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345章 许彻的经济课,东瀛人的蚂蚁搬家策略
  许彻不会想到。

  他这几天的课程,又将影响大秦的历史进程,甚至对于南洋各国,以及百濮各部的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因为此事。

  大秦和古罗巴文明之间的碰触,又近了一步。

  这两个同一时代,都十分先进的文明国度,发生交集,已经在所难免。

  这些,自是后话。

  许彻这时候以唐朝和突厥之间,发生的故事讲解一个国家对外的人才和经济策略。

  有时候,打仗不一定非得动用武力。

  商业还有经济,这些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赵村长,在大唐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突厥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存在,对于大唐来说,相当于秦汉时期盘踞北方的匈奴一样。”

  嬴政听后,马上表示。

  “既然这样,那就打啊。”

  许彻听后笑了。

  “唐王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是那会大唐才建立起来,百废待兴,打仗是要花钱的。所以唐王就采取经济策略。”

  嬴政听后称奇。

  “许先生请说,大唐是如何实行经济策略的。”

  许彻这时候才进一步说明,大唐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薅了突厥的羊毛。

  “赵村长,你觉得大唐制定政策,如果有突厥人放弃国籍,加入大唐,大唐就会给钱给官,这样大唐吃亏吗?”

  嬴政听后连呼不可思议。

  “唐王一定是疯了吧。”

  李斯和尉缭也表示不解。

  “这,这就算大唐不想打仗,也犯不上做这种傻事吧。”

  许彻听后笑了。

  “你们有所不知,这正是大唐用隐忍手段,引进突厥人才不说,还暗中消耗了他们的国力。”

  “大唐方面虽然给这些人钱财,甚至还给官做,但是突厥人是要付出条件的。他们的财富死后要归大唐。”

  “那时候加入大唐的,都是一些很会做生意的商人。”

  “他们从突厥带来货物,然后又将大唐的货物转卖给突厥!因此繁荣了整个大唐的经济,而且大唐的许多商品,是极受欢迎,并且供不应求的东西。”

  听了这里,嬴政他们完全懂了。

  “哈哈,如此一来,大唐岂不是利用这些商人赚大发了。毕竟他们是唐人的身份,做生意方面,已经不会在向着突厥了,所以大唐开头的这笔小钱,花得太值了。”

  嬴政对此大加称赞。

  而李斯也是一脸惊讶。

  “啊?如此一来,这些突厥人岂不是白忙一场,客死他乡后,这些财富都归大唐所有?”

  许彻点头。

  “这就是经济战和人才战。”

  听了这些,嬴政感觉受益匪浅。

  嬴政此时,已经有了收服百濮的想法,并且派出李信,与那边取得联系,建立贸易往来,如今许彻就讲起了经济学。

  这对于嬴政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

  他把许彻讲得这些,一一记下,随后就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楚地。

  李信收到新的经济学书籍,心中大喜。

  他虽然知道,对于百濮做生意,暂时用不上许彻所举的例子,但是李信知道,这一定是许先生在抛砖引玉。

  嬴政前面提出,如果对方不服气,或者不讲规矩,就直接将之平灭,在李信看来,这似乎有些过时了。

  他决定了,好好琢磨一番,直接用商业手段,让百濮各部臣服大秦。

  而李信更加坚信,大秦的壮举,并非只有平匈奴定百越降西域这些。

  如今必然要加一条,臣服百濮!

  李信动身前,他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来。

  正在研究的时候,嬴政的第二批书籍已经送到。

  这一次全是满满的干货,没有任何借历史言说经济,全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而许彻这一次,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叫做货币绑定。

  但是许彻只是提出货币绑定,却未提出具体有何物绑定。

  嬴政这一次在许彻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明确表示,大秦货币可以与当时这个时代,各国都需要的食盐进行绑定。

  只要两者之间牢牢绑定,大秦的钱,就会越来越值钱。

  甚至直接用纸张代替铸布,也一样会得到各国认可。

  许彻这一理论中,直接提出了纸币这一概念。

  但是嬴政此时,还没敢如此激进。

  他虽然对于许先生话,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他还是决定稳妥一些,毕竟以前因为操之过急,让嬴政犯了许多不该犯的错误。

  嬴政这次变得不急不躁,所以发行纸币之事,暂时并未落实,嬴政要做民意调查,如果大秦百姓都认可更加方便的纸币,那时再决定发行也不迟。

  这一次,嬴政真的很稳。

  而前面的时候,和西域各国建立贸易往来,秦半两已经确定了自身地位,这一次李信再与百濮部进行贸易往来,是又一次的巩固和升级。看書溂

  嬴政决定了。

  如果百濮部的贸易往来顺利,加上坊间百姓认可,纸币的发行势在必行,因为纸币这东西,实在太方便了。

  但是这时候的许彻,只是讲了简单的经济学理论,并未深层次地进行论述,比如货币发行超量时,带来通货膨胀。

  ……

  东瀛。

  因为陈柱的到来,让这里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

  李载这时候,开始膨胀了。

  他认为现在的国力水平,完全可以攻打高句国。

  只要成功占领这里,他们就在陆地上的根基。

  但是受制航海技术,东瀛还做不到,整只军队渡过大海,直扑彼时已变成大秦郡县的高句国。

  两人一番商议,决定化整为零,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点向那边移动,而李载本身就是高句人。

  他教会一些人高句语言,渡过彼岸后,就暂时冒充高句人等待时机。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悄悄到达的高句的人数,已经接近万人。

  高句这个地方,本身就不是很大。

  开始的时候,李载和陈柱举动,未引人注目,但是一下子多出万余人,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而高句现在成了大秦的郡县,自然要沿用大秦的户籍制度,这多出的万余人,根本没有大秦户籍。

  事情就此败露。

  这些没有户籍的人,又只好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