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146章 百官:向西域派出使者,宜缓
  一切正如嬴政所料。

  站出的姚贾,虽然嘴上说赞成此事,其实就是唱反调的。

  这让嬴政很是头疼。

  姚贾这人和别人不同,在百官当中,姚贾极为善辨。

  想当初秦统六国,姚贾其人凭着三寸不烂,舌灿莲花间,竟一人之力游说四国,为大秦争取了最大利益,更为统一六国奠定的基础。

  姚贾也因为立了如此功劳,而官拜上卿之列,得食千户。

  “陛下,微臣以为,此虽好事,却宜缓!”

  “至少战线未稳定以前,不宜冒然进行此事,臣斗胆一言……”

  说到这里姚贾突然一顿,小心翼翼地开始察言观色。

  这正是姚贾行事小心的地方。

  有时候一些事情,往往都体现在这些细节上面。

  姚贾虽然提出不同意见,但是这时候并未直截了当,正是他聪明之处,有些话一旦不合时宜地,脱口说出,可就收不回来了,所以他在关键时候,却突然一个停顿,正是想通过的嬴政的反应,好有机会琢磨接下来,用更合适的措辞进行表达。

  嬴政见后,就知道姚贾又在与耍小心机。

  念头一动,嬴政轻声。

  “但说无妨,今日诸卿都可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姚贾怎知,嬴政这番话语,只是帝王话术。

  他更不知,因为此事为后面许多事情,埋下祸端。

  姚贾这人虽然立了大功,但同样做过错事,比如韩非一事,他就是参与者。

  若无姚贾参与其中,与李斯齐名,同为法家代表性人物的韩非,也不会枉死狱中。

  嬴政后面本来欲要赦免韩非,但是韩非已经亡于狱中,此事也只好不了了之。

  但是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

  韩非一事姚贾难逃干系,嬴政心中早有猜测。

  如今。

  姚贾自我感觉良好地,站出了唱反调,这让嬴政对此人愈加不喜。

  “可恶,若非看你前面立了显赫的功劳,朕早便取了尔的狗命。”

  与此同时,嬴政也想借这机会,看看百官当中,还有哪些是保守分子。

  嬴政的这番帝王话术,不过把姚贾当成一枚,引出其他保守官员的一个诱饵。

  姚贾不知嬴政心思,听了这话,心中有了底细。

  “是!陛下,如此微臣便说了。”

  “暂不说那些番邦小国,与之做生意,我大秦虽可获利,却未免是此蝇头微利,想我大秦地大物博,何须与番邦小国互交互通?”

  嬴政听后假意点头。

  “说得不错,西域各国确实不足与我大秦相提并论。”

  “姚卿请继续。”

  嬴政此时依旧表现出大度,并没有任何生气的言行,但是心中却是愈加不喜。

  喜怒无形于色,方称帝王气度!

  眼见嬴政并未生气,与姚贾一样持了保守意见的大臣们,心思开始活络了。

  “陛下既然许我们畅所欲言,为了大秦,我们也要说出心中想法啊。”

  “虽然这是许先生给大秦的指点。但是许先生亦未说过,要我大秦马上办成此事。”

  “也许仙人意思,也是此事亦缓呢。”

  经历许多事情,朝中大臣,自是对于许彻说过的话,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和坊间百姓一样,在大臣心中,许彻就是当世的活神仙。

  许彻不但是位活神仙,而且还是一位处处为大秦发展建设,给予正确指引的神仙。

  “许先生当然希望大秦强大,但是陛下这般心急此事,就怕违背了许先生的初衷吧。”

  “唉,退一步讲,就算许先生也希望大秦尽快建起这条丝绸之路,可是此时的条件不允许啊。”

  大臣们都十分清楚,河西走廊此时为羌人、月氏、乌孙这些部落所控制。

  这还放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此时西进,与大秦的战略部署背道而驰,说起战略方面的部署,朝中武将最有发言权。

  此时,大秦修筑万里长城,从整个战略部署上,是以保守为主,借此为契机,大秦的战略重点都是放在东线。

  而嬴政此时商讨欲要派人出使西域,分明就是在释放信号,战线西移。

  东西两线,此时齐头并进,对大秦来说,这战线拉得也忒长了些。

  得不偿失。

  这时,朝堂上一员武将站出。

  “末将李信,有话要说。”

  李信虽为武将,但是与其他武将多有不同,比之王贲、王离父子,蒙恬、蒙毅,他在用兵方面,多数是以稳为主。

  虽说战场之上,李信可称长胜将军,但却胜在他带兵打仗的一个理念,绝不打无把握之战。

  在李信看来,嬴政这番举动过于激进冒险。

  嬴政万没想到,武将当中也会有保守派。

  而且还是久经沙场的李信此时站了出来。

  “李将军请说。”

  嬴政对于李信,和姚贾的态度自是不同。

  李信这个人,各方面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甚至嬴政每每对他也赞赏有加,但是今日李信站出,让嬴政心中微微不悦。

  “臣单邯也有话说。”

  此时的章邯并非武将,而是妥妥的文官代表,至于章邯将来所部刑徒,大挫陈胜、吴广的义军,从此以武将身份视人,这些皆是后话。

  此时章邯官拜少府一职,在文官当中自有他的一席之地。

  毕竟这一职务看似闲职,但是平日管理皇室私财、生活事务,这分明就是皇室的后勤部长外加财政秘书。

  既然是服务皇室的官员,即便未例三公,在朝堂上一样享有很高的话语权。

  嬴政未想到,这时候他身边的这位后勤部长,竟也要站出说话。

  看章邯的意思,十这八九他也是持了保守态度,这让嬴政心中又加重了几分不悦。

  在嬴政看来,除了姚贾以外,这二人没有理由对此事持保守态度,一边闪动念头,嬴政缓缓开口。

  “你有何话说,且待李将军讲完。”

  二人诺诺,李信先一步开口表达观点。

  李信自是站在军事和战略角度,进行分析,嬴政也承认李信这番言论,很站得住脚。

  “不错,李将军说得这些,朕确实想过。”

  嬴政这一句确实想过,已经在暗中传递了某种信号。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