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玄幻奇幻>我在天牢养妖三百年>第117章 荒野多群妖,论文人道心
  黄秀闻言,诧异的看向书生,疑惑道:“公子当真是读书人吗?”

  书生闻言,愣了下。

  “阁下何出此言?”

  见书生不解。

  黄秀和王户对视一眼,语气古怪道:“若公子当真是读书人,怎么会没有读过《聊斋志异,其一》?”

  “《聊斋志异,其一》?”

  听到这卷书。

  书生愣了下,他久居深山,自幼在山中跟随先生追求先贤之志。

  如今下山。

  他竟是第一次听到自己未曾翻阅过的书卷。

  一时间,心中满是好奇。

  “二位手中可有此书?”

  “自然是有。”

  黄秀在行礼中翻找一番后,掏出来一本泛黄的书册递给书生。

  “便是这本。”

  书生接过后,趁着火光立马如饥似渴的翻阅起来。

  一旁的宋绍见黄秀掏出来的《聊斋志异,其一》,忍不住砸了咂嘴。

  “看来二位之所以能够识破蛇妖真身,并且斩妖,便是靠这本《聊斋志异,其一》了?”

  见宋绍开口。

  黄秀笑道:“让道长见笑了。”

  “如今这世道不平活,妖魔四起,虽然说各地皆设有打更人职司,但像这种荒郊野岭,就算是打更人大人也极少前来。”

  “像我们这种凡人,想要活下来,只能自救。”

  黄秀笑着将分割好的蛇妖尸体。

  放到身后的行囊里。

  随后继续道:“起初我们为了能活着,多数会选择数十人一起上路,走城池图个安全,但过城的银钱实在不在小数。”

  “后来,不知道从谁嘴里传出来,有本书卷可以教会我们这种普通人,怎么防备妖魔。”

  “我和我兄弟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本。”

  “最开始我们还以为这本书卷,和市面上读书人看的书卷一般,满本之乎者也,看也看不懂,结果没想到这本书卷竟然是白话,就算是我们这些只看懂一些寻常文字的老百姓也能看懂。”

  “里面记载了众多防备妖魔的办法,起初我们也不相信,结果后来跟我们在一趟车队里的行头,带着一只鸡妖的尸体回来,卖了一大笔钱。”

  “我们才知道,这本书写的原来都是真的。”

  黄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布袋,以及身上随身携带的酒,“女妖多畏雄黄,所以我便随身带着雄黄粉,以及雄黄酒来保命。”

  “夜半多妖,也是书中记载。”

  “只是可惜,这本书中记载的妖魔实在太少,眼下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最多只能防备像蛇妖这种寻常小妖,若是遇到大妖,大抵还是会殒命。”

  黄秀说着,话音中似有可惜。

  “若是这本书再多几本,说不定,就算是遇到境界高一些的大妖,我们也能活下来。”

  面对黄秀的感慨。

  宋绍笑而不语。

  他写下聊斋时,便是为了寻常百姓多一些活命的机会。

  如今,凡人亦可斩妖。

  此般,便是够了。

  而且,黄秀和王户两人斩杀蛇妖,想来蛇妖的尸体,也足以两人赚上一大笔钱。

  就在几人闲谈之际。

  庙外突然吹来一阵凉风,甚至差点儿将柴火直接吹灭。

  黄秀两人顿时心生警惕。

  宋绍只是笑着道:“你们且在这里坐着,填把柴火,我出门起夜,去去便回。”

  见宋绍出门。

  黄秀和王户对视一眼,随后答道:“是。”

  宋绍刚刚走出庙门。

  正在翻阅《聊斋志异,其一》的书生,刚好翻到最后一页,最后记载的妖魔,正是蛇妖吞食农夫的故事。

  不过当书生看完后。

  整个人突然跳了起来,朝着黄秀两人喊了一声,“不好了,快逃!”

  “啊?”

  见书生脸色急变,黄秀和王户皆是一脸茫然。

  “公子这是何意?”

  书生见两人不解,着急道:“方才这卷书我读之九十,这本书明显并不是全本!你们只看到了蛇妖被农夫用雄黄杀死,但那是乡野之蛇!荒野之蛇,多是群妖!”

  “眼下你们斩杀一只,其他蛇妖恐怕马上就要过来了!”

  “什么!”

  起初他们还在看不上书生,如今听到书生的分析,加上方才吹到寺庙中的冷风。

  黄秀两人顿时如坐针毡。

  如果书生所言是真,那他们今天恐怕是逃不出这里了!

  庙外。

  两里开完。

  密密麻麻的蛇群从四面八方将寺庙包围了起来。

  它们不同寺庙中那只蛇妖一般,能够完整化成人性,上身如人,下身依旧为蛇。

  方才进入寺庙中的同伴没了气息。

  群妖顿时将寺庙围了起来,打算围攻狩猎!

  可就在当它们打算一拥而上时。

  只见从寺庙中走出来一个穿着破旧道袍的小道士。

  他抬头看向满山冰寒的蛇眸,开口道。

  “退,或者死。”

  蛇妖起初不敢靠近,四下打量,发现小道士并无修为,不由惊怒,群蛇口中发出嘶嘶声,朝宋绍扑了过来!看書溂

  宋绍见群妖动手。

  轻叹一口气。

  神火焚天,如若明昼!

  蛇妖畏惧,想要逃走,但为时已晚。

  宋绍落手。

  神火散去,蛇妖死之七八。

  其他活下去的蛇妖,纷纷逃回山上。

  寺庙内。

  三人见外面突然亮起火光,刚想要出来查看是不是群妖杀来。

  就看到方才起夜的宋绍走了过来。

  见三人脸色惨白。

  宋绍好奇,“你们这是怎么了?”

  书生咽了口唾沫,将方才心中的猜测,告诉了宋绍,方才黄秀两人斩杀了蛇妖,恐怕很快就就会引来群妖报复。

  宋绍闻言,不由对书生高看一眼。

  虽然他衣衫单薄。

  但眼神中却带着正气,而且仅凭书卷残本,便能推演出山野中蛇妖成群,看来并非一个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如今,见三人胆寒。

  宋绍笑着摆手,示意众人坐下。

  “放心吧,它们不会来了。”

  “啊?”

  听到宋绍的话,书生刚想要反驳。

  但黄秀和王户似乎明白了什么,赶忙朝宋绍跪了下来,磕了一个响头。

  “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黄秀和王户不愧是跑江湖的老油条,瞬间便懂了宋绍的意思。

  只有书生还一脸茫然,不知道他们二人在搞什么鬼。

  宋绍见柴火就要灭了。

  从地上捡起一把干柴,扔了进去。

  随后看向书生手中紧紧握着的《聊斋志异,其一》开口道:“其实你们猜的不假,农野多单妖,山野多群妖,其实问题不在你们身上。”

  “也不是《聊斋志异,其一》记载的并无完全,而是因为你们贪图便宜,买了假书罢了。”

  “什么?假书?”

  听到宋绍的话。

  书生愣了。

  一旁的黄秀和王户,面露尴尬。

  “道长,是如何知道这本书乃是假书?”

  见两人汗颜。

  宋绍笑道:“《聊斋志异,其一》共记载妖魔共五十三只,其中蛇妖乃中卷其二十三,书中记载田野蛇妖可凭雄黄杀之,但若是荒野遇蛇妖,第一时间应该是周旋,撒雄黄粉为器,迅速遁逃。”

  “而方才你们二人,明知是在荒山总遇到蛇妖,第一时间不是遁套,而是以雄黄斩杀。”

  “显然,你们手中的《聊斋志异,其一》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残篇。”

  宋绍一语中的。

  黄秀和王户两人面面相觑,脸上皆是露出尴尬的神色。

  最后还是黄秀挠着头,尴尬的跟宋绍解释了原因。

  原来,现在市面上《聊斋志异,其一》这本书早就被人给抢疯了,不管是哪个书局,只要有新书上架,转眼间就被人一抢而空。

  天下文人唾弃其行文。

  但老百姓和富贾却不这么想,有一本《聊斋志异,其一》傍身,便等于自己多了一条活路。

  作为升斗之民。

  他们才不在乎什么书院,文人的看法。

  他们只想活着。

  而且,凡人斩妖后,妖魔尸体转眼便能卖出一笔大钱。

  消息一旦传开。

  《聊斋志异,其一》更是被天下百姓所追捧。

  眼下黄秀和王户手里这本,是他们咬牙凑出来四两银子,在市面上唯一能买到的假书,而且这还是他们千求万求来,方才搞到手的。

  他们手中这本,只记载到了中卷一半,所以关于荒山蛇妖乃是群妖的记载,他们并不知晓。

  至于后半卷,他们当时也实在是没钱买下。

  听到黄秀的解释。

  书生一脸茫然。

  这本书卷,方才他认真翻看完全,书中确实记载了很多凡人,抵抗或者分别妖魔的办法。

  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他在山上对文之一字的认知。

  起初,他翻看这本书,也是觉得白话行文大逆不道。

  这是对古来圣贤,千万年来的巨大冲击。

  可当他看到黄秀等人,凭借此书,可以斩杀蛇妖,并且保下自己的性命。

  书生一时间也迷茫了。

  这本书,到底是好,还是坏?

  眼看书生呆呆站在一旁,眼神空洞,似乎陷入一种思维挣扎的状态。

  宋绍没有打断他。

  而是示意黄秀和王户两人坐下,随后亲自给他们口述,《聊斋志异,其一》后半卷的部分。

  黄秀,王户见宋绍授道。

  欣喜若狂,赶忙正襟危坐,认真将他的话记在脑海。

  很快。

  柴火熄灭。

  天色微微亮。

  四人也要就此分别。

  临别之际,黄秀和王户一夜未眠,但却丝毫不见疲态,反倒是异常兴奋,对宋绍连番行礼道谢。

  有昨夜宋绍授道。

  此后,他们便能再多一些在这世道活下去的手段。

  两人继续翻山,向西而去。

  至于书生。

  因为他本就打算要去往太安城,所以便和宋绍同道。

  路上,书生衣衫依旧单薄。

  但他却似乎已经不在乎这些,只是愣愣出神,像是木偶一般,跟在宋绍身后,朝着太安城走去。

  七日后。

  两人行至太安城三十里开外。

  到了这里,最多两日脚程,便可入城。

  夜半,点起柴火。

  书生坐在火堆旁,依旧没有回神。

  宋绍见状。

  心中暗叹一口气。

  这七日中,宋绍没有同书生说话,他便一直不开口,睡醒便走,累了便睡。

  若不是宋绍寻来野果,赠他果腹。

  恐怕他连基本的饮食,都忘却了。

  如今,见书生仍未回神,宋绍方才开口道:“公子,心中尚且不能明理?”

  听到宋绍的话。

  书生顿了顿,随后摇头,又低下了头。

  “不瞒道长说,小生自幼被先生带上山,阅览天下书卷,不敢说心中有山河万里,但也算是有百姓家国。”

  “起初,当我看到那本书时,我第一反应是这本书乃是玷污先贤之志。”

  “可当后来,我见他们二人,跪地对道长行救命之礼。”

  “我便有些想不通。”

  书生抬头看向空中皓月,眼神纠结道:“我这些年在山中读的书,在这世道,当真有用吗?”

  听完书生倾诉。

  宋绍想了想,从腰间取下一个葫芦递给书生。

  “来一口?”

  葫芦只是放在眼前,书生便闻到一股酒香,赶忙摆手道:“先生说过,醉酒误事,不可贪酒。”

  “哦,是吗?”

  见书生害怕。

  宋绍不由嗤笑道:“你先生教给你,醉酒误事。可你再想想,曾经被书院抨击为文人之耻的诗仙李太白,醉酒一杯,篇篇诗文,哪篇不是流芳百世?”

  书生闻言,红着脸反驳道:“那不一样!”

  “哦,不同在哪?”

  见宋绍反问,书生刚要开口反驳,话到嘴边又突然止住。

  “我......”

  宋绍见书生憋不出话来,便继续说道:“古来圣贤常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可这世道,若不是天道不仁,世间万物当真可为刍狗?”

  “世间所有人都在追求所谓的公平,但你看看现在书院那些书生高高在上,他们眼中只有皇权功名,饶是一品大儒,也只会高歌颂德,恭诵圣明。”

  “你见这世道,有几人为天下百姓行文?”

  “这......”

  宋绍见书生纠结,继续说道:“反而言之,你在庙中说,想要进太安城拯救苍生,那我倒想问问你,如若你不高诵当今武朝盛世,你又当如何名列前三十甲?”

  “又何谈,为国为民?”

  “一改国之大势?”

  书生呆愣在原地。

  宋绍的话,如若洪钟一般,狠狠砸在他的心口。

  是啊。

  他下山之时,只是觉得当今这世道,他应该下山,入朝为官拯救苍生。

  可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书卷。

  竟会让他的心境这般动摇。

  若是入了太安城。

  他想要打破当今书院,天子制定的规则,名列三十甲。

  以他的能力,他能做到吗?

  书生陷入挣扎。

  宋绍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言至于此。

  已经够了。

  书生曾在山中背书,虽然看得到世间疾苦,但却不曾看到本质。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便是此意。

  别看眼下书生迷茫,可若是他能一朝顿悟,此后大道,便可入无人之境。

  若是走不出来。

  那他即便到了太安城,也只会成为天下寒门想要鲤跃龙门其一。

  不得真意。

  又是一夜过后。

  书生眼睛青肿,显然昨晚,他一宿未睡。

  宋绍倒是没再说什么,只是在这里同书生分别。

  宋绍的身份有些敏感。

  所以不便和书生继续走下去。

  书生见宋绍离去,赶忙追问宋绍姓名,宋绍回道:“洪青牛。”

  “洪青牛。”

  书生念了一遍,似乎在心中记下这个名字,随后强撑着精神,朝宋绍认真道:“小生名为宁树。”

  “昨夜道长一番话,小生听在心中,小生觉得道长说的再理,先前我只道读书便可懂天下道理,昨夜小生方才想通,终究是我心智浅薄。”

  宁树说着,朝宋绍恭恭敬敬行上一礼,“以小生现在对世道的认知,尚且不足踏进太安城,等到他日时机成熟了。”

  “小生自当入城,寻道长,讨杯酒喝。”

  见书生眼神逐渐坚定。

  宋绍嘴角翘起。

  回了一声。

  “好。”

  随后临走之际,宋绍同宁树说了最后一句话,“入城之前,若是无地可去,便在太安城外,寻一个名为赵二狗的车夫汉子。”

  “到时候,你便报我的名字,他会给你寻一处落脚地。”

  “道长,这......”

  眼看宁树不好意思。

  宋绍平静道:“读书人,当不拘小节。”

  宁树闻言,心头一颤,随后也是跟着笑道:“是这个理。”

  两人说完。

  就此分别。

  眼看宋绍收拢衣袖,大步离去。

  宁树看着眼前早已熄灭的柴火,再次寻来干柴,将火引燃。

  然后将身后书篓中的书卷全部倒了进去。

  顿时,火光冲天。

  宁树看着眼前汹汹燃烧的书卷,随后看向自己曾经读书的方向,喃喃道:“先生,您教学生的路,学生走不通,学生想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到时还请先生莫怪。”

  等到火光散去。

  宁树一身轻松,朝着太安城的方向,大步走去。

  当然。

  后来宋绍在城中自然和宁树碰了面。

  彼时。

  他们两人站在了同样高的位置。

  宋绍兑现承诺,请宁树喝酒,醉酒后,宋绍第一次知道宁树先生的名字。

  并且得知那天分别后。

  宁树便把自家先生留给他的孤本全给烧了后,方才寻到自己要走的路。

  当日夜里。

  宋绍气的一晚上都没睡得着觉。

  自己怎么就脑抽抽,劝了宁树,导致他把那些绝世孤本都给烧了?

  要是当时自己知道,宁树的先生是谁,他就算给自己几嘴巴子,也断不会说出那番话。

  只是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宁树一脉。

  因为宋绍的原因,自宁树焚书后,算是彻底断了根。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