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貂蝉我先扛走了>第137章 刘备来援,赵云逞威
  徐州郯城外,人喊马嘶之声,沸反盈天。

  战鼓和号角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

  曹操十八万人马重兵压境,兵分数路,横扫徐州。仅是攻打这郯城城外的曹军,人数就有八万多人。

  八万多人,郯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过,城内的陶谦仍有三万多人马。

  而且,由于曹操一路见村屠村、遇城屠城,使得郯城内的百姓极其害怕,遂纷纷组织青壮相助守城。

  凶暴强敌来犯,外部矛盾已转为主要矛盾。

  城内守军与百姓同仇敌忾,已是万众一心!

  这种情况下,曹操要在短期内攻破郯城也不容易。但是,曹操这次是发了狠,不仅没有暂缓攻城,反而又传出军令,将夏侯渊那支正在劫掠屠杀琅琊郡的军队,也招来郯城,使郯城的曹军达到了十二万人。

  曹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缺粮了。

  军中已经开始吃“人肉干”了。

  负责后勤的程昱,因为筹不到足够的粮草,已经在捕杀乡民,割肉熏干,以充军粮。

  十八万军队所需的粮草,所耗日巨。

  每天一人吃一斤粮食,就是十八万斤。去年兖州大旱,本就是缺粮,这次征伐徐州,虽然也抢到了一些粮食,但却并不足以维持军中开销。

  那陶谦也不傻,虽然一路败退,但却将周边城池中的粮草全都收进了郯城。来不及带走的粮草也是焚之一炬,绝不用来资敌。

  这是古代打仗的常识,进攻者,都想要以战养战。

  防守者则会想尽一切办法,不给敌军以战养战的机会。

  因此,就连商贾、豪强世家的一些粮食,也大部分都自愿或被自愿地运到了徐州防御能力最强的州治……郯城。

  曹操抢到的粮草并不多,而那些占领区的百姓,也是要吃东西的。

  没东西吃,他们会闹事的。

  没东西吃,也会不闹事的人,只有死人。

  所以,在曹操看来,为了节省粮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被抢光了的粮食的百姓干脆全部杀死。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徐州屠杀事件的真正原因之一。

  而现在将几乎全部的兵力聚于郯城,也是想要集中兵力尽快破城,缩短战争的进程,减少后勤的压力。

  ……

  这一天,正当曹操在高高的望车之上,看着自己的军以在奋力攻城时,有斥候队长来报:“西北方向十五里处,来了一支人马约八千余人,主帅乃是刘备。”

  才八千多人马而已。

  曹操并不是很在意。

  便又随口问道:“是敌是友?”

  斥候队长道:“咱们派出的斥候,只要靠近,便被围杀。”

  这就是说,是敌非友了。曹操点了点头,让斥候队长退下再探。然后对一旁的于禁道:“文则可带一万五千人马迎之。”

  于禁应了声诺,便下了望台,率兵离去。

  ……

  安排好这些之后,曹操并没有下令暂停攻城。

  这是不把刘备放在眼里。

  通常,攻城之时若是城外来了敌军,应该先停下攻城解决先击退城外的敌军,才会继续攻城的。但是,此时的曹操并不是很看得起刘备。

  刘备此前也没打过什么胜仗。

  虽有关羽张飞这种猛将,但兵力仅八千余人而已,自己有十二万人马在此,又怎么会怕他?看書溂

  所以,曹操也根本不怎么把刘备当回事。有于禁一万五千人马前去拦截,曹操放心得很。

  不过,这一次,曹操有些大意了。

  没过多久,便见于禁大败而归,而在于禁的后面,追来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骑兵。那为首一将,身着白盔白甲,胯下骑一匹白马,手中长枪随意挥洒,挨着死碰着亡,如入无人之境。

  烈烈招展的将旗上,绣着一个赵字。

  曹操惊问:“此何人耶?”

  一旁的校事府都尉满宠道:“此人乃是常山赵子龙也,本是公孙瓒部将。此前因兄丧而离开公孙瓒回乡,没想到却投了刘备。”

  “真良将也!”曹操赞了一声,又道:“恨不能为吾所用。”

  遂下令夏侯惇率一万人马上前迎战,又令乐进和李典各率一万人马从左右夹击。

  不过,就在此时,刘备、关羽、张飞也带着六千步兵杀到。关羽张飞各率两千人马护着两翼,而刘备则率中军紧跟在先锋赵云之后。

  那赵云极是勇猛,与夏侯惇激斗三十多招,一枪将夏侯惇战马刺伤,幸得亲兵相救,夏侯惇才逃得一条性命。

  前锋被击破,曹军稍稍受挫。

  刘备乘机带兵冲到城墙之下,一边背城拒敌,一边高呼守军开门。城上陶谦见状大喜,遂下令城头守军以弓箭掩护,然后打开城门放刘备入内。

  ……

  陶谦将刘备迎进郯城之后,非常高兴。

  传令设宴相待,又以酒肉劳军,为刘备等人接风洗尘。

  酒宴之上,陶谦又命糜竺取徐州州牧印绶,对刘备道:“老夫年迈无能,不能保境安民,连累徐州百姓受曹贼屠戮,实吾之过也。

  玄德勇毅,又是汉室苗裔,景帝后人;老夫情愿将徐州相让,请玄德休要推辞。老夫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

  关羽、张飞见状,都眼巴巴的看着刘备。

  不过,刘备却摇了摇头,起身离席而拜道:“备虽汉朝苗裔,然功微德薄,德才难配州牧之位。今为大义而来,对徐州……并无吞并之心。若举此念,皇天不佑!”

  陶谦见刘备执意不收印绶,只好作罢。

  而主簿糜竺则道:“如今兵临城下,该当商议退敌之策。待平贼之后,再议此事。”

  “正该如此。”

  玄德恭敬地说道:“备与曹操有旧,当先遗书于曹操,劝其解和;操若不从,再厮杀未迟。”

  于是,便写下书信一封,让人送与曹操。

  ……

  书信送到城外军营之时,曹操正在军中与诸将议事。

  接到刘备的书信后,曹操展眼看去,但见上面写着:“备自虎牢关外得见君颜,之后便天各一方,不及趋侍。向者尊父曹侯之难,实因张闿所为,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黄巾余孽扰乱于外,董卓余党李、郭等贼盘踞于内。愿明公先应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暴虐之兵以救国难,诚如此,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曹操看完大怒,将书信撕得粉碎,命斩来使。

  戏志才劝谏道:“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减少其戒备之心;然后进兵攻城,或可破城。”

  曹操从其言,遂不杀使者,并回书一封以惑刘备。然后下令各军暂缓攻城,养精蓄锐一个晚上,以待明日再对郯城发动雷霆一击。

  ……

  夜幕降临,由于曹军暂缓攻城,城外难得地恢复了宁静。

  静悄悄的,月光如水。

  洒在郯城之外延绵数里的曹军营盘之上。营盘里虽然火光错落,却也很是安静,只是偶尔传出一些巡哨的呼喝之声。

  东边,离营盘十里之外,一支上万人的骑兵正在踽踽靠近。

  人衔木,马束口,马蹄上也裹着厚厚的麻布。行进得很慢,唯恐闹出半点声音。

  这是吕布的军队。

  足足有一万骑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