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重生1982:从卖山货开始赚钱>第206章 年总结
  时间飞快,一转眼就翻了年。

  进入84年1月,林安名下的各个产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

  就收益而言,其中以世林取得的成果最大。

  10月的外汇做空,以两亿美金的本金,博得22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之后沈则敏去了美丽国,考察一段时间的WTI原油期货市场后,沈则敏跟林安汇报情况。

  WTI的杠杆倍数在50~200倍,5亿美金拿最少的50倍杠杆,那最少也能拿31万手。

  而WTI石油期货市场83年才开始开盘,交易手数还没有大规模的体量。

  所以,一旦这么大一笔做空空头出现,必然能让华尔街那些人嗅到气息,这对林安接下来的布局很是不利。

  于是,林安当即改变了策略,让沈则敏将资金分批次的投入到市场。

  先是花了五千万美金,先后收购9家濒临破产的小规模金融机构。

  之后,以这9家金融机构,先后投入共计4.5亿的流动资金。

  以每家5000万的流动资金,撬动50~100倍的杠杆,向WTI借入合约。

  当然,这些资金不可能一下子涌入,而是分批次入手的,进入84年1月,两个月的时间,也只有5家金融机构完成借入合约。

  一共借入21万手左右的合约,而且这些合约持有期限还不相同,有的持有8603,有的持有8512,持有8403……

  总之,在到86年3月这个时间段,虽然中间原油价格会出现波动,但是有充足的保证金供应,在这三年的原油大趋势下跌势头下,世林总能盈利的。

  这样做的好处,不会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毕竟现在各国石油都在开采,一些金融巨头也在暗地里做空,只是他们没有林安这么疯狂而已。

  所以,只要林安把数额控制在一个限额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些。

  当然坏处也很明显,因为这些金融机构没有一家出自华尔街,平时都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

  所以一旦让人察觉到,立马就能从中嗅出异样,这也是林安让沈则敏将持有合约的时间打乱的原因,用来迷惑那些金融机构。

  如今世林这边,除了投资原油期货的五亿美金外,林安又预留了五亿给沈则敏,用于原油期货的保证金!

  剩下的12亿,林安准备搞点实体经济,投资建厂,或者做一个天使投资人,投资其他人。

  进入84年,很快就有一个人值得林安投资了,这人不出意外现在刚从欧洲碰壁,准备前往美丽国的时候。

  等他在美丽国碰壁,四处无望跑来樱花国的时候,就是林安出手的时机。

  ……

  83年除去世林以外,获得成果排第二的,不是顺金、顺林,也不是重安、苏林,而是范小二操持的星林。

  星林这边,耗时一个月后,11月《杀妻二人组》正式上映,上映的地方还是无线,所有分成和《七日情》一样。

  这部电影前世是86年6月上映的,当时夺得了一千四百万的票房。

  但是那个时候,香江喜剧电影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所以按当时的说法,《杀妻二人组》的剧情已经比较老套了。

  而这部剧之所以能破千万票房,完全是因为钟振涛、周闰发、王祖娴、梅燕芳四位主演的名气撑起来的。

  不过放在83年,不说新颖,但是也可圈可点,而且钟振涛凭借《七日情》在香江民众中留下了印象。

  而周闰发此时也凭借《上海滩》正火的时候。

  加上星林的宣传,以及各方人士抱着探究星林的想法,所以等11月结束后,《杀妻二人组》的票房来到了1523万,破了前世记录。

  而出品两部电影,拿下两次破1500万票房的星林,也借机宣示自己的地位,成功坐上了香江影业四巨头的宝座。

  所以扣除121万的娱乐税,星林这边可以分的700万,再扣除150万左右的制作成本,以及100万左右的宣传费、拷贝费。

  《杀妻二人组》香江这边盈利450万,当然还有海外票房没有算,由于时间、地域原因,结算时间可能要到二三月份了。

  所以,整个83年,星林这边凭借两部电影,扣除各项支出和成本,以及扣除对星语的投资。

  光83年,星林总盈利3000万港元左右。

  加上原本公司还留存的600万本金,时下星林的流动资金高达3600万港元。

  而这一切,林安不过投资了100万美元而已,按当时汇率只是800万而已。

  ……

  排第三的是重安集团。

  旗下四厂一中心,在83年整一年的盈利在2740万左右,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罐头厂和收购中心。br>
  罐头厂年产量在4500吨,那就是450万斤,而时下一个罐头净重300克,所以83年,罐头厂生产了1500万个各式罐头。

  其中最便宜的是蔬菜罐头价格也在7毛一罐,像肉罐头价格更是在1块九毛六一罐。

  虽然有近400万罐没有卖出,但是也有差不多1600万的营业额。

  扣除税费、生产、人工成本,以及引进生产线的成本,罐头厂就给重安带来了1000万左右的盈利。

  而收购中心这边,今年已经将收购点遍及全省了,通过赚取差价,获利在700万以上。

  这其中,药材占六成以上,毕竟J省是药材大省,剩余的山货、水产,因为很大一部分,是按照成本价格优先供给了四个厂,所以没赚多少。

  其次是蜜饯厂,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所以产量不高,就150吨,不过蜜饯好卖,5毛一袋,一袋200克,盈利也在200万左右。

  之后是加工厂,加工厂除了接外来单子,还接公司内部单子,收购中心和三个厂的包装都是由其负责。

  83年盈利在130万左右。

  而酒厂,虽然引进来了罗马利亚自动化生产线,其的年产量高达1000吨。

  但是产量高,不代表好卖,华国的酒文化还是倾向于白酒系列,所以果酒不怎么好卖。

  整个83年,酒厂才卖出去了200吨左右,也就是40万瓶左右,盈利在110万左右。

  ……

  排第四的是苏林服装厂,苏林服装厂目前的规模还是维持原状,没有再继续扩招人。

  毕竟过犹不及嘛!做衣服看的是手工,人招多了,会管理不当,到时候就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

  所以对于苏林服装厂的安排,是先把当下的员工完全吸收了,再扩大需求。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