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245章 父皇,儿臣提议,我大秦得建立工部
  听了甘野的请求,赵高脸露难色。

  毕竟他想到了,这一次是嬴政给他的机会,他内心真的不想再次和西域人发生交集,但是当场回绝的话,又怕这位甘野皇子,又跟嬴政说什么。

  左右为难。

  略作思忖,赵高想好了,这件事情不如就推给章邯好了。

  “甘野皇子过奖了,要说陛下身边近臣,章邯大人官拜少府,又是我大秦与西域各国交好的代言人,甘野皇子何不去求单邯大人,我可以替皇子去请章邯大人。”

  甘野闻听大喜。

  他怎会想到赵高心思,这件事情上,他只是想尽理回避,同时把皮球踢给章邯。

  “好,那我就在此静候佳音。”

  ……

  夜晚时分。

  皇宫,书房。

  嬴政叫过扶苏和胡亥两人。

  “进度还是太慢了啊。”

  “朕是想着明年开春,天气转暖,造出的巨船就可下海,按这个进度,还是太慢了。”

  嬴政对于造船出海一事,已经迫不及待。

  胡亥这时候一脸的委屈。

  “父皇,这些天儿臣并未一天闲着,都在不断实验改进。”

  “改进?哪里有问题吗?”

  胡亥点头,同时开始诉苦,现在他的实验遇到了瓶颈。

  现在经他改良的蒸汽机,动力方面已经能达到所需,但是放到船只上,行进起来,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会有大量的水被卷到船只上。

  为了进行实验,胡亥没少下工夫,甚至这个极冷的冬天河面已经结了冰,他找大量人手,把冰面破开,也要让实验的船只下海。

  虽然实验的河面,比不上大海的广阔,但是总能发现一些问题。

  而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足以致命。

  不断地有水被卷到船上,意味着船只行进一段时间,必然沉没。

  而将蒸汽机置于船底,固然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那样蒸汽机的动力原粒,又无法燃烧。

  胡亥这几天很头疼。

  “怎么会这样,许先生不是说,这东西是船只极佳的动力来源吗?”

  “一定是哪里不对。”

  嬴政听后连声感叹。

  这时候,胡亥又开始倒起了苦水。

  “父皇,儿臣多多发动脑筋,应该能想出办法,但是这样一来,其他方面就缺少人手了。”

  “所以父皇,现在不是儿臣不努力,是手下缺人才啊。”

  扶苏这时站出身形。

  “是的父皇,我和胡亥私下商量过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儿臣有一提议,蒙恬将军已经归来许久,而父皇又欲打算令他出将入相,不如就此成立一个部门,由蒙恬将军负责。至于这方面的人才,儿臣自当多多走访民间,寻找能工巧匠。”

  扶苏话才说完,胡亥接过话头。

  “我和皇兄商量的结果,正是这样,我大秦诸子百家,不是有墨家弟子,专门精于此道吗?”

  嬴政没想到,兄弟二人竟私下已进行一番商量。

  “哦?墨家弟子?”

  “唉,当初我大秦横扫六合时,没少有墨家弟子,与我大秦从中作乱。”

  “此时,朕真的可以重用墨家子弟吗?”

  嬴政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墨家弟子,凭借他们对于各种机械的掌握,在大秦征战六国之时,没少派出弟子助敌国坚守城池。

  虽然最终他们也无法阻挡大秦统一步伐,但是当初秦军攻城掠地时,有墨家弟子派人驻守的城池,每一座城池都是难以啃下的硬骨头。

  在嬴政看来。

  若不是六国君主失了人心,他们完全可以凭墨家弟子之方面的优势,守住各个城池。

  对于嬴政的这些担心,扶苏两深以为然。

  扶苏诺诺上前。

  “父皇,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据儿臣所知,修建长城之时,还有现在正在收尾的皇陵,不但其中有墨家弟子,更有许多楚人。”

  嬴政听到这里,当即点头。

  “哈哈,不错。”

  “如此一来,正可谓一举两得。”

  “扶苏,你又进步了,朕这一次就要重用墨家弟子和楚人,也好彻底粉碎那些谣言!”

  嬴政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现在贵族势力,已经被打压下去,只要收复楚地人心,所谓的亡秦必楚,永远只是一个谣言。

  可以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大秦所谓的二世而亡,只能是传说之语。

  许彻并不知道,这一次他真的改变历史进程,虽然一些事件还会发生,但是大秦二世而亡的魔咒,很快就会彻底破除。

  只要改变取了决定性作用的三个关键人物。

  此时的胡亥,一心醉于发明创造,已经不需要再做出别的改变。

  剩下的只有赵高和李斯两人。

  一人弄权,一人矫诏。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嬴政百年之后。

  嬴政虽然同意这一提议,但是蒙恬身为朝中赫赫有名的武将,给他安排一个文职,也要符合相应的地位。

  这个成立的部门,叫什么名字,嬴政一时也没有想好。

  “你们帮朕想一个名字。”

  胡亥想了想。

  “父皇,既然是管理天下能工巧匠,又是一个部门,儿臣以为就叫工部好了。”

  嬴政听后大笑。

  “这个名字取得好。”

  “好,我大秦就成立一个工部。”

  ……

  许彻住处。

  这时候他还没有休息。

  他有感小胡同学难得对于历史课有了兴趣,决定趁热打铁,明天再上一堂历史课。

  “明天要讲些什么呢?”

  “既要让小胡同学感兴趣,还要对赵村有所启发。”

  琢磨了一会儿,许彻决定就讲一讲,汉承秦制,并在隋唐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段历史过程。

  许彻之所以有这方面的考虑,是他知道,这村子想要快速发展,除了要有领头人,还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而这个村子实在落后,一些思想还停留在很古老的时期,让他们一下子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似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先让村子建立起各个职能部门。

  不然只凭赵村长父子,想要管好村子,这有些为难他们了。看書喇

  这一次许彻不但要讲这段历史,更会提出直接的建议。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