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晚,花朝节的时候,园子里头还是比较冷清的,虽说是在孝中,不过,林母还是惦记着林黛玉的生日,因此,在正月底的时候,就吩咐了下去。

  邢氏虽说想着小孩子家家,又还在母孝里头,做什么生日,但是,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林母对林黛玉的偏爱,贾宝玉看着都退了一射之地,起码如今陪着林母最久的是林黛玉,有什么好东西,其他人有的,林黛玉一定有,其他人没有的,林黛玉也有。

  邢氏没有自个的孩子,吃了不少苦药汁子,最后大夫来了句宫寒,不易有孕,更烦的是,贾赦对她也比较厌烦,邢氏又不是什么绝色美人,说话也不是很有水平,人家黄脸婆好歹还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呢,邢氏嫁过来之后,除了前几天贾赦稀罕了一阵子,然后,就经常独守空房了。

  没办法,邢氏美貌不够,在贾赦面前又端庄太过,生怕叫人看轻了去,贾赦什么人,什么样的没看过。就算是当年的张氏,何等出身,何等要强的人,在贾赦面前也没端出那样的模样来,因此,贾赦很快就厌了。等到邢氏反应过来,不顾体统,对着贾赦俯首帖耳的时候,她颜色已经有些不如从前了,毕竟,她本来就是二十出头才嫁过来,是大龄女青年了,再折腾了几年,一向心气不顺,自然老得快,因此,尽管她如今软下身段,肯千依百顺了,贾赦也没那么大兴趣了。

  贾赦不来,邢氏哪怕吃个一水缸的苦药汁子,也是别指望有个一儿半女的,何况,她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想要怀孕也难了起来,邢氏如今已经熄了有个自己孩子的心。但是如今邢氏面临的尴尬局面就是,她就算是想要养一个孩子在膝下,也是没有选择。

  迎春也就算了,一来迎春一直养在老太太那里,如今年纪也大了,二来,迎春跟大房的人其实并不亲近,探春还经常给王氏请安,给贾政做一些什么鞋袜之类的,但是迎春呢,却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举动,何况,迎春那性子,邢氏也不喜欢,邢氏纵然对贾赦不敢有半点违逆,但是对上那些下人,可从来没真的如何客气过。

  贾赦倒是还有个庶子贾琮,但是年纪也不小了,也被养坏了,一副乌眉黑嘴的样子,平常也显得胆怯蠢笨,对着邢氏战战兢兢如同鹌鹑一般,眼睛却不安分,邢氏如何乐意,因此,最后也只得安慰自个,自己不管怎么说,也是八抬大轿抬进来的填房继室,贾琏但凡要点脸面,都得给自个这个继母一些体面,贾琮生母已经没了,日后也得孝顺自个这个嫡母,因此,邢氏也就破罐破摔,再也不提这上头的事情。

  不过,邢氏未来养老的指望其实还是贾琏他们两口子,贾琏南下做官,少不得要麻烦姑爷林如海,她若是在这边慢待了林黛玉,叫贾琏知道了,定会对自个有看法,邢氏最是能够趋利避害不过,因此,得了林母的嘱咐之后,虽说不至于使尽了浑身解数,却也费了不少力气,好好张罗了一番。

  花朝节之前,林母瞧着林黛玉有些神思不属,又听下面的丫头说,林黛玉似乎又写了几句诗,读来给林母听了,林母也是书香人家出身,立刻就知道,只怕林黛玉是思念贾敏了,人死为大,纵然贾敏在林母心中多有些不如意之处,但是这怀孕生子之事,也不光是贾敏一个人的错,林母如今也就不多想了,想着林黛玉这般,因此,这日便直接开口道:“这天也开始暖和起来了,之前一整年都没怎么出过门,你们女孩子家,出门的机会少,也该出去走走!回头叫人安排一下车马,明儿个大家便去铁槛寺一趟!”

  贾宝玉对于让不让出去,其实没什么,如今贾政不怎么管他了,毕竟,之前折了一个嫡子,又将贾宝玉打坏了,贾政心里也有些发憷,总不能将剩下一个嫡子也给逼死了,因此,也不再催逼着贾宝玉读书上进。

  贾宝玉简直如同没了紧箍咒的孙猴子,甭提有多欢脱了,如今那是光明正大地与家中的丫头厮混,虽说上次他院子里的丫头被撵走了大半,但是,很快,林母便叫下头挑选了长得美貌的丫头送了过去。老实说,林母真觉得贾宝玉有些邪乎,按理说,因为贾宝玉的缘故,遭了秧被撵出去甚至是被卖了的丫头也有不少,偏偏那些丫鬟依旧觉得贾宝玉温柔体贴,是难得的归宿,因此,贾宝玉不过是几句说惯了的甜言蜜语,立马,将院子里那些丫鬟多半哄得心花怒放,含羞带怯,对贾宝玉百依百顺。

  林母这边不多管,王氏那边只有更心疼儿子的,她虽说成天在佛堂里头,但是又不是被关在佛堂了,何况,她还有个儿媳妇管家呢,回头又叫李纨挑了几个她认为可靠的丫鬟,送到了贾宝玉那里。

  贾宝玉如今就是老鼠掉在米缸里头,甭提有多幸福了,不过,他跟那些丫鬟厮混的次数多了,能跟三春黛玉她们接触的时间就很少了,如今听说她们要去铁槛寺上香,哪有不想跟着的道理。

  跟林母那边赌咒发誓了一番之后,贾宝玉又腻在林母身边,娇声道:“老祖宗,云大妹妹却是好久没来了,她在家里一向过得不痛快,你叫人接云大妹妹到家里,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可好?”

  贾宝玉不说起史湘云,林母几乎将这人给忘了。林母对史湘云印象可不好,她居然敢将黛玉比成戏子,这是何等的羞辱,若是林母当时在场,非扇史湘云两个耳刮子不可。

  史湘云根本就是个白眼狼,林黛玉对她可以说是掏心掏肺了,毕竟,她念着史湘云也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难免有些感同身受之意,因此,对史湘云颇为纵容,结果呢,史湘云却是对薛宝钗信服不已,反而总是说林黛玉的坏话,叫林母想起来都要咬牙。

  贾宝玉这边开了口,林母犹豫了一下,还是笑道:“你这猴儿,就算是要去接你云大妹妹,也没有这会儿就过去的道理,这都什么时候了,就算是自家亲戚,也得讲点礼数才是!咱们就先去给史家那边递个帖子,就说玉儿过几日生日,接她过来玩耍,再多住几日,岂不是好?”

  贾宝玉听了,也不再闹腾了,笑道:“那老祖宗可要说话算数!”

  林母点头笑道:“应承了你的事情,祖母什么时候没答应过了!行啦,你云大妹妹如今也不小了,若是过来,祖母这里却是住不下了,还是得收拾几间屋子出来才好!”

  林黛玉却是曾经听三春说过史湘云的事情,想着史湘云父母双亡,跟着叔叔婶婶过日子,听贾宝玉的说法,似乎是过得不甚如意,心中便生出了一些亲近之心,笑道:“我那边芳华院却还有几间屋子空着呢,不如就叫云妹妹住到我那边,祖母觉得可好?”

  林母心中暗叹,不过还是笑道:“哪里用得着这般麻烦,你那院子虽说不小,不过住的人也不少,挪动起来也不方便,说起来,几个丫头年纪也一日日大起来了,总是挤在我老婆子这里,难免有些不像,她们的屋子也该收拾起来了,正好云丫头要来,先收拾出几间出来,让云丫头住几日,回头叫人好好打理一下,也好让你们几个丫头也搬过来!”说着,便吩咐了几句,又叫贾宝玉去帮着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趁早改了,贾宝玉也是听风就是雨的人,立马就跟着跑了。

  三春却是又惊又喜,虽说荣庆堂地方的确是不小,但是问题是,林母爱清静,她们那边有点动静,林母这边都能知道,很多事情难免有些不便,因此,平常做事也有些缩手缩脚,因为林黛玉有单独一个院子,因此,三春下了学之后,没事就回到黛玉那边坐坐,说说女孩子家的私房话,乐呵一下。如今若是自个有了单独的地方,那么自然没有不如意的道理。

  当然嘴上不能这么迫不及待,哪怕是最闷不吭声的迎春,也很是说了几句舍不得林母的话,林母笑呵呵地听着,说道:“你们就算搬出去住了,不还是得每日里跑我老婆子这里来啊,你们住的院子离这边也不会多远,没事就过来便是,只怕那时候,就要嫌我老婆子烦了!”

  探春赶紧说道:“老祖宗这话却是折煞我们了,我们只担心老祖宗烦了我们呢,何况,老祖宗这样的身份见识,我们姐妹恨不得时时跟在老祖宗身边,能学到老祖宗一星半点,都是我们姐妹们的造化了!”

  林母笑道:“你这丫头,就是嘴甜,鸳鸯,将那盘子蜜三刀都赏了三丫头,叫她再甜甜嘴,回头啊,多说几句好听的,我老婆子也能乐呵乐呵!”

  鸳鸯抿嘴一笑,将一整盘子的蜜三刀都端了过来,又笑道:“三姑娘可得教教我怎么哄老太太欢心呢,要不然,老太太天天听着三姑娘的,可要将我们这些人给忘到脑后了,这可怎么是好呢!”

  “鸳鸯姐姐这可就冤枉我了,老祖宗离了谁,也不能离了鸳鸯姐姐啊!”探春也是笑道,心里却是有了决断,不管怎么样,如今还是得先哄着老太太才好。

  第二日一早,用过了早点之后,林母便携了黛玉三春还有难得起了个大早跑过来的贾宝玉,各自上了马车,带上了不少下人,便一路浩浩荡荡地往铁槛寺去了。

  贾家毕竟还顶着个国公府的牌子,因此,即便是家中的小辈出行,也是可以乘坐朱轮华盖车的,林母作为国公夫人,乘坐的马车规格自然更高一些。

  贾宝玉直接就跟着林母上了自个的马车,而黛玉惜春坐了一辆,迎春探春又坐了一辆,前头家中的家丁护卫开路,马车边上和后面也有仆妇跟着。

  鸳鸯是林母的贴身大丫头,自然也跟着上了马车,在一侧仔细伺候。

  贾宝玉如今没人管了,他年纪不大,好奇心也强,手头又不缺钱,三天两头地便会跑出来玩耍,因此,对马车外面的风物并无什么好奇之意,他这会儿却是惦记着后头的几个姐妹,若不是答应了林母,都想着从车上跳下来,跑去跟黛玉她们挤在一块儿了。

  贾宝玉有一个好处就是从不记仇,以前林黛玉跟他说什么仕途经济,科举正途什么的,贾宝玉自然是不爱听的,只是如今,他那身体,叫家里头都放弃了让他继续科举的念头,林黛玉也不好多说了,因此,一时间虽说觉得贾宝玉太过唐突,却也只能躲着一些,要不是林母时常挡着,林母给林黛玉安排的教养嬷嬷也非常给力,贾宝玉真能直接冲进林黛玉闺房里头去。

  林母见贾宝玉一副屁股底下简直像是长了钉子一样的模样,心中就是有些厌烦,不过还是说道:“宝玉莫非是嫌弃我老婆子了,怎地这副模样!”

  贾宝玉一下子回过神来,赶紧撒娇道:“怎么会,老祖宗,孙儿孝顺你还来不及呢!老祖宗,孙儿给你捶腿!”说着,真从一边拿了美人锤过来,在林母腿上像模像样地锤了起来。

  林母笑道:“好啦,你这孝心,祖母是知道了,你这点小胳膊小腿的,能有多少力气,来,陪祖母说说话?之前家里事情多,你身边伺候的都是后来才选上来的,你那边可还顺手,那些丫头可还听话?”

  贾宝玉从善如流地放下美人锤,口中说道:“祖母选的,哪有不好的道理,她们都是极伶俐周到的!”

  “这就好!”林母笑道,“你如今年纪小,不知事,祖母总是怕你被下头的人糊弄了,如今你觉得好,祖母可就放心了!”

  贾宝玉赶紧点头,他是典型的颜值星人,只要颜值高,你怎么做都是对的,他如今身边那些丫头,便是底下洒扫的,看着也算得上是美人胚子,就算相貌稍微平常一点,也总有些亮点,真要算起来,其实还是袭人生得也就是清秀罢了。

  说到丫鬟,贾宝玉忽然想到袭人之前曾经在他身边哭诉,说是自个虽说贴身照顾着贾宝玉,只是至今依旧顶着三等丫头的名头,名不顺言不正的,下头的人难免都对她有些不服云云。贾宝玉听了,哪有不心疼的道理,这种事情,却是不能去找王氏,王氏要是知道有个丫头直接就能在自家儿子那里吹枕头风了,只怕第一反应就是活撕了袭人。

  贾宝玉虽说对母亲一直顺从,但是却也知道,王氏的一些脾气,在这些事情上,王氏是绝对不会对他让步的,因此,便找上了林母,拉着林母的袖子摇晃起来,口中道:“老祖宗,袭人是我身边的大丫鬟,一贯最是妥帖不过的,孙儿也离不得她的伺候,她一直做着个三等,怎么着也不像话啊!”

  林母顿时皱起了眉头:“你不是说身边的人都伶俐周到得很,怎么就离不开一个三等的丫头了,她不该是在外头洒扫提水吗,怎么又到你身边去了?”

  贾宝玉见林母神情不好,心里顿时一慌,赶紧解释道:“是上次孙儿被老爷教训一通,一时间没有人近前伺候,袭人补上来的!老祖宗,袭人真的很好!”

  林母心中冷笑,不过还是说道:“她毕竟是外头买来的,说不得过上几年,家里就将她赎出去了,而且,终究不比咱们家的家生子有见识,懂规矩,听说以前在你屋里一向是个拿大的?既然宝玉你喜欢她贴身伺候,那么,三等的确是有些不妥,那就做个二等吧,至于大丫头,以后却是休提!”

  贾宝玉见林母神色,好歹是松了口,因此,也便不再多说,只是笑嘻嘻道:“还是祖母疼孙儿,而且袭人怎么会出府回家,以后,她肯定会长长久久地留在府里的!”

  林母拍了拍贾宝玉的手,说道:“宝玉你一向心软,怜惜这些丫头,这也不是什么错事,不过呢,却得防着这些丫头仗着你的心意,反而胁迫你这个做主子的,到时候,祖母可饶不了她们,明白没有?”

  贾宝玉赶紧点了点头,想着了了一个心事,顿时又高兴起来,他如今身边伺候的老人也就是袭人一个了,袭人又惯会哄着他,其他人终究不想袭人那样对他极为了解,自然,袭人在贾宝玉心中颇有些不同,那所谓的长长久久留在府里,也是在袭人的暗自引导下,贾宝玉亲口说出来的承诺。

  后头,黛玉三春却是对路边上的景象新鲜无比,她们出门的机会很少,林母跟贾母认识的那些人并不熟,何况贾母原本就很少出门,就算是有人下了帖子,一般也就是教王氏或者是邢氏出门应酬,后来王熙凤嫁了进来,又轮到了王熙凤,她自个却是不怎么出门的。

  当家的女人出去得少,三春要么是庶出,要么干脆就是东府那边寄养的,谁会惦记着她们,因此,一年到头都未必有机会出一次府,难得出来一次,一个个都很是高兴,透过车厢上的竹帘,看着外面的街景,凑在一块儿唧唧喳喳起来,哪怕是一向很少出声的迎春,都忍不住在那里跟探春讨论外面那些摊子店铺,还有一些挎着篮子沿街叫卖的小贩,满脸都是向往之意。

  而街上那些人也是好奇地看着这一队人,对着马车指指点点,猜测是谁家的女眷出行,欣羡着人家的富贵,一些看多了才子佳人话本的,更是在幻想着自个能不能有幸成为那被佳人垂青之人。

  等到一行人出了城门,外头的景致又是不同了,已经入了二月,地里的麦苗长高了许多,不少农人在田间劳作,有放牛的牧童努力拉着牛,不许它糟蹋麦苗,看得几个女孩子瞪大了眼睛,不时惊叹一番。

  她们还没看够的时候,铁槛寺已经到了。

  铁槛寺是贾家的家庙,贾家别的不说,寺庙,道观,庵堂竟是都有,平常上香停灵祭拜,都在铁槛寺,水月庵却是女眷们念经礼佛的地方,贾家一些犯错的女眷,也会被送到水月庵去持斋甚至是出家,而清虚观更是京城有名的,如今清虚观主事的张真人,当年却是贾代善的替身,这人道法高深,出身龙虎山天师府一脉,得过朝廷的册封,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贾家对于铁槛寺,清虚观什么的,其实去得不多,一家子都不怎么爱出门的样子,平常就算是想要祭拜什么的,一般也就是捐了香油,叫和尚尼姑道士们帮着念经祈福罢了。如这铁槛寺里头,就给贾家的各个大小主子都点了长明灯,无非就是灯油多寡罢了,贾宝玉的最多,无论是贾母还是王氏,都是年年给寺里观中捐上大把的香油钱,然后什么寄名符,护身符,平安符什么的,那简直是成打的不重样的,便是那个惯会哄骗内宅妇人的马道婆那里,也不知道得了多少好处。

  昨儿个铁槛寺的人就听说荣府老太太带着孙子孙女一块儿礼佛来了,一大早就开始忙活起来。

  铁槛寺虽说也有些香火,附近的村民百姓也会到这边来上香拜佛什么的,不过,那些人能有多少油水,有个几个铜板,都能说明家里还算有点闲钱。有的人家一家子跑过来上香,最后只给一文钱的也不是没有,寒冬腊月的,还得跑庙门口讨碗热粥。

  但是贾家却是不同,铁槛寺这边本来就是贾家的家庙,当初建的时候,就将附近上百亩地的出息直接就交给了铁槛寺,逢年过节的,也都有香火钱送过来,平常寺里不宽裕了,送上几卷经书,或者是一些在佛前开光过的手串什么的,很快,那边就有钱送过来。

  尤其,贾家老太太有名的怜贫细弱,崇佛好道的人,掏钱从来都很爽快,这次她亲自过来,这些和尚哪有不兴奋的道理。别说什么出家人四大皆空,西游记里面说了,佛祖那边要给人念几卷经文,收上几斗的金沙都觉得不够呢!何况,他们这些和尚还在凡间打滚,衣食住行,哪样不需要钱呢?因此,远远地看到车队来了,这些和尚就迎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