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南宋:我,岳飞之子!反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吾王果然有圣君之资
  “徐庆倒是命大,竟然没有被炸死。”岳云看了南边送来的消息之后,有些可惜,若是能够长江中炸死徐庆,岳云便有一定的把握将那七千人马中的大部分弄到自己碗里面来,而徐庆只要还活着,这事就很难做到。

  岳云略一沉思之后,问道:“岳小飞带领特战营如今在何处?”

  旁边蓝梦婷连忙说道:“回禀王爷,岳小飞带领特战营五百人乘船走海路,已经于五日前从长江入海口直接前往扬州附近。”

  “算算日程,刚好能够在扬州境内追上徐庆一行七千人马。”

  “特战营组建时间太短,虽然都是高手,但是与大批军队野战的经验还是少了一些。”岳云嘴里面说着,略一沉思,提笔在身前桌案的宣纸上写了十六个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蓝梦婷伸长白皙修长的脖子看着岳云写的字,并且念出声来。

  不等蓝梦婷琢磨这十六个字的意思,岳云墨迹吹干,将宣纸拿起递给蓝梦婷,并吩咐道:“派快船将这十六个字交给岳小飞,就说这是本王给他们特战营灭杀徐庆一行七千人制定的战术原则,只要他们能够领悟这游击战十六个字的精髓,并且灵活运用,再加上火药包的威力,就一定能够灭了徐庆的七千人马。”

  “对了,再告诉岳小飞,徐庆既然没有被万俟楔和胡建东给炸死,后面行事肯定非常警惕,而且徐庆本人也是沙场经验丰富的大将,那七千人马也是强军,让他们千万不要轻敌。”

  蓝梦婷小心翼翼的将宣纸卷起来放好,神色肃然的说道:“妾身这就安排人以最快的速度,将王爷的十六个字指示和王爷的提醒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岳小飞手中。”

  说完,转身大步离去。

  “王爷于相公和杜先生来了。”蓝梦婷刚走一会儿,门口的护卫恭敬禀报。

  岳云眼睛一亮,说道:“让他们二人进来。”

  ……

  “前几日让你们二人各自准备一篇在《天下新闻》报纸上以贺君署名发表的文章,都准备好了吧?”互相见过礼之后,岳云给于少秋、杜春风赐座,然后直接问起今日叫他们来的正事。

  “老臣已经准备妥当,请王爷审定。”于少秋从袖中拿出一个卷轴,双手递给岳云。

  杜春风也拿出一个薄册,双手呈上,恭敬说道:“王爷,卑职也准备好了。”

  岳云伸手接过二人写的文章,仔细看了起来。

  于少秋写的文章题目是《土地兼并之害》,整体包含三部分内容。

  上篇是:“伪齐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远超宋廷之始……”

  中篇是:“均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

  最后则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而杜春风写的文章题目是《吾贺氏愿开先河以抑土地兼并之害》

  “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

  “宿豪大猾,横恣侵渔,致使百姓弃田宅,鬻子孙,荡然逋散,转徙就食,行者甚众……”

  “望镇北王殿下令百官集议,参酌古今之官,凡所占田,约为条限……”

  “今吾贺氏愿献出三万亩良田,用于官府试点、寻此顽疾良药……”

  “不错,于相公和杜先生都是大才,本王得你二人相助,是本王之幸。”岳云仔细看过两篇文章之后,微微颔首,表示满意,顺便表扬一番,这是上位者能够始终抓住下面人心的基本操作。

  于少秋和杜春风眼下勉强算是他的左膀右臂,从这两篇文章表达的意思来看,二人准确的领会了他的意图。

  “杜先生等会儿带着这两篇文章,亲自找朱松商议,署名为密州贺氏族长贺君,在明日《天下新闻》头版头条上先刊载于相公这篇文章,三天之后下一期头版头条上再以贺君署名刊载你这篇文章。”

  杜春风连忙恭敬说道:“卑职明白。”

  “本王想了一下,光是这两篇文章还不够。”岳云又吩咐道:“杜先生亲自负责,再找一些拥有田地至少千亩以上的地主乡绅,想办法以他们的名义再发表一些类似文章加以跟风,营造氛围。”

  杜春风笑道:“卑职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想到了这一点,刚才正准备给王爷禀报,这几日卑职已经准备了十几个小地主,威逼利诱之后已经说好。”

  岳云微微颔首,表示满意,这等事情交给杜春风,的确不用担心。

  岳云又对旁边于少秋说道:“于相公,本王让你寻找精通农耕之事的人才,此事做得如何了?”

  于少秋恭敬说道,“老臣正要向王爷禀报,已经寻到七名精通农耕之事的人才。”

  岳云眼睛一亮,惊喜道:“哦!这七人现在何处,带来见本王。”

  “吾王果然有圣君之资。”于少秋见岳云对此事如此重视,心中暗赞一声,恭敬说道:“他们就在殿外,现在就可宣他们进来。”

  岳云立刻喝道:“来人,宣殿外七人进来。”

  看着下面人去叫人,杜春风略一犹豫说道:“王爷!卑职以为,以王爷之尊,如今又是日理万机,于相公寻找的这七名擅长农耕之人并无资格让王爷耗费时间亲自接见。”

  岳云摇了摇头,说道:“三农之事关乎一切,是本王治下头等大事,不可不重视。”

  关于藩国未来前景,岳云自然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但苦于手中无人才,只能一边布局,一边挖掘寻找能够做事的人。

  在岳云的战略布局中,三农之事是基础。

  粮食安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就算他将商贸搞得再发达,一旦与宋国朝廷、北边的金国开战,就算有再多的钱,粮路也会立刻被切断。

  更何况连百姓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前线打仗,后方岂能稳定,更别说发动战争所耗费粮草之巨,岳云岂能不知。

  但如今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在勋贵、官员和豪强、地主们手中掌控,大半农民是这些人的佃农。

  所以,按照岳云的计划,先必须解决此事。

  但此事注定不能以快刀斩乱麻,只能威逼和利诱同策图之。

  岳云吩咐国务府农事部的人做过一个治下六州一府关于几种主粮的亩产调研,拿出了一个报告。

  发现这年头粮食收成一家与一家之间相差很明显,一地与一地之间相差都很明显,更别说这其中能够改良的地方还有很多。

  会务农的、掌握了其中一些诀窍的,每亩地产粮就多。

  懂得培养优良种子的,种出来的粮食产量就多。

  知道育肥农田,将下等田逐渐培育成上等田的,粮食越种产量越多。

  而这年头人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喜欢将自己的技艺秘而不宣,当成传家宝。

  岳云一方面要从制度机制和顶层设计层面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让自耕农和自耕田占据治下农田绝大多数的同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提升粮食亩产量。

  这件事情做好了,不光是解决温饱问题,还能够配合其他策略,彻底解决土地兼并这个数千年的顽疾。

  而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岳云准备以朱熹带领的各个领域能工巧匠为基础,建立格物研究院。

  再以格物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盖满军工厂和民用工厂,振兴手工业、甚至是工业,解决生产资料过甚、而生产力不足,导致小农经济下广大百姓缺乏足够应对天灾人祸的能力。

  经历后世正统教育的岳云岂能不知道,生产技术、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是劳动者的三要素,而他要解决的就是这三要素。

  然后以海外贸易这个高利润为开端和切口,以雄厚的商业资本对大宋、金国、西夏、高丽、倭国、南洋等东方各大经济区中一些行业的进行垄断收割。

  与此同时,便是结合后世职业军人的优点,将军队结构科学、精细、合理和职业化。

  最终实现粮食自足化,生产力达到一定工业化,商业真正的出口化,而军队则是强悍天下。

  而他要达到这四个大的目标,必须要以农为本,以粮为纲,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这个道理。

  粮食安全是实现后面三个目标的基础。

  所以,岳云这些天的心思大半都放在三农问题上。

  而杜春风虽然已经这年头人中俊杰,甚至是岳云左膀右臂,但显然八百多年的鸿沟远不是天赋和经历所能弥补跨越的。

  因此,杜春风此时心中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只是面对威严越甚的岳云,他不敢将心中的不同意表露丝毫。

  杜春风虽然掩饰的很好,但岂能逃得过岳云的眼睛。

  对于杜春风有这样的想法岳云并不奇怪。

  但是,杜春风明明有不同看法,却不敢继续说下去,这一点让岳云心中有些感慨。

  随着他身份、地位、权威的不断提升,时至今日,好多时候只要他愿意独断专行,便没有人敢违背。

  这样的现象自然不是好事,要知道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当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对君王或者领袖过于个人崇拜的时候,是很容易出现一些极端错误。

  而他岳云只是拥有穿越者这个金手指的凡人,不是圣人,也不是伟人。

  更何况,即使是圣人或者伟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所以,若是想要建立的帝国长治久安,比历代封建王朝传承的更稳、更久一些,从上到下,从君王到每名小吏,都要有尽可能健全的监督司法机构。

  蓝梦婷的暗目司虽然已经独立出来,而且在他的授意下,已经开始布局对百官的监督,但这还远远不够。

  “行政和司法必须分开。”

  “负责行政的地方官员与负责司法的各级官员不能有直接的从属关系,更不能牵扯任何利益纠葛,必须是完全独立的两套体系。”

  “可惜眼下手中能用的人、能够完全信得过的人太少。”

  “很多事情只能从长计议,没法立刻推开。”

  “建立独有的官吏培养学院和体制机制迫在眉睫。”

  “李清照终归是女人,这年头墨守成规的一些固有理念不得不考虑,强行扶其上位,恐怕会影响此事推进成效。”

  “朱松的人品倒是足够了,但是威望和才能又差了不少。”

  心中念头转动间,于少秋搜寻来的六名农耕人才已经被带了进来。

  “草民拜见王爷。”六名农耕人才神色激动、紧张,甚至有些无措和畏惧的向岳云跪了下去。

  整个过程,甚至都不敢看岳云的脸,更不敢与岳云对视。

  没办法,这个时代世家豪门、勋贵官员与平民百姓之间等级异常分明,勋贵官员各种夸张的特权,平民百姓遭遇各种骇人的不公已经是常态。

  即使是后世最底层的小职工面对一个大单位的一把手,都会紧张、激动,甚至还会有畏惧,更何况是这年头普通百姓面见他们的君王。

  这其中只有一个原因……他们眼前之人决定着他们的命运,甚至决定着他们的乃至一家人、全族人的生死。

  “这便是权势的恐怖之处……”

  这是岳云成为藩王之后,第一次正式的接见这样寻常百姓。

  此时,看着六名农耕人才的激动、恭敬和畏惧到极致的神色,想起刚才杜春风这样的左膀右臂都开始对自己拘谨,岳云心中越发感慨。

  “起来说话。”

  “谢王爷!”

  六个人站了起来,但依然低着头,不敢看岳云。

  岳云皱眉道:“都抬起头来。”

  六个人立刻抬起头来。

  岳云这才看清这六人的容貌和肤色。

  这六个人倒与他这些天在出城见过的那种面黄肌瘦、神色麻木的百姓不同,一看就知道至少能够吃饱饭,甚至有三个人一看就是典型的富户或者小地主。

  岳云微微一想,便感觉这才正常。

  毕竟会种田的人、农耕方面能被于少秋认定为人才的人,即使没有自己的自耕田,给别人家当佃户,那也是最优秀的“员工”,与普通的“员工”相比,肯定有一些优待才是。

  “尔等六人擅长农耕之事?”岳云深知与这些做实事的人废话越多,反而会给对方造成没必要的困惑,所以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六个人一听,神色中的紧张、激动和畏惧之意都消散不少,都想说话,但又不敢第一个说话。

  岳云见此,又说道:“从左往右,依次说说你们都擅长什么,说说你们的经历,再说说你们耕田务农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嘴里面这样说着,岳云隐隐有一种在前世的时候曾经亲自面试引进人才的错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