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就看着陈旺一点点慢慢把钱都塞在了荷包里,陈旺对着杨氏说道:“这几个包明儿咱给几个儿子,我看我身体不算中用了,但是咱还是不想着分家,把钱给他们,你后面也安生,咳咳······”

  边说边咳嗽,杨氏赶忙给他拍拍背,让他赶紧再喝点水润润。但陈旺只是摆摆手,示意不用。继续说道:

  “我要是走了,临走前一定要给你安顿好了。知道你不想和老大过,想着你生了三个呢,咱家孩子都孝顺,老二家的张氏憨,没心眼子,原本你和老二过是最好的,但是咱抢了瑞哥儿给万哥儿,难保李氏会不会有气。你也别去那边了。

  老三人精,他孩子多,事情也多,我怕你后面也麻烦。老四倒是好,也贴你心,就是孩子太小了。老大那边有瑞哥儿,你去和他过也好,他是你的亲重孙子,咱俩一起养大的他,你也放心他绝对会孝顺你,你要不就跟着瑞哥儿,要不就是老四那边,后面会安生点。”

  陈旺这几日心里想的太多了,但是还在担心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就是陪伴了半辈子的老妻,一个就是自己一手养大的,还没有成年的陈瑞。

  把手里的几个荷包都给杨氏,让她放到了柜子里后,陈旺又打开了另一个盒子。指着盒子里的东西,说道:

  “咱家那些都分了后,儿子们也不会对你不孝顺,咱们孩子现在都是好的,但就怕后面变坏了,我也多给你点依靠,让他们知道你有私房,你把持好了,千万不能被儿孙们哄骗了。”

  陈旺知道人心易变,他几个孩子在年少的时候哪像现在这样有自己的心思。杨氏年纪也大了,还是要稳妥些好。继续道:

  “这箱子你也知道,咱从战场上下来,皇爷给的奖赏和我当年战场上抢的那些,前些年给儿孙们的金豆子就是这儿来的,里面还有二十两的白银,就都给你保管着,哪个孩子对你好,你就手头漏一点给他。

  里面还有个金镯子,那是我当年破城的时候抢来的,你要是能看着瑞哥儿娶媳妇,就把这个给瑞哥儿媳妇,算是我这个太爷最后的补贴。”

  听着陈旺这个时候竟然是给自己和陈瑞打算,杨氏心底一酸,但是毕竟现在陈旺人还是好的,她便压下心底的难受,说道:“唉,我听你的,你也别瞎想,说不定能亲眼看着瑞哥儿成亲呢,你得好好养身体。”

  陈旺听了只是摇摇头,自己身体自己清楚,从战场上下来还安稳过了这么多年,和旁人比已经是好太多了。只是可惜的就是没看到陈瑞娶妻生子。他念念不忘陈瑞出生前的那个梦,觉得陈瑞后面定有大出息,只是自己看不到了。

  这天夜里他和杨氏又说了一些才睡下。现在杨氏去拿的就是昨天他们商量好的几个荷包。

  陈旺指着桌上的荷包说道:“我和你娘商量了,咱们年纪也大了,枝姐儿和谷姐儿出嫁后,家里没啥公中要出的了,就把家里还有的银钱都分给你们,你们要是有想做小买卖的,或是想养些东西的,尽可以拿着这钱使,我和你娘就留了点贴身的,这钱就是你们以后能分得了。”

  虽然嘴上推辞了,但是大部分人的眼睛都盯着鼓鼓的荷包了。众人一看是四个,当然明白是按着房头数分的,只是不知道能分到多少了。

  就听到陈旺说道:“咱家也不避着媳妇们了,按理说老大应该多分点的,但是他兄弟们多,就当是怜惜他兄弟们,我就均分了,每个荷包内大概有二十几两银子,算是我们这个做爹娘的没亏待你们了。以后你们挣上来的也不用交了,家里柴油米面的大部分也可以自给自足,也不花几个钱。”

  底下的媳妇们一听都惊了,陈家一向不告诉她们家里有多少家私,她们只知道陈家田地算是多的,但是没成想这次陈旺只是分个现银都这么大手笔,二十几两每家,还有田地和县城店铺的,若不是家里人多,分下来就少了,陈家的家底若是只传一户,甚至不输给县城的中产了。

  男人们也没想到银钱能均分,倒是喜出望外。陈才更是,他和李氏二人这几年在县城看了很多,已经有想做的小本生意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法弄,而且挣钱了还得上交给陈旺,陈才便放弃了,现如今陈旺放开了限制,还给了每户人家的银钱,陈才和李氏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明了对方的想法了。

  陈瑞则像个局外人,他对这个是真的不在意,从他读书开始,就是陈家花钱的大头了。光他用的笔墨纸砚,每年就得花十两有余,加上束脩、要买的书和他白天在县城吃饭使的钱,光是供一个他读书,每年陈家就得花十五两。

  这还是陈瑞用的极为节俭的情况了,只能说读书不是穷苦人家可以付出的事情,若不是皇爷的赏赐,陈旺当年谋划陈瑞读书会更艰难。

  何况陈万老早就和陈瑞说了,只要陈瑞能继续往上读,怎么着都会供上去。陈瑞现在是长房的,就算陈旺还算想着一点其余几房,长房先天就能继承陈家一半有余,供一个陈瑞还是可以的,更何况陈旺最偏爱的还是陈瑞,分家的时候不会考虑不到陈瑞读书的情况。

  陈瑞现在的心思除了陈旺的身体,就是学业了。他最近还得试试郭家的私塾,如果真的能通过,就能往深了读,徐夫子说如今的陈瑞就可以去考县试了,不过陈瑞如果能进郭秀才名下,说不定能直接考上府试成为童生。

  而徐夫子如此着急要送陈瑞去郭家的原因还有就是自己也要去忙着考院试了。这两年陈瑞逐渐能自己理解书本内容后,提出的问题徐夫子都很有启发,正好今年院试,徐夫子就打算再去试试能否考中秀才。

  而他教的其余的孩子的水平,他还能应付过来,只有陈瑞,徐夫子就想赶忙将他推荐到郭秀才那边,别耽误了孩子。

  就算对于家产没什么概念,陈瑞也知道家里不比县城那些富户子弟,更是努力读书,而现在从徐夫子的态度来看,陈瑞的努力没有白费,只要能进郭秀才名下,童生就有望了,再读个几年,更是能把秀才读出来,陈家就可以由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