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222章 兵不血刃平定高句,匈奴人彻底慌了
  胡亥之所以对扶苏有所抱怨,是因为今天嬴政就在课堂上。

  不管扶苏是不是有意的,胡亥都知道,接下来少不得又要被父皇一通训斥。

  一切正如他所料。

  嬴政听扶苏这么一说,当时就拉下了脸色。

  “赵胡!你也忒不像话哩。”

  “饿一再告诉你们,上课不可以溜号,你告诉饿是不是上课时开小差了?”

  面对质问,胡亥无言以对。

  “父亲,孩儿知道错了。”

  “以后再也不敢了。”

  嬴政冷哼。

  “哼,还敢有下次?”

  “若有下次,你就不必来听课了。”

  对于胡亥来说,嬴政罚他以后不许来听课,这惩罚很重。

  毕竟,只有听许彻讲课,他才有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这两次的事情,让他尝到甜头,如今一听要被施以这样的惩罚,胡亥变得唯唯诺诺。

  他当场表示知道错了。

  “孩儿愿意写保证书,以后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扶苏这时候开始求情。

  “父亲,赵胡既然知道错了,就原谅他吧。”

  这时候胡亥心中,却有几分记恨扶苏,暗怪他这时候出来装好人,他甚至怀疑扶苏是故意的。

  许彻不会想到,他虽然改变了历史进程,但是一些该要发生的事情,依旧还会发生。

  至少胡亥和扶苏有了相争之心,这时候是许彻无法改变的事实。

  甚至这时候,胡亥一心想着,早晚有一天他要证明自己比扶苏强,取而代之。

  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而一段时间,胡亥都会把这份相争之心,表现在明处。

  甚至后面许彻也是看在眼里的。

  这些虽然是后话,但是却又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许彻继续向下讲述。

  现在最为关键的是,如何突破以前的技术限制烧制出透光性很好的琉璃,然后用拼接法,将他们做成棚顶,达到温室的保温需求。

  拱苏听后,马上想到,这与太阳灶吸收太阳热量,是一样的道理。

  “先生,这和太阳灶原理,有些相像啊。”

  许彻点头。

  “不错,其实这也是对于太阳光的一种利用。”

  扶苏听后若有所悟。

  此时讲解完原理还有注意事项,就只等着烧制这种改良后的琉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嬴政下令由扶苏负责实验田的事情,而烧制琉璃一事,交给了胡亥,这让胡亥又觉得有了表现的机会。

  在他看来,他所负责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

  “兄长,这一次也该我露脸了。”

  “你那实验田,想要出成绩,需要时间啊。”

  ……

  与此同时,前线。

  丁承回到巴德鲁帐中,而这时候他带兵征讨高句,已经变成了奉王命行事。

  为了小心谨慎一些,丁承决定只带一小部人马出征高句。

  丁承身为军师,自是久经征战之人。

  只一小部人马对他来说足够了。

  在他看来,如果阮才俊献上的防御图是真的,这些人马足以平定高句,如果阮才俊是用了苦肉计,这小股人马前去征讨,也不会伤筋动骨,大秦和夫余联军,很快就席卷高句。

  这一次,丁承算是赌上了身家性命。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我丁承一定要赌这一次。”

  抱定这样的心态,丁承以军师身份,亲自带兵出征,并且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让蒙恬和李信两位将军,静候佳音便是。

  “两位将军,若其中有诈,还请派兵替我二人收尸。”

  他后面的话,当然是说给阮才俊在听,这是在严重的警告他,如果此间有诈,等着阮才俊的只有死路一条。

  事到如今。

  阮才俊不被丁承所信任,他也是没有办法。

  毕竟做为一直以来就有摩擦的两个国家,阮才俊有些了解丁承这个人。

  “他还真是一个多疑的人。”

  “也罢,事实会证明一切的。”

  想到这里,阮才俊无比镇定。

  “丁军师啊,看来只能用事实说话了。”

  ……

  高句国。

  卫满做梦也没有想到,阮才俊和李载两人赵狱不说,现在这个被他放过的阮才俊,竟把夫余人马引了过来。

  此时,夫余人马在丁承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

  “可恶!”

  “是哪个当初给他二人求情的?”

  “来人啊,推出去砍了!”

  气急败坏的卫满又想砍人。

  陈世杰知道,此时的肯定首当其冲,但是他早就想好了退路。

  “臣该死,大王不如给臣一个机会,戴罪立功,臣愿意领兵迎敌,若不能打败夫余人,提头来见。”

  陈世杰这样一表态,不知有诈的卫满想了想,最后还是同意。

  “好,别说本王没给你机会。”

  “要是打不赢夫余人,你自我了断吧,不必回来见本王!”

  陈世杰诺诺领命,引兵出了王城。

  卫满哪会想到,出了城的陈世杰直接就投降了。

  ……

  前线,秦军阵营。

  蒙恬和李信两人正在下棋,这两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打了一辈子的仗,今天这仗打得有些新鲜。

  “李将军,我们真的是来征讨高句国的?”

  李信此时也感觉有些蒙圈。

  “是啊,按许先生妙计,我们这时候,是应该这样。”

  他二人并不知道,这又是嬴政对许彻建议改良的结果,他下令两人,秦军只需要按兵不动就好。

  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虽然许彻提出建议,但是说到底,这一计策还是嬴政思考下的结果。

  两人此时除了喝茶下棋,竟不知道还可以干些什么。

  ……

  数天后,高句不复存在。

  夫余、肃慎、东胡部,无不闻风而降,愿意成为大秦为宗主国家。

  一场战争,以秦军兵不血刃攻克高句而宣布收场。

  此时秦军所面对的东线,只剩下海中孤悬的东瀛。

  此时大秦的航海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而对面的东瀛,也不过一个蛮荒部落,大家暂时相安无事。

  但是嬴政知道,剩下这个海中孤悬国家,他早晚都会纳入版图。

  ……

  此时随着东胡部奉了大秦为宗主国,北方匈奴部,人人自危。

  “单于,我们现在怎么办?”

  这时候的匈奴部人马,因为经历了前面的挫败,邻近的东胡部又降了大秦,摆在他们国王面前,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