候忘记梦见了什么,后来却零零碎碎记起了一些。梦里面没有父亲林如海,没有丈夫史鸿,没有对她极好的赵嬷嬷,梦中就是贾家的一方小院,还有那个她几乎不曾进去过的大观园。

  梦里那个主角似乎也是她,只是却是脸色苍白,少有血色,似乎心情一直在哀愁,那个她后来一直瞧不上甚至是反感的贾宝玉也占据了大半的梦境,只是,带给她的却多半是绝望。她回忆不起梦里的细节,却深深记住了梦中的无助与哀愁,让她每每想起,便感同身受,似乎那种感觉真的有过,她曾经真的这般度过了一生,最终在绝望中悄然死去。有一个声音似乎在跟她说,一切应该是梦里那个样子的,如今的所有幸福,似乎都跟偷来的一样,让她醒来,都满怀不安。

  几次梦境之后,她终于跟史鸿说起了那个根本不记得细节的梦,她描述着梦中隐约的印象,以及梦中让她每每惊醒的悲凉,史鸿那一瞬间,神色变得很古怪,不过很快消失不见,史鸿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林黛玉,只是说梦境都是相反的,梦中那般,说明实际上,她已经福寿绵长,子孙满堂才对。

  史鸿心里也在嘀咕,虽说因为穿越的事情,让他原本笃信的无神论彻底动摇了,这边的世界里,也出过那什么癞头和尚,跛脚道士这两个兼职给贾宝玉和薛宝钗做好事,专职拐骗人出家的貌似有神通的人贩子,那么,说不得,林黛玉真的是什么绛珠仙子,贾宝玉是个什么神瑛侍者了。虽说长在灵河边上的仙草需要还泪这种事情在逻辑上有些问题,但是,当初林黛玉嫁给自己的时候,也没见哪个神仙跑出来将自己这个外来的黑户给劈了,可见这边神仙也是有清规戒律的,没事也不可能直接给你找上门来。

  林黛玉虽说觉得史鸿说得有些不对,那种浸泡在骨子里的悲哀情绪,怎么可能就是一场虚无的梦幻,不过好在这事说开了之后,她便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梦了。加上两个孩子还小,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偏偏没多久,大夫上门诊平安脉的时候,查出来她又怀孕了,因此,只好当自己是怀孕初期胡思乱想罢了。

  不过,那场梦还是带来了一些改变,比如说,贾家。

  不管怎么说,林黛玉跟史鸿都是贾家的亲戚,这一点无法改变,贾家那边的人属蚂蝗的,叮上了人就不松口,之前史家跟林黛玉一起给已经落魄的贾家置办了宅子田地,让他们抄家之后,也不至于衣食无着。结果就被贾家赖上了,贾家当年蔑视如刘姥姥那样上门打秋风的,如今自己上门打秋风却是毫不含糊。

  当然,说话很体面,每每还带着一些不值钱的庄子上产的一些时鲜蔬菜什么的,史家这边态度一直淡淡的,不过,碍着亲戚的情分,史家看起来没怎么援手,其实已经是帮了不少忙。贾家如今大大小小的主子也有两位数,不管嫡出庶出,什么辈分,是男是女,史家这边都记下了他们的生日,三节两寿的,送的礼物也是那种很实用的,除了银子,就是布匹衣料还有鱼肉之类的。

  问题是,有些人你对他太好了,人家当是理所当然的,还不知道知足,往往还要来纠缠。

  贾家便是如此,那些钱对史家来说,其实算不上什么。只是,贾家是外姓亲戚,史家自家族里的人都接济不过来呢,人家凭什么养着你们贾家一大家子呢!尤其,所谓生米恩,斗米仇,又说道救急不救穷。王熙凤倒是讲究脸面,几乎没上过门,而且分家之后,自家生活也宽裕了,还念着史家当年的援手,对史家颇为感念殷勤。可是,自从贾王氏回来之后,史家很快就腻味透了。

  因此,在贾王氏再次派人上门,看似谦恭,实则带着点颐指气使地态度,要史家给贾宝玉找一个饱学宿儒做老师的时候,本来就因为怀孕,有些阴晴不定的林黛玉爆发了。她心思机敏,而且也是伶牙俐齿,随随便便几句话,就将那个还算机灵的婆子说得瞠目结舌,满脸通红。

  林黛玉直接叫人将那个婆子带来的寒酸的礼物给送了回去,等于是直接一巴掌扇在了贾王氏脸上,然后便不想跟贾家又任何往来了。秦夫人这些年也觉得对贾家仁至义尽了,贾家那边,当年最小的贾琮都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了,一个个手脚齐全,身体康健,有点志气的都该自己挣钱度日了,何况,贾家这么多年又不是没积攒下钱来,何况,史太君分私房的事情,史家也是知道的。粗粗算起来,那些钱,无论是置办庄子还是铺子,都是足够的,总不能他们将私房钱藏着掖着,就指望着史家养活他们一家子吧!尤其,大房还算有志气,比较起来,二房就显得格外面目可憎了。

  好在贾王氏还算识时务,知道史家如今不是好惹的,背地里面虽说咒骂了几个晚上,明面上却一点风声也不敢漏,从这之后,史家往年的亲情援助就这么停了下来。

  后来贾宝玉失踪,即便落魄到极点,上门打秋风都是让伺候自己的下人过来的贾王氏终于坐不住了,亲自上门恳求,史家这边也是吃惊,派人出去打听,却一直没有消息,贾王氏黯然离去,之后林黛玉便没怎么听到贾家的消息。后来听说贾家二房那边几乎是子孙离散,最终居然只剩下了薛宝钗母子两个,那时候,大女儿已经出生了的林黛玉只觉得愕然,曾经的一些小想头已经是烟消云散,竟是觉得之前自己为了一个梦怄气实在是有些幼稚起来。

  林黛玉也并不后悔,贾家对她的好,对她的坏,已经不再值得回忆,她需要的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林黛玉后半辈子过得极叫人羡慕,堪称完美,丈夫温柔深情,没有纳妾,在外面也没什么风流韵事,又是个争气的,不靠着祖上的爵位,也给她挣到了诰命,儿女双全,婚事也都很体面,简直是叫人羡慕嫉妒恨到家了。

  史鸿纵然曾经有过三妻四妾种马男的梦想,但是,他上辈子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成熟的男人,年轻的时候玩过浪荡过,女朋友换了好几个,却从来没有脚踏两只船,他上辈子死前也到了安定下来的时候,自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能娶到林黛玉已经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不对,他上辈子蚊香烧得不少,别的也就是出去旅游的时候随大流,反正上辈子不知怎么的积了德,这辈子算是偷来的,何苦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林黛玉能生,又能哄着秦夫人开心,见儿子不乐意,秦夫人也不是喜欢给儿媳妇添堵的恶婆婆,既然嫡子数量质量都很可靠,何苦弄出个庶子出来,又是一场麻烦,秦夫人便也不再开口。一般人家也不会盯着别人家的后院,哪怕心里有想法,嘴上也只会说,贤伉俪夫妻情深,让人羡慕之类的话,总得积点口德。

  林黛玉是个惜福的,她后来跟出家的惜春虽然不常常相见,却做了笔友,惜春依旧喜欢画画,但是画中已经多出了一些禅意,每每两人通过书信讨论佛法,林黛玉也愈发相信因果报应,觉得自己如今的幸福是佛祖所赐,因此,对佛祖很是虔诚。

  林黛玉这次过来拜佛是来还愿的,主要是为了林旭,林旭已经成婚,娶得是孔家的旁支嫡女,离衍圣公那一脉也不算远,只是婚后好几年才有孕,第一胎生的是个女儿,老话说先开花后结果是个好兆头,但是,林黛玉也担心林家一如既往子嗣不丰,虽说没有催逼儿媳妇,还是在佛前许了愿,希望林家能有一个嫡子。

  就在前几天,孔氏生下了林家的嫡长子,让林黛玉喜出望外,看望了孙子,主持了洗三礼,又从大夫那里确定那孩子非常健壮,洗三礼之后,便带了人来慈恩寺还愿了。

  在佛前供奉了百卷经书,又捐了一大笔香油钱,林黛玉才出了大殿,外面,史鸿正在等她,他保养得也很好,蓄起了胡须,与年轻时候的俊美风流相比,如今更显得儒雅稳重,等到林黛玉出来,史鸿牵上林黛玉的手,开口道:“走吧,咱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