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六十年代:放羊读书考大学>第197章 如有一宝
  葛老跟房主两兄弟交接好之后,又跟小马儿结了账。

  原本着急的两个老爷子这下是一点都不急了,新到手的房子都没有再去看一眼,带着宋久就回家了。

  葛老知道了赵老在这一方面不擅长,就把教导宋久这一方面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爷孙三个到家后,葛老就一边做午饭一边引导宋久。

  “九妹,对比出来了没有,你的方法和我的比优缺点都有哪些?”看書喇

  宋久:“葛爷爷,我觉得我的方法还是有优点的!”

  “什么优点?”

  (。•́︿•̀。)

  “用我的方法不需要动脑子!”

  因为自己不擅长处理之前的事,一直在旁边没好意思开口的赵老被宋久的话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弄得原本想严肃一点的葛老也严肃不起来了,干脆也跟着笑上了。

  宋久觉得自己说的没问题啊!为什么要笑?

  “我用的方法确实没有葛爷爷的方法那么需要费脑子啊!你们笑什么!”

  笑够了葛老才道:“你说的是对的,一针见血,直指核心。”

  看两个老爷子停了笑,宋久才认真地道:“但是葛爷爷,你的办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当时身在局中,别人哪里那么容易想得到呢!”

  “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啊!”

  “怎么改变?”宋久是真的想学,问得非常认真。

  “首先就是不要有惯性思维。你要知道,所有事情的发展就算有相似之处,内容也总是不一样的。

  你之前其实也做的挺好,你每次都能抓住事件的核心,然后直指核心的去解决它,这就很好。

  但是可能因为你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你处事总是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丛林法则,要么阴谋。

  其实方向上也并没有错,但方法上可以选更好的。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用阳谋,堂堂正正的打败他们!

  至于要用什么方法,这个不急,等你对京城熟悉了,把京城的人物性格关系弄懂了,多看几次你也就会了。

  当然,如果事不可为,为了自己,你也可以完全不择手段,道德可以是你的行为准则,但不能让它成为约束你的绳索。”

  看宋久还是似懂非懂,葛老又一顿吧啦吧啦的讲解,最后连赵老都没有逃脱被上了一课。

  直到能吃饭了,赵老和宋久才算能下课了,逃脱了魔爪的赵老觉得饭菜都香了不少,比平时多吃半碗饭!

  吃完饭,重头戏终于来了!

  宋久在厨房洗碗打扫卫生,两个老爷子就在厅里眉来眼去的,他们可不是眉目传情,而是商量谁先开口。

  等宋久干完活儿进屋,两个老爷子就叫住宋久,怕直接提显得突兀,就先商量院子需要改置些什么,住处怎么分配。

  首先葛老就问赵老道:“你分析的那些经济走向到底有几成把握?”

  这可就是赵老拿手的东西了,赵老便非常肯定地道:“十成!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必定殊途同归!”

  “那我要把我的药房立起来,这两年看了九妹的医书,我觉得我的医术又进步了,实在是手痒痒,我必须找机会验证!

  我等不了它开放了,我先像以前一样,先悄悄的弄起来再说!赵老弟,你呢?你有没有想干的?”

  赵老不确定地道:“那我弄个画室?前面的不确定期我也先自己画了悄悄卖,等开放了再带带学生!”

  宋久看两老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挺开心的,高兴地道:“那不正好,前面的倒座正好给你们做场地,以后还可以往外开成门面房!”

  两老也觉得合适,然后反过来问宋久:“你自己呢?你女孩子住后院,两个后院你要怎么安排,怎么改?”

  “那还不简单,一边给我放书,一边给我住就好了呀!只是我的书有点多了,一边怕是放不下。”

  赵老:“……”

  葛老:“……”

  在两个老爷子无语的目光注视下,宋久还补充道:“不然两边都放书,只留一间我住算了?”

  赵老可是看着宋久长大的,但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忍不住问道:“你哪里来那么多书?

  一个后院,正房大三间,加上厢房,总共七大间房了,你什么书会放不下?”

  被问到了头上宋久才发现,咦!我之前好像忘了说了!?

  在两个老爷子目光炯炯的注视下,宋久讪讪地道:“我忘了跟你们说了吗,我从江口带回来了一批书,有那么一点点多!”

  “是听你说过一回,但你也没仔细说具体有多少,怎么个多法的?七间房都放不下?那院子的屋可都往宽大了建的!”赵老一脸见了鬼一样的问道。

  葛老对宋久说的书的事一无所知反而见怪不怪,考虑了一下就道:“书多也挺好的啊!要不这么办吧!

  把左院前院的正房门改向后院开,然后整个后院合起来正好给九妹放书!前面倒座一分为二,给我俩以后做生意。

  右边院子的柿子树和石榴挺好,我们一起住右院。前院正房大三间的,正好我们一人一间,两老头子住一起有个照应。”

  葛老说的这个办法,就能有十间房放书了,因为房间大,书应该刚刚好放得下。

  但把一个正院硬生生占掉,让两个老爷子挤到一起宋久不舍得,人家自己出钱费力巴拉买来的房,这样可不行!

  宋久不愿意,但两个老爷子却愿意得很,正觉得按之前的分法,分得太开了生分,住一起正好亲香,想想之前在村里一起住一个茅草棚子多好!

  争论到最后,二比一,宋久输!

  那就只能全听两个老爷子的安排了!

  经过商讨规划,最后决定右边院子自己住,前面倒座三间,邻门的那间在门旁边外墙上再开个大点的门,用来放车,方便进出。

  到时候那门上刷上跟墙一样的灰浆,关上就看不出来是门,不会破坏外墙的美观。

  剩下的两间倒座房,两个老爷子一人一间做书房,赵老可以做画看书,葛老也能看书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