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貂蝉我先扛走了>第96章 巧干蛮干,“杀熟”典范
  刚才还在为“立于危墙之下”又无处可去而担心。

  马上就有一块大馅饼从天而降,差点被刘备给砸晕。

  真是想要睡觉,就有人送妹子来……错了,是关羽、张飞就会自己过来。这太史慈来得真是来得太及时了。

  也难怪刘备会破涕为笑,高兴得几乎手舞足蹈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去,便是刘备好运的开端…………“没有孔北海,世间不知有刘备”。

  后世的人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

  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选择的对错,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刘备从一介卖草鞋的小贩,发展到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固然跟他的眼泪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选择!

  刘备的一生中,经历过最为关键的八次选择。

  这八次选择分别是:投奔公孙瓒;救援孔融;投奔陶谦;投奔曹操;投奔袁绍;投奔刘表;联吴抗曹;最后假借帮刘璋打张鲁,兵围成都,夺了刘璋的益州。

  而在这八次选择中,最重要的一次,便是在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上,毅然不顾公孙瓒的死活,跑去救援孔融。

  关于刘备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离开主战场平原郡,以及是否造成了公孙瓒在战略防御上的漏洞,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评说。

  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点是:虽然公孙瓒对刘备很重视,将平原郡国这种青州的门户让刘备来驻守,但刘备并不看好公孙瓒,并且已经预感到……如果再不跑路,便会有很大的危险。

  第二点就是:干得好不如干得巧。

  政治这东西就跟与女人恋爱一样,只知道蛮干是不行的。

  刘备就很明白这些道理。

  对刘备来说,跟着公孙瓒与袁绍死磕,那是“蛮干”,这种“蛮干”,不但不会给刘备带来什么好处,还有兵败身死的危险。

  但是去救孔融,却能弥补自己名声不足的短板,这是“巧干”。

  东汉末年是一个非常重视名声的时代。

  袁术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虽然这话有贬低刘备之嫌,但却说出了家道中落、织席贩履为生的刘备的苦恼之处……名声不显。

  而救孔融刚好可以提升刘备的名声。

  孔融不仅是大儒,最重要的还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独尊儒术的汉朝,对孔子的后人极是尊崇。孔融四岁的时候,由于家中梨很多,吃得快要吐了,就将最大的梨让给别人吃。

  这么屁大一点小事,寻常人家的小孩干得多了,我昨天还看到一个两岁的小孩,将他含在嘴里的棒棒糖拿出来,塞进了他老爸嘴里。

  但孔融不同,四岁时的一次让梨,就能让他名传天下。而刘备若是救了他,名声自然也会“蹭、蹭、蹭”的往上涨。

  所以,当孔融派人向刘备求援时,刘备说了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焉?”,然后,就不管正在龙凑与袁绍对峙的师兄公孙瓒,高高兴兴的去救孔融了。可以看出当时的刘备对于名声的渴望。

  当然,这也是刘备的一种本事。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刘备具有高度的战场敏感性和政治敏感性。

  战场敏感性让刘备早点跑路,从而规避了风险,逃过一劫。

  而政治敏感性,则让刘备得以扬名天下,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本领是“坑人”。逮准坑谁,谁对他好就坑谁。套用后世生意场上的策略,叫做“杀熟”。

  没错,就是“杀熟”!

  而刘备,堪你“杀熟”的鼻祖。其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杀熟”教科书,以供后世的商人研讨。看書喇

  没打过什么胜仗,保命全都靠关张。

  所有收留他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人不狠站不稳,这些,也都是乱世枭雄才具备的本能。

  ……

  言归正传,再说都昌城外的管亥,在拿到了王越的三千石粮草之后,便听从曹性的建议,一边往剧县方向派出五十里斥候和三千青壮阻敌,一边连夜挥军攻城。

  这一次,黄巾们都吃了些东西。

  也都恢复了一些力气,攻势比之前猛了很多。仗着人多势众,好几次都登上了城头。虽然也都被城上的精锐郡兵赶了下来,但城墙的防守,看起来已是摇摇欲坠。

  孔融心中慌张,几乎是将全部的兵力,全都调来了城头。不仅如此,还从城内抽调了五千青壮百姓用于守城。

  然而,半夜时分,王越在城外点了三堆大火。

  这是技战营发动的信号!

  早就潜入城内的一百多技战营将士,开始在城内四处放火,将城内搅得乱成了一锅粥,城头守军也为之大乱。

  此时,伪装成黄巾的曹性、李封、秦谊等人,也带着一百精兵和数百黄巾青壮,趁乱登上了都昌城头,杀散守军,打开了城门。早就守在外面的管亥,带着黄巾青壮蜂涌而入,终于将都昌城攻破。

  孔融大惊,在数百亲兵的保护下,从西门突围而出。

  ……

  管亥的黄巾进城之后,夺得府库粮草十五万石,又从富户家中夺得粮草五万多石。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大家都是喜气洋洋,开心异常。

  唯有曹性忧心不已,对管亥道:“刘备大军将至,还是快些打点行装,退入泰山,迟则有变,必致灾祸。”

  管亥知道曹性的本事,也意识到其中的风险,赶紧下令撤退。

  但是,这边才刚下令撤退,便有之前派出的斥候前来回报:“刘备大军将至,离此不足十五里!”

  曹性忙问:“三千阻敌之军何在?”

  斥候道:“已被击溃!”

  这就是黄巾的战力。三千青壮,扼守在道路险要处,仍然经不起刘备他们的一个冲锋。

  十五里,对于急行军来说,最多只需半个时辰。

  而这十万老弱妇孺要撤退,别说跑不快,就算是全部起程,将队伍在大路上拉开,那也得耗上小半个时辰。

  管亥见状大急,连忙下令道:“老人、妇人和孩童带着粮食先走,青壮随吾断后阻敌。”

  就这样,黄巾军们开始乱糟糟地上路了。

  王越和曹性,也带着一百多技战营和三百狼骑兵,乔装打扮成黄巾,留在了管亥身边。

  ……

  刘备的军队来得很快。

  但是,当刘备赶到都昌城外时,黄巾已经退到了离城五六里路的地方。刘备一边让人维持城内治安,一边派关羽和张飞带兵追击。

  不过,由于有曹性和王越等人在管亥身边,关羽和张飞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管亥带人且战且走,终于成功地退入了泰山山脉的群峰之中。

  而刘备,也找到了逃亡在外的孔融。

  孔融受了惊吓,又恐黄巾再来,便盛赞刘备之德,并请求刘备暂时驻扎在昌安县,给予丰厚的粮草,让刘备护得北海郡的安全。

  (备注:北海郡有十几个县,而且相对青州的其它地区,北海各县都比较富庶。粮草被抢之后,再征些粮草就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