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貂蝉我先扛走了>第243章 良策成堆,好谋无断
  不过,袁绍的谋士实在是太多了。之前逄纪的计谋不算差,沮授的谋划似乎更胜一筹。

  但是还有几位没发言,而且都是很有主见的智谋之士。

  谁都不希望别人立功!

  在沮授说完之后,许攸又站出来说道:“沮别驾之计虽好,但许某却有不同的看法。”

  袁绍点了点头,示意许攸接着说下去。

  许攸见状,便又施了一礼道:“吾图敌时,敌亦图吾。渔阳泉州偏于一隅。若吾军全力进攻泉州,吕布和公孙瓒只要直接从易京南下,便可断吾军后路。而且,此次受挫于易京,粮草辎重皆失于易水之北。如果后续粮草未到,也无力发动进攻。”

  沮授闻言,据理力争道:“兵贵神速。此处尚有八日之粮,用八万大军进攻渔阳泉州,何须八日?”

  “不妥。”

  许攸道:“自古以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真要缺粮,也可杀马就食!”

  沮授道:“只要夺下泉州,就算吃掉两万匹战马,也是值得。非常时期,当有壮士断腕般的决心,方可成就大事。”

  袁绍闻言,没有回复沮授的话,而是问许攸道:“子远似乎言犹未尽,只说了不可急攻泉州,却没有具体对策。若有良策,不妨说之。”

  许攸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江东与幽州,相距千里之遥。吕布既然来了幽州,就不会只在这里呆一天两天。那渔阳泉州就在那里又不会跑掉,早取几天和迟取几天又有什么差别?

  所以,依属下之见,不论是攻打易京还是攻打泉州,都得先等到粮草器械齐备,方为妥当。咱们不能打没有准备的战争,更何况此地就在河间国境内,要调集兵马粮草并不需要多少时日。

  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方为妥当。既然不冒险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又何必去冒险呢?”

  袁绍觉得……许攸的想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接下来,辛毗认为吕布不在江东,江东无主,应该给袁谭增兵十万,趁吕布不在江东之时急攻江东。

  而荀谌则认为,虽然吕布不在江东,但江东战船厉害,据淮河和长江而守,袁谭难以取胜。所以,在袁谭造出战船并练出水师之前,不宜与江东军交战。

  众人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

  袁绍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多谋而寡断。

  这就是袁绍的性格上的一个缺点。对于袁绍这种人,其实只需要一两个谋士就可以了。多了反而误事。

  身为人主,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决断力。

  打个比方:

  这就好像……读者朋友们跟女朋友们在一起。

  你女朋友都已经洗得干干净净在床上等着了。而你……你丫的却在床前站着不动,冥思苦想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出招。

  其实很多招式都是可以的。

  没有必要那么纠结。

  也没有必要想那么久。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用嘴时就用嘴,该出腿时就出腿,该出啥时就出啥。随性而为就可以了。

  你要是一直这样犹豫不决,不出手也不出腿,人家还不如去找隔壁王麻子。

  袁绍与曹操最大的差别,其实就在于“该出腿时不出腿”。

  也就是……决断力。

  想想看,如果是曹操处在袁绍这个位置,他会怎么干。

  ……

  不过,就在此时,突然!

  但听“砰”的一声巨响,有一人拍案而起,众人视之,乃是冀州主薄、有“河北一根筋”之称的……一根筋田丰。

  田丰大声说道:“主公谬矣!这都是曹阿瞒的奸计。”

  袁绍皱了皱眉,有些不悦。

  但还是耐着性子道:“元皓此言何意?”

  “此乃战略大局之谬!”

  田丰道:“在此之前,主公……北抚诸戎,南联曹操,只要专心对付公孙瓒一个敌人即可。而在用并州与曹操交换徐州之后,主公却要面对……四个敌人!

  这四个敌人便是:公孙瓒、吕布、袁术、曹操。

  公孙瓒本是主公的敌人,这就不说了。而吕布,若不是咱们换得了徐州,便不会有吕布援助公孙瓒的事情发生。

  袁术本来是主公的敌人,但此前并不与主公的领地相邻,如今主公占了徐州,徐州的彭城便与豫州相接。

  而曹操,曹操其实才是主公当务之急要解决的敌人。

  按原计划,主公打败公孙瓒后南下之时,需要面对的只有曹操一人,而现在,却变成了要同时面对吕布、袁术和曹操三人。这难道不是巨大的战略错误吗?

  依下官之言,当索还并州,将徐州交还曹操。然后与吕布修好。重新回到之前正确的战略。否则,被居心叵测的曹阿瞒玩于股掌之上,祸无日矣!”br>
  袁绍闻言,脸色很不好看。

  实际上,这种话田丰已经讲过好几次了。袁绍内心也有些动摇。但是,这种决定已经做出,再要反悔,岂不令人耻笑?

  倒不是担心曹操不肯交还并州。

  现在的曹操还不敢对袁绍有所违拗。

  而是袁绍好大喜功,丢不起这个人!

  “放肆!”

  袁绍终于恼了。站起身来,脸色铁青地说道:“今日天色已晚,各位暂且回去休息,待明日再议。”

  说罢,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向自己的私帐而去。

  一众谋士见状,也都唉声叹息,各自散去。

  ……

  当袁绍还在为接下来的战略而犹犹豫不决时,吕布和公孙瓒已经率军赶到了范阳境内。

  一共三万人马。

  吕布此前一战中的伤亡,已由公孙瓒补足,如今兵力仍是一万。

  公孙瓒两万。

  全是骑兵!

  之所以用全骑兵出战,是为了赶时间。

  兵贵神速!

  按庞统的谋划,是要在袁绍反应过来进而联络乌桓和鲜卑之前,便至少要将乌桓驱离范阳,然后挥师向西夺取渔阳和右北平。

  所以,这一战,关键就要体现在一个“快”字上。

  为了快速赶到范阳,吕布带上了此前缴获的那一万匹战马,使得麾下一万骑兵皆可以一人双马。

  公孙瓒也一样。

  公孙瓒本来就骑兵较多,只出兵两万,就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战马可供换乘。

  两支骑兵合兵一处,沿路换马不换人,仅用了一天一夜,便赶到了范阳城外大约十里的地方。

  到了这里,两支人马便停了下来,意欲略作休息后再继续前行。

  按计划,是吕布带一万人马先行,引诱兵力占绝对优势、又不善守城而喜欢野战的乌桓出城野战,然后,公孙瓒再突然杀过去夺下范阳城。

  不过,情况又有变化。

  才刚休息不到两刻钟,便又有前出的斥候来报:“范阳城北二十里处,有一支大军正在向范阳靠近。”

  “人马多少?统帅何人?”公孙瓒问道。

  “骑兵五千,步兵两万。”看書溂

  斥候道:“主将乃是阎柔!”

  公孙瓒点了点头,喝令斥候再探。然后对吕布道:“必是阎柔得知袁绍大败,唯恐吾军夺了范阳,而前来协助乌桓的蹋顿守城。”

  说完,脸有忧色。

  因为此前定下急袭范阳的策略,乃是因为胡人不善守城而喜欢野战。但是,若是让阎柔率兵入城,那就麻烦了。

  范阳乃是有名的坚城。

  “固若金汤”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范阳城。有阎柔的数万汉军据城而守,十万大军也未必攻得下来。

  情况有些不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