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大周成帝君,我能百倍返还>第一百七十五章 赵国来使
  而这个消息一传出,大周周报在商人群体中就更受欢迎了,第三期的推广位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最终还是被绸缎庄的商人以三百两的价格拿下。

  比第二期的广告费多了足足十倍,扣除各种成本之后,单凭广告费就足够收回成本了,算上大周周报的销售费用,一期大周周报至少能带来数百两的利润。

  一个月的利润达到了两三千两,一年足足有数万两的利润。

  而且,这个利润随着大周周报的推行,会越来越大!

  当然了,大周周报不仅仅是大周商会的生意,朝廷也在里面占了一份子,相当于周清林又为朝廷创造了一个每年盈收数万两的产业。

  这一切自然也都是后话,周清林看到大周周报发行成功之后,就很少管大周周报的事情了。

  因为,赵国这边再次来了一位使者,而且是周清林的“老熟人”,赵国丞相郭不开!

  “外臣郭不开见过周王殿下!”

  大周王宫的正殿内,郭不开简单的朝周清林行了一个礼。

  “郭先生不必多礼,不知郭先生此次造访我大周,所谓何事?”

  周清林虚扶了一下,让郭不开起身之后,问起了郭不开的来意。

  郭不开闻言,开口道:“外臣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和周国展开贸易,二是为了邀请周国共同出兵,瓜分齐国!”

  周清林听完郭不开的来意之后,不由心中一动。

  他没想到赵国终于要对齐国正式用兵了。

  赵国和齐国之前虽然一直在边境对峙,但双方似乎谁都没有准备,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现在竟然邀请他出兵,想必是做好了彻底和齐国开战的准备。

  周清林想到这里,眼睛顿时就眯了起来,开口道:“哦,莫非贵国已经有把握彻底灭了齐国不成?”

  郭不开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脸上露出了自豪之色,开口道:“那是当然,我赵国秣兵厉马三载,现在时机已到,数十万大军早已整装待发,不出数月即可灭掉齐国,鉴于周国和我大赵签订了同盟,故而吾王特派遣外臣前来邀请周王殿下一起出兵。”

  “等到灭掉齐国之后,我大赵愿意将齐国一半的土地划分给周国,和周王殿下共同瓜分齐国!”

  周清林听到郭不开和赵国画的大饼之后,并没有因此而心动。

  郭不开画的大饼虽然香,但必须得灭掉齐国才行,而齐国作为此方世界的顶级大国之一,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灭掉的。

  周清林能看清这一点儿,诸葛亮自然也能看清。

  因此,郭不开的话说完之后,诸葛亮就站了出来,看着郭不开,开口道:“赵使此言恐怕有假,贵国既然有把握独自灭掉齐国,为何会舍弃利益,邀请我大周出兵?想必是贵国并无十足的把握,才邀请我大周共同出兵,分担齐国压力吧!”

  作为顶级智谋之士的诸葛亮自然也看穿了赵国的心思。

  赵国虽然说的是信誓旦旦,但齐国也不是弱国。

  赵国的兵力虽然强,但想要灭掉齐国也没那么容易。

  赵国恐怕就是因为这一点儿,才会邀请大周共同出兵,一起承担风险。

  郭不开听到诸葛亮揭穿他的真实用意之后,脸上并没有露出惊讶之色,而是看了一眼诸葛亮,开口道:“阁下想必就是周国丞相诸葛亮吧?”

  诸葛亮担任大周的丞相已经快要有两年的时间,但关注周国的自然都能知道他的身份。

  因此,诸葛亮听到郭不开点穿自己的身份之后,也没有感到惊讶,而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正是在下。”

  郭不开则继续开口道:“诸葛先生想必也听过一句话,风险与机遇并存,贵国想要拿下齐国一半的土地,不承担一点风险怎么可能?”

  诸葛亮闻言,再次点了点头。

  而周清林则沉思了起来。

  他当然也知道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道理,要是真能拿下齐国一半的疆域,大周的实力必然暴涨。

  齐国作为当时的四个顶级大国之一,面积虽然不是最大的,但也达到了三千里之巨。

  更为关键的是,齐国的人口在诸国当中是最多的。

  诸国当中,人口顶多有三四千万,而齐国的人口达到了五六千万,是其他国家人口的一倍多。

  要是能得到齐国一半的人口和疆土,大周必然跻身当世的顶级强国之一!

  周清林想到这里,心里顿时就心动了起来。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答应出兵,而是开口道:“郭先生,你赵国的意思孤明白了,孤准备商议一番之后,再给郭先生一个答复,不如郭先生先在我大周王城暂时住下,领略一番我大周王城别样的风华如何?”

  郭不开自然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了,大周肯定需要好好商议一番,才能做出决定。

  因此,他听到周清林的话之后,点了点头。

  就这样,周清林安排人招待好郭不开之后,就将大周的一众重臣全部叫了过来,商议起了这件事情。

  “大王,我认为我大周应该出兵,拿到齐国的一半疆土和人口之后,我大周的实力必然大涨,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武将阵营率先表态,支持周清林出兵。

  他们作为武将,自然是非常渴望打仗的,因为只有打仗,才能证明他们的价值。

  “大王,我等也认为应该出兵,我大周毕竟和赵国是盟国关系,要是不出兵的话,恐怕会影响两国的关系。”

  就连文臣阵营的一些文臣也赞同出兵。

  他们一来觉得大周应该履行盟约,二来也是比齐国一半疆土和人口这么大的利益冲昏了头。

  全场的所有重臣之中,只有诸葛亮最为清醒。

  他听到众人的话之后,站出来反驳道:“大王,微臣反对这次出兵,一来我大周两年内连续经历数场大战,急需养精蓄悦,恢复国力,二来我大周周围尚有鲁国和南鸢国虎视眈眈,一旦出兵齐国,鲁国和南鸢国恐怕也会趁机对我大周出兵。”看書喇

  “尤其是鲁国,它和齐国是盟友关系,而且世代有联姻,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因此微臣反对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