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游戏竞技>大秦:从小说家到帝师>第175章 毁粮
  秦王政十三年的开春,对于赵国来说便不是一个好的年头。

  从去年恒齮、王翦分别率领两路大军征伐赵国,对赵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好不容易李牧击退恒齮,大破十万龙虎骑兵。

  可惜的是苏念到达平阳,整顿龙虎骑兵残兵,随后征召新兵,进行训练、补充。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短暂的训练之后,秦王政十三年初,也就是十二月(秦历,以每年十月为一年最后一个月),借助于漳水结冰,苏念率领龙虎骑兵针对肥城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尽管这些龙虎骑兵战力下滑,但在苏念的指挥下,依旧是对肥城的李牧造成了极大的牵制。

  到了后来,李牧已然是看得出来苏念这是将李牧率领的赵军当成了淬炼新军的火焰。

  在连绵不绝的交战之中,李牧也曾率军主动出击。

  苏念打仗,与李牧相同,甚至于犹有过之,将打呆仗结硬寨发挥到了极致,稳扎稳打,不留丝毫破绽。

  这等情况下,李牧即便取得胜利,也根本无法对苏念造成重创。

  双方从秦王政十三年开年一直纠缠到了现在。

  春日初临,和煦的阳光洒落在漳水两岸。

  龙虎骑兵经过半年的战火淬炼,虽然还比不上巅峰时期,却也称得上一声精锐了。

  苏念打马走在士伍中间,迎来了士卒们敬畏的目光。

  苏念练兵,与当初训练陷阵军的时候别无二致。

  他与士卒同吃同住,赏罚分明,故而士卒对他亦是敬畏交加。

  穿过军营,来到了漳水河畔。

  对面是严阵以待的赵军。

  初春以来,漳水冰面破碎,赵军每日都在尽心尽力的护佑百姓能够耕地播种,然而苏念根本不给这个机会。

  他也不杀戮百姓,只是纵马踩踏田亩,使得黔首百姓的耕种付之一炬。

  “将军,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击破李牧,对岸的赵人百姓只怕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徐弦蹙眉说道。

  如今他与曹豹已经是龙虎骑兵的副将,辅佐苏念掌控龙虎骑兵。

  如果说曹豹是一个猛将,那么徐弦就是一个智将。

  徐弦的话语不错,眼下他们阻碍了赵人耕种,确实削弱了赵国的国力,可一旦他们击破李牧,攻陷肥城等地。

  那么这些赵人缺少粮食的麻烦立刻便转移到了苏念的身上。

  苏念要的是占据肥城,而非是劫掠一番便直接撤走。

  要想稳固统治,他就必须要治理好麾下百姓,没有粮食的赵人,他也必须赈济。

  除非他能够狠得下心将所有人都杀光。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牧没有那么容易败,而且赵国还有粮食赈济百姓,只看赵国愿不愿意拿出来了。”

  苏念勒紧缰绳,带着徐弦、曹豹等人返回军营。

  漳水北岸,肥城。

  大将军府,李牧神色严峻,因为苏念的不断骚扰牵制,使得眼下的他们粮食播种面积起码少了三成,等到收获的时候,缺少三分之一耕地的他们会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

  军队的粮食还可以由邯郸调动,但百姓就惨了。

  司马尚道:“这巨大的粮食缺口,会对我们的实力造成极大的打击,好卑鄙的苏念。”

  司马尚恨声骂道,显然对于苏念的做法十分不满。

  李牧却摇摇头,淡淡的道:“双方乃是敌人,这种事情很正常,谈不上卑鄙,难不成他还能眼睁睁看着我们耕田种粮,好日后与他继续作战?”

  “换个方向来说,你看苏念可有让对岸百姓在沿河田亩耕种?”

  司马尚蹙眉道:“好像.....没有。”

  “那是因为苏念知道本将也会派人去阻碍他们,所以他干脆利落的让平阳等地的百姓舍弃了沿河田亩,说起来他的损失也不少。”

  “只是大秦国力雄厚,赈济这些灾民不是多难的事情。”

  李牧虽然说的轻松,可眉宇间也满是担忧。

  他不担忧苏念打过来,他担忧的是苏念可以赈济百姓,他却拿不出粮食赈济百姓。

  他几乎可以想到让朝堂上的赵王迁与衮衮众臣拿出粮食赈济百姓的困难程度会有多高。看書喇

  “司马将军,今年的军粮多要一半。”

  李牧忽然说道,司马尚却猛地一愣,他追随李牧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于李牧的想法很容易便猜测出来。

  “将军,这样对你很不利。”看書溂

  “一旦被人发现,会成为攻讦您的借口。”

  多要一半的军粮显然是为了赈济百姓。

  可这种做法也无疑会成为朝堂上反对李牧之人的攻讦借口。

  李牧不以为然,嗤笑道:“那也没有办法,他们愿意攻讦就攻讦吧,这些百姓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到时候苏念一声令下,投降有饭吃,百姓们怕是都会丧失掉抵抗之心。”

  司马尚道:“将军完全可以要求他们出粮赈济,而不是以军粮的方式去要。”

  李牧看着司马尚,目光惊讶。

  司马尚不明所以。

  李牧笑道:“好,那就试一试吧。”

  他挥毫泼墨,很快便写下了奏疏,让司马尚派人送去邯郸。

  司马尚派人加急送去邯郸。

  十天之后,赵王迁的诏令传来,只有两个字。

  “不准。”

  司马尚吃惊不已,他找到李牧,很不理解。

  “将军,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苏念要借助于粮食来打击我们的抵抗之心,为何王上不准赈济?”

  “莫非是没有粮食?”

  李牧看了一眼诏令,面上没有丝毫的惊讶之情。

  他早就想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

  “邯郸有粮食,自从邯郸之围后,我们便一直有积攒粮食在邯郸的习惯。”

  “况且肥城百姓才多少人,赈济他们需要的粮食不多。”

  “那为什么王上不准?”

  司马尚愈发奇怪,明明有粮,却不愿意拿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牧仿佛胸有成竹,看着司马尚,语带嘲讽:“因为王上与朝臣害怕再来一次邯郸之围,到时候城内就需要粮食,他们不愿意动用那些储存的粮食,哪怕是肥城的百姓需要赈济,可肥城丢了就丢了,邯郸不能丢。”

  司马尚目瞪口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些,怨不得将军要以军粮为借口来赈济今年即将产生的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