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黑心仵作>第270章 陛下要去清严寺
  宫中,小太监跪于殿下。

  “哦?一心大师要来京城?”

  “回皇上话,正是,如今想必已在路上了。”

  “此番一心大师进京,是个好机会。”

  皇帝想到太后快要寿辰,心中有了主意。

  “母后,您寿辰将至,朕准备趁此机会去清严寺中给您祈福。

  正巧可与一心大师讨教一二,接受圣僧指点。”

  太后笑着点头,心中欢喜。

  “好好好,让皇上费心了,哀家久闻一心大师乃得道高僧。

  若皇上能与高僧一同为哀家祈福,更是哀家的福气。”

  稍坐了片刻。

  太后意欲起身,王福海赶忙递上拳头,让太后扶着。

  “时间不早了,哀家乏了。”

  太后扶着王福海走出了殿。

  本是一张笑脸的皇帝,在太后出殿的那一刻,收了笑。

  不笑的皇帝,竟有几分威严。

  “立刻宣柳行舟进宫见朕!”

  皇帝压低了声音吩咐跪在殿下的小太监。

  大约两盏茶的功夫。

  神侯已到了皇帝休息的殿内。

  皇帝在气定神闲地练字。

  “臣柳行舟参见陛下。”

  “平身吧,柳爱卿,一心大师要来京城之事你可知晓?”

  “臣知晓。”

  皇帝将自己准备微服私访的计划,告知了神侯。

  神侯垂眸思考,眉头微蹙。

  “臣以为,恐生事端啊!如今太后梁王一派怕是蠢蠢欲动。”

  皇帝登基不过两三年,朝中势力还不稳固。

  因此才会有京娇堂这样的秘密组织。

  而太后,明面上与皇帝母慈子孝,但始终不是亲生儿子。

  当年立太子,先帝在梁王与他二人中,选择了后者。

  此事,太后怎可不介怀。

  如今,不过是维持表面的平和罢了。

  “陛下,京娇堂近日又整顿了多名忠心动摇之人。”

  “朕已知晓。”

  皇帝运笔收势,四个大字写成。br>
  “爱卿,看看朕这字如何?”

  ——厚积薄发

  神侯细看,确实字字苍劲有力。

  只是神侯心里放不下的,

  还是皇帝要微服私访的事情

  ……

  “你们听说了么?一心大师要来京城了。”

  周生端着饭碗,坐到了众人身边。

  “一心大师?”

  陆九白没听过此号人物。

  “莫不是那个佛法无边的得道高僧?”

  “正是!”

  红衣歪着脑袋,嘴里吃饭的动作却没停。

  “听闻那一心大师,不光佛学造诣极高,在武学方面也是个奇才。”

  “他老人家云游各国,所到之处连匪寇都能心甘情愿削发剃度。”

  冯捕头说起这小道八卦可来劲了。

  “我听说啊,他能一个人打倒一个土匪团伙,几十人呢!”

  陆九白扒着饭,对于他们的不实消息充耳不闻。

  他心里想着的是如何有机会能去清严寺。

  盛复毒发危在旦夕,不能再拖了。

  “一心大师这回来,要暂住清严寺。”

  这句话抓住了陆九白的心。

  “清严寺?”

  “哎呀,臭小子,你在呢?你半天不出声,我还以为你不在呢!”

  冯捕头一脸震惊看着陆九白。

  “是啊,一心大师暂住清严寺,也不知道咱哥几个有没有福气去看看。”

  红衣说着,放下了碗筷起身,比划一下。

  悄悄告诉众人,一心大师的武林绝学是“游龙云手”。

  ……

  饭毕,陆九白在思考。

  如何能进到清严寺中,见到玄冰火莲呢?

  清严寺好歹是高僧众多的灵寺,总不是说看就看,说给就给的。

  这方法还得从长计议,不是易事。

  就砸陆九白思考对策之时,一阵脚步声,神侯回来了。

  神侯召集了众人在后院,扫视了一圈,脸色有些凝重。

  神侯随即开口。

  “你们几人,立刻回房收拾行李!”

  收拾……收拾行李?

  四人面面相觑。

  这是六扇门营生不好,要裁员?

  “事关重大,快去收拾好细软和一些随身的行李。”

  见无人行动,神侯再次发话。

  等众人出来,神候吩咐,

  “明日,陆九白、周生、红衣出发,护皇上微服私访清严寺!”

  一听是去清严寺。

  几人面上有了喜色,陆九白更是可以光明正大进入清严寺。

  可冯捕头皱了眉。

  “神侯大人,您看我……”

  听到去清严寺的名字里没有自己,冯捕头还是很失落的。

  “你,我另有安排,比他们更重要的任务。”

  神侯看出了冯捕头的沮丧。

  当然,另有安排可不是安慰他的。

  ……

  当佛门净地的钟声再次响起。

  众生喃喃,佛经萦绕着整个清严寺。

  佛堂内,一个大胡子的光头盘坐于堂上。

  正是方丈——了尘大师。

  了尘大师左手为掌,持一串佛珠立于胸前。

  右手敲一木鱼,给小和尚们讲经。

  下面的小光头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

  但其中有个小身影左摇右晃。

  “哐当”一声,倒在了前面小和尚的腿边。

  “了凡,快醒醒!”

  前面的小和尚吓了一跳,赶紧推推这个倒下的和尚。

  周围的小和尚看到,都捂着嘴偷笑。

  方丈发现了下面的骚乱。

  “咳咳,发生何事啊?”

  此时叫了凡的小和尚被推醒了。

  一脸茫然地从地上坐起来。

  用正在变声的嗓音高问。

  “啊?开饭了?”

  旁边的小和尚们都低着头不敢作声。

  这摇头晃脑的小和尚才看到堂上,

  那大胡子方丈正怒气冲冲盯着自己。

  了凡赶忙合十双手,低头念了句佛偈。

  “了凡!你成何体统!”

  方丈重重敲了两下木鱼。

  “佛堂众地,让你们潜心学习,领悟佛意。

  是让你用这大好时光给我打瞌睡?”

  叫了凡的小和尚局促地站起来。

  目光不敢与方丈相迎。

  “你给我过来!”

  方丈说着起身拿了竹条。

  下面的小和尚纷纷惶恐吃惊。

  “了凡又要挨打了。”

  “方丈会不会对了凡太严格了,好歹是小活佛,也不给个面子。”

  “嘘,小心连你一起打。”

  交头接耳了一番,小和尚们都不敢再说。

  了凡移步到堂下,看着方丈的竹条发问。

  “敢问师父,是何原因了凡要挨板子呢?”

  “众人学习佛经,而你睡觉。”

  “那佛经,我五岁时早已学会,如何不可睡觉?”

  方丈动了动嘴唇,顿时没了话说。

  这叫了凡的小和尚自小就佛缘深、通事理。

  四岁识字,五岁背佛经,六岁就已经可与高僧论佛理了。

  是这清严寺的“小活佛”。

  这名号可不是自封的,是上一任圆寂的方丈在位时点化的。

  在清严寺中人人都喜爱这小活佛。

  “我是你师父,你坏了规矩该打,还用与你商量不成?”

  小活佛自然不服,奈何年纪尚小,无法与方丈抗衡。

  趴在地上撅起屁股,边挨打边开口。

  “佛曰,众人放下皆可成佛,你年岁已高,还成不了佛,

  就是你有执念,你放不下!”

  听到这话,方丈下手更狠了,猛猛抽下竹条。

  “你是师父,你打我,若论辈分,我是受过点化的活佛,

  你哪里有资格斥我动我!”

  二十板抽完,方丈拂袖离去。

  十二三岁的小少年满脸泪痕。

  不顾屁股的伤痛,翻身盘腿坐在地上,闭目诵经。

  小和尚们心疼地看着了凡。

  此时方丈禅房外,响起了敲门声。

  “方丈大师,寺中收到了消息,一心大师预计两日抵京。”

  来传话的和尚,规规矩矩给方丈先行了礼。

  “两日?那时间不多了,快叫人安排最好的厢房!”

  传话的和尚又行了礼转身出去。

  一时间,清严寺里热闹了起来。

  打下手的小和尚,跑去竹林里摘了最新鲜的两片竹叶。

  插在玉瓶中做个摆设。

  大胡子方丈也拿出了自己最华贵的袈裟,

  这袈裟上一次拿出来,还是新帝登基之时。

  一晃,已两三年了。

  那是的新帝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

  如今……

  如今的帝已不新,甚至懂得了很多当政的道理。

  贵气的少年打扮为普通公子哥模样。

  身后跟着的三人,乍一看很不好惹的样子。

  左边一个红衣少女,似有二八年华。

  身材娇小,唯一不好惹的地方,就是她背上那柄大刀。

  足足比她还长上二尺。

  右边是一个一脸正气的公子,走路脚下生风。

  左侧腰间悬挂一佩刀,一看就是江湖义士风范。

  而中间这位,没有武器,看起来也不是很强壮。

  眉眼间风度不凡,气质清冷,面上看不出表情。

  若说前面那位是贵气的主子,后面三人是随从。

  可左右之人更像是在护着中间这位公子。

  山林中并不是只有这四人。

  毕竟皇帝出行,这阵仗也不能太小。

  他们前后各五十步的距离。

  分别有两队宫中的禁军,同样也是便服乔装。

  为的就是给皇帝开道、断后,护主周全。

  “这清严寺,可真是让朕好走啊!”

  皇帝明显对步行心怀不满。

  “那马车究竟还能不能修好?”

  “回禀陛下,马车已经安排人去修理了,属下这就再催催。”

  禁军首领说完便闪了身去看马车。

  要不是马车半路坏了,皇帝这龙体也不至于在山中徒步。

  又走了几步。

  “陆九白。”

  “臣在。”

  皇帝累了,站在半道上和他们聊天歇歇脚。

  “他们两个武功盖世,上山不累朕能理解。

  怎么你一介书生,上山也不气喘?”

  陆九白顿时愣了愣,不气喘。

  “回皇上,许是六扇门平日操练频繁,臣体力增加了不少。”

  这皇帝,问这奇怪问题,让我怎么说?

  我说对,不气喘,因为我练了《兰息心法》,是你没有的。

  是前朝秘籍,我跑十里地都不气喘。

  当然,这不能说。

  听了陆九白的回答,倒也合理,皇帝点点头。

  突然,山林中迎面刮起大风。

  三人上前挡住皇帝,以袖掩面。

  红衣警觉,在风中睁开眼睛。

  她虽没有看到什么。

  但真切感受到,

  这风里刮来的竟有

  一丝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