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321章 到底打还是不打,朝堂上的斗争
  咸阳城。

  此时,嬴政并不知道,东瀛方面,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李载这个人因为前面出使过大秦,他偷师了不少大秦的技术。

  而这些技术,足以让东瀛这个原始部落,迅速崛起。

  如今,又有了陈柱的加入。

  这个由一处岛屿组成的国家,早晚都要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

  正是因为嬴政不知道这件事情,他现在的全部重心,都放在如何打压孔雀王朝上面。

  嬴政此时正和大臣们商议。

  他提出两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就是借这个机会,一举将孔雀王朝并入版图,而第二个方案,就是如同前面一样,如法炮制,采取同化策略,不费一兵一卒,而让孔雀王朝,自动成为大秦的一份子。看書溂

  很显然。

  此时的嬴政,更希望执行第二套方案。

  但是嬴政此时,对于孔雀王朝知之甚少。

  他无法断定,孔雀王朝表面臣服,与大秦建立交往后,会不会成为肃慎部第二。

  若真是这样的话,还不如眼下,直接采取强硬手段,将之一举收服。

  大臣们,就这件事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贲、章邯、内史腾,这些人都是积极的主战派。

  还有从北方归来的蒙恬,也是主张此时直接用兵,这样省了日后许多麻烦。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而辛胜身为谏言官,嬴政给了他其他大臣没有的特权,辛胜除了主战以外,更是直言嬴政的不是。

  “陛下,恕臣直言,如此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虽然战争,不是每人想要的结果,但是臣等亦不想看到,现在的陛下。”

  “遥想陛下,横扫六合,君临天下!如今怎会变得如此畏道畏尾?所以臣以为,此战势在必行!”

  辛胜说完,内史腾站出。

  “陛下,微臣赞同辛胜大人观点,此番只有一战,才可令得孔雀王朝彻底臣服。”

  随后章邯站出。

  “陛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啊。”

  “肃慎部所发生的事情,就是很好的教训,臣望陛下,不可有妇人之仁!”

  这些主战的大臣们,你一言他一语,都在恳请嬴政马上出兵,现在年也过完了,大秦将士们,正是有力气没处使的时候,只要嬴政一声令下,必然一阵克敌。

  而此时的形势,也对大秦十分有利。

  西域各国,兵锋所向,他们比大秦还要积极。

  哪怕有一些国家,并非出自真心。

  但是孔雀王朝,此时已成为众矢之的,是不争的事实。

  嬴政听了这些话。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如果真是当年与六国争夺天下时,嬴政绝无二话。

  但是此事,情形完全不同。

  在统一六国后,嬴政就把重心放在休养生息,和经济建设之上。

  在嬴政看来。

  这仗能不打就尽量不要去打。

  他深知。

  打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拼得是国力,是消耗。

  现在攻打孔雀王朝,和与六国相争时的情形,完全不同。

  与六国相争之时,大秦若不采取主动,灭亡的只有大秦自己。

  不是大秦不去打六国,六国的人,就会主动放弃战争。

  这个意义来说,那时的大秦发动灭六国之战,更像是一种自保手段。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现在。

  情况完全不同,孔雀王朝根本没有叫板大秦的实力。

  若非肃慎部实在过分,嬴政甚至对于肃慎部,都不想马上成立郡县,进行强势镇压。

  得民心者,得天下!

  是否成立郡县,只是一种形势,重要是民心向背。

  至少第一批科举人才,没有被选拔出来以前,建立更多的郡县,对于大秦国力,也是一种消耗。

  成立了郡县,肯定要派出大量地方官员,对其进行接手管理。

  而大秦此时,许多制度还在完善当中,太多的地方需要人手。

  一句话。

  大秦的版图已经足够大,但是相应的人才和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

  这并不利于郡县制的进一步推广。

  嬴政采取安抚策略,也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

  这些事情,并非这些大臣们此时可以想到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嬴政手下的大臣,包括冯去疾、李斯在内,他们所看到的只是臣子眼光所能看到之事。

  但是嬴政身为大秦始皇帝,自然要站到更高的高度去看问题。

  嬴政虽然听得热血澎湃,却没有因此冲昏了头。

  “好了,现在请反对用兵的大臣们,说一下你们的观点。”

  嬴政有意改善朝堂风气,自然要让每个大臣都有表达的权利。

  冯去疾听后,诺诺站出。

  “陛下,微臣有话说。”

  冯去疾身为朝中右相,百官之首,他所说的话,自然分量极重。

  而冯去疾就这件事情上,他是持反对意见的。

  之所以冯去疾会反对用兵,并非他的保守,相反其他事情上,冯去疾一直都是激进派。

  世事无绝对。

  做为朝堂中,一直存在的两派,冯去疾虽一直未曾表明立场,采取一个折中的态度,并不选择站在保守派一边,也不站在激进派一边。

  但是实际上。

  他许多时候,都是力挺激进派大臣的。

  这本身就是冯去疾的圆滑之处,也是他的处事之道。毕竟他是百官之首,朝中右相。

  若是他都拉帮结派,这个朝堂早就乱了。

  更何况冯去疾,能成为百官之首,除了深谙为官之道,更是懂得揣摩上意。

  同样是揣摩上意,冯去疾却与赵高不同。

  赵高的揣摩有点小聪明的意思。

  但是冯去疾的揣摩,是大方向,以及对于形势的把所握,赵高那点格局,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赵高所为,只可称为权术。

  但是冯去疾,已经达到权谋的境界。

  这一次。

  所以他表面不站任何派别,暗中却审时度势,前面就几次暗中支持激进派大臣,一切都是分析形势的结果。

  他知道嬴政想要的是什么。

  此时他站出反对出兵。

  同样也是看出,嬴政希望的结果是什么。

  他身为朝中右相,说话的分量举足轻重,这也决定了,他可以代表嬴政有力回击那些主战的大臣。

  嬴政见冯去疾站出,心中一阵暗喜。

  “果然只有冯相,懂朕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