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第353章 大秦选举制度的确立
  嬴政听了提问,内心竟然生出隐约的不安。

  “难道仙人在怪朕,没有说实话?”

  “朕一直对仙人说谎,是这里的村长。仙人这是挑理了?”

  嬴政内心,从来没有如今天这样忐忑不安。

  “到底要不要跟他仙人说实话?”

  嬴政不断地问着自己。

  李斯、尉缭他们,此时不约而同地看向嬴政。

  和嬴政一样,他们心中也是阵阵不安,毕竟他们在嬴政的命令下,都向许先生隐瞒了身份。

  这时候他们要看嬴政如何回答。

  “唉,这一切都是陛下让我们这样做的。”

  “也不知道陛下是此时坦白,还是继续瞒下去。”

  嬴政眼见几人都看向自己,身为千古一帝的他,此时竟感觉额头开始冒汗,这种内心的局促和不安,以前从未有过。

  毕竟许彻是天上的神仙。

  嬴政正在纠结的时候,许彻半天也未听到几人回答,幽幽开口。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因为从哲学意义来说,好像每个人都知道自是谁,但是又是说不清楚。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赵村长,这些问题就留下大家,课后思考吧。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哲学存在的意义。”

  嬴政听后如释重负。

  “看来仙人并未怪罪,而且听许仙人的话,这是在像朕传道?”

  大秦时代,已经诞生了道家。

  因为嬴政没有下令焚书,不光是儒家言论,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因此得以保留,而嬴政对于一些道家学说,竟有一些了解。

  毕竟前面的时候,嬴政一直追求长生,甚至误信赵高之言,想要寻找长生不老药。

  嬴政通过许彻的话,将哲学和道家思想,关联了起来。

  许彻不会想,嬴政对于哲学的理解,会是如此。

  事实上,大秦时代的道家思想,本身也是一种朴素的哲学观,某种意义来说,道家思想也是一种哲学流派。

  嬴政的大方向,并没有错。

  随着几人初步弄懂了什么是哲学,许彻接下来的重点,开始讲述管理学和经济学。

  毕竟哲学的东西,眼下来说,对于村子的发展,并不一定起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教会赵村长他们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意义十分深远。

  嬴政听说还有专门的管理学科,大呼不解。

  “先生,饿想明白捏,饿一直以来都负责管理村子,却不知道,这还能形成学科捏。”

  许彻听后,马上作出解释。

  “赵村长,是这样的,所谓的管理学,就是系统地将一些管理经验进行总结,研究规律探讨方法,并且最终确立有效的一套方式”

  “赵村长眼下可以管理村子,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些经验方法,如何留给后来的管理者。”br>
  嬴政听后不断点头。

  “原来是这样啊。”

  “先生的意思,是让饿培养接班人捏。”

  嬴政做为大秦的始皇帝,他深知大秦正式确立未来的储君,对于国家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来仙人在暗示朕,要早些定下未来储君。”

  “只是许先生这时提出,应该不只是让朕立扶苏为太子这么简单。”

  想到这里,嬴政马上发问。

  “许先生,那饿要如何培养接班人捏?”

  许彻想了想。

  “很简单,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并且还要听从村民的意见,也就是这个接班人,不但能带领大家,而且还能得到村民的拥戴,才是合格的。”

  嬴政听完又一次震惊。

  “先生,这听起来,咋有些地方,像是科举捏?”

  许彻听后笑了。

  “确实,这种制度叫做选举,怎么村里以前没有进行过选举吗?”

  但是许彻又想到,这里是一个快要让外面遗忘的村子,村民们不知道什么叫选举,也很正常。

  虽然村民们不知道,但是许彻知道,他们一定已经自发地这样做了。

  不然也不会有赵村长、李会计等人的职务。

  许彻简单易懂地,开始普及。

  “说起来,就是一些能力出众的人,都可以参与竞争,然后在众多有能力的人当中,经过村民投票,票数最多的人胜出。”

  “为了防止投票过程中作弊,每人手中的票,都是不记名的。就好比古时候,有专门记录帝王言行的官员,帝王生前是不能观看的。这样,才会约束帝王在位之时兢兢业业。”

  嬴政听后恍然大悟。

  “说得是捏,为了得到支持,这些参选的人,一定会尽心尽力地,替饿滴村子着想,替村民们着想。”

  一边说着。

  嬴政心情大好,他知道这一次,又得到了神仙指引。

  “许先生这神仙手段,果然厉害。”

  “一招就解决了,朕头疼许久的事情。”

  俗话说。千里当官只为财。

  嬴政岂会不知,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自身利益,会做出许多对百姓不利的举动,但是普天之下,郡县那么多,嬴政想要过问,又如何过问得了。

  只要这些官员,不是太过分,没有到民怨沸腾的地步,嬴政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民不举,官不究。

  说得正是此种情况,所以大秦即便以法立国,但是想要真正的落到实处,很难。

  阳光之下,也难免有阴影。

  而大秦以前采取的,是人才举荐制度,又注定了一引些官员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正所谓,官官相护。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许彻前面提出科举制度,很好的解决大秦人才来源问题。

  如今。

  他又提出选举之法。

  正是有效的解决眼下,一些地方官员,俨然间已经形成各自的地方势力。

  此时贵族势力,被嬴政用策略打压下去,但是这些地方官员,俨然间又将成为一股新的势力。

  不但如此,这股势力如果不进行压制,早晚会有一些势力较大的地方,不听号令。

  许彻跟嬴政讲大唐历史时,曾经说过。

  在大唐节度使权利最大的时候,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当时的情况。

  令不出长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头的政策在好,下面的节度使根本不拿皇帝老儿的命令当回事。

  嬴政想到这些,暗自打定主意。

  “朕一定,不会让这样的悲剧,在我大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