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26章 阿房宫建小学?还要有幼儿园?
  第二十六章阿房宫建小学?还要有幼儿园?

  许彻觉得自己或许有些太乐观了。

  这位赵村长,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也不多。

  打理农家事宜他可能是一把好手,说起来也头头是道。

  但要他理解这些中考高考什么的,可能就要抓瞎了。

  虽然这些都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基础知识。

  但无奈,这里毕竟是穷乡僻壤,又几乎与世隔绝。

  没上过学,自然也就不会懂得这些最基本的知识。

  许彻又琢磨了一会儿,他担心自己一下子说了这么多。

  会让赵大叔一时半会儿跟不上。

  教育学生,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填鸭式教育,无脑灌输。

  那样的话,学生很难真正学会并正确理解知识,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的指引他们,主动去学习和理解。

  许彻决定换种方式来讲课。

  他知道,这位赵村长貌似很喜欢历史。

  尤其是秦朝那段时间的历史。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他轻咳了一声,说道:

  “赵大叔,你听得迷迷糊糊不要紧。”

  “有些东西,你日后自然就会明白。”

  嬴政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只是话都到了嘴边,还是止住了。

  没办法,他确实听不太懂……

  许彻挥动手中的树枝,在沙盘上写下秦朝两个字。

  嬴政立马变得神清目明。

  许先生要说大秦了?

  这个寡人懂啊!

  许彻淡淡的说道:

  “我便以秦朝为例吧。”

  “秦朝时期,始皇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但从上至下,民间的学习途径却十分稀少。”

  他敲了敲沙盘。

  又分别写下几个字。

  “官学、私学。”

  许彻回忆着一些秦朝的历史资料,缓缓说道:

  “秦朝的教育,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那便是以吏为师!”

  “此乃当初商鞅公所言,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也。”

  “让官吏充当老师,进行教育活动。”

  嬴政点头应是。

  这是大秦的朝廷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许彻加重了语气说道:

  “但这便有一个问题。”

  “以吏为师,规定弟子必须是吏的儿子。”

  “而秦朝官吏又能有多少?”

  他又点了点私学二字。

  “至于民间私学,固然扩大了学生范围。”

  “但几乎也全是贵族及大户人家子弟。”

  “平民百姓基本没有,极难入学。”

  “这使得能够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数量极少!”

  “秦朝的治理,全靠着这些精英们,底下百姓则是毫无知识,这能行吗?”

  他悠悠的说出结论:

  “教育,不可精英化!”

  “必须要普及到所有人!”

  嬴政饶有兴趣的询问道:

  “许先生,那以您之见,该当如何呢?”

  本来他还有些沾沾自喜。

  新文字推行开来,他觉得大秦的治理将稳如泰山。

  可听许彻这样一说,才发现自己只是坐井观天罢了。

  许彻笑着说道:

  “在我看来,秦朝这种精英化教育的方式是有大问题的。”

  “当然这也是所有封建王朝的通病。”

  “上层牢牢的掌握着知识,底层则麻木无知,懵懵懂懂……”

  他重点写了两个字。

  普及!

  “一定要多建学校!”

  “比如秦朝时期,官学私学这种分类方式,就不太可取。”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官学,由朝廷来统一设立。”

  “取消私学,所有的官学,天下人皆可读之!”

  说到这儿,许彻特意加重了语气。

  “要做到,人人都有学可上,人人都有书可读!”

  振聋发聩!

  嬴政被许彻的话给彻底震惊到了!

  他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被许彻这番话给深深的吸引住了。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上学?”

  “大秦处处皆是读书人?”

  “天下无人不读书?”

  这三个念头,无时无刻都在嬴政的脑海中徘徊着。

  不得不说,如此美妙的前景,让他彻底心动了!看書溂

  在他的大秦治下,人口数千万。

  倘若这数千万人均是读过书、上过学之人,那该是何等波澜壮阔、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啊?

  到时候,放眼天下,人人皆是知书达理、谦谦君子。

  此番景象,哪怕上古圣贤复生,亦要赞不绝口!

  嬴政想到这里,目光不由得看向许彻。

  他似乎已经明白,许先生为何要说这番话了。

  明白许先生这是不惜泄露天机,也要点拨自己啊!

  他恭敬的行了一礼,心中更加信重许先生了。

  天上神仙,莫过于此!

  然而他又想起一件事,有些头疼,开口问道:

  “许先生,这天下人人皆可上学,自然是一桩大好事。”

  “但大秦,未必会有如此之大的财力及物力啊……”

  兴建学校,倒还好说。

  人力物料耗费并不算多。

  可能够担任教师之人,就很难找了。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是一件比较严肃庄重的事情。

  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上去当老师的。

  大秦,哪里有如此多的人才,去教育学生呢?

  对于嬴政提出的这个问题,许彻只是微微一笑。

  他开口说道:

  “此事简单。”

  “普及教育,在最开始的时候。”

  “就要从娃娃抓起。”

  他在沙盘上写下几个名词。

  “幼儿园。”

  “凡是四至七岁的幼儿,都可进入其中学习。”

  “此类学校,更多的是作为启蒙之用,老师无须有多么高深的知识。”

  他点了点另外一个词。

  “小学。”

  “作为八至十三岁的孩童,这些青少年的学习场所。”

  “其中可分为六个年级,分别教授相应的课程。”

  “从简到难,由松至紧,循序渐进。”

  “而这些”

  “如此,便可轻松的让基础教育普及开来。”

  他最后补充说道:

  “譬如阿房宫,就完全可以建起许许多多的幼儿园和小学嘛!”

  “那样一来,秦朝的教育不就可以普及了?”

  许彻脸上充满了笑意。

  他相信自己用秦朝的历史、用阿房宫来举例。

  这位喜欢历史的赵村长一定会心动。

  先让他把村里的幼儿园和小学建起来再说!

  至于初高中,那可以慢慢来嘛。

  一是教师人才不够,二是不能操之过急。

  温水煮青蛙,等赵村长看到了上学的好处。

  说不定还会主动要求建中学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