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游戏竞技>大秦:从小说家到帝师>第204章 灭楚人选
  秦王政收到苏念的奏疏时,内心已经在斟酌选取灭楚的人选。

  他更中意于李信,因为李信年轻,秦王政希望提拔李信,从而进一步的分秦军之中的权力。看書喇

  但苏念的奏疏又让秦王政犹豫起来,灭楚之战至关重要,如果真的因为李信而落败,对于大秦的国势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该怎么选择呢?

  秦王嬴政思考了一番决定让众将将灭楚一事写一封奏疏给他,然后再由他决定该选择谁。

  包括远在新郑的苏念,也得到了秦王政的这个要求。

  对此,苏念并不觉得奇怪,他在第一时间便洞悉了秦王政的目的。

  苏念当然知晓楚国的战争动员能力有多强,他选择支持王翦,非六十万大军不可。

  同时,苏念再一次的在奏疏当中向秦王嬴政说明了灭楚的困难以及唯有王翦才能够统御大军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苏念发动杨端和、叶腾支持王翦,务必确保王翦能够领兵。

  苏念在新郑,新郑距离咸阳毕竟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嬴政在收到了众将的奏疏之后,心中的人选已经偏向于李信。

  因为李信只需要二十万大军,便可以平定楚国,而王翦需要六十万。

  六十万大军,是大秦倾国之兵,全部掌握在王翦一个人的手中,嬴政有些不安。

  但更关键的是六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对于国力的损耗将会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数字。

  嬴政并不是不注重民生国力,他十分重视这些,更清楚的知道只有民生国力好了,才有可能支持秦军的不断远征。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倾向于李信也不是不能理解。

  尽管心中已经倾向于李信,可嬴政并未立刻做出决定。

  一来诸如王贲、杨端和、叶腾这些人都支持王翦,二来苏念的奏疏还未到,他想要看看苏念的奏疏当中究竟写了啥。

  幸好,苏念的奏疏没有让嬴政等待太长时间。

  他很快便拿到了这一封奏疏,迅速浏览一遍。

  随后双眉紧紧皱起,苏念一如既往的支持王翦,并劝告嬴政绝不可以让李信领兵,指出了李信用兵的缺点,剑走偏锋,一旦被人截断后路,后果难以预料。

  苏念在嬴政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的奏疏如同最为沉重的砝码,直接将嬴政心中的天平拉向了王翦。

  次日一早,嬴政便宣布王翦作为灭楚的人选,但灭楚并非是现在就要发兵,起码要等到秦王政十五年秋,也就是明年秋天。

  今年下半年与明年上半年则是各种大军物资汇聚,同时让王翦尽快磨合六十万大军的时间。

  王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成为统帅大军的人选,他本以为王上会选择李信。

  毕竟,在过去的一次次觐见之中,王翦能够感受得到秦王对于李信、蒙恬这些年轻将领的喜爱。

  李信也确实有本事,只不过过于喜欢用骑兵的他总是用奇兵,用奇兵的人要么能够以极小的代价获取非常大的战功,要么就很容易落下一个大败。

  王翦并未担心李信会败,因为此时此刻,哪怕是李信败了,也不会伤到大秦的元气。

  一统三晋与燕国的大秦,只需要一两年,便可以再度恢复。

  区区一次两次大败动摇不了国本。

  可王翦没想到苏念竟然如此支持自己,而且让叶腾与杨端和都支持自己。

  这让秦王下定了决心,自然也就决定任用王翦了。

  昌平君府宅,昌平君与昌文君兄弟二人相对而坐。

  昌文君道:“苏子的奏疏,以及杨端和与叶腾的联名,都让王上下定了决心,任用王翦,我们推动李信成为这一次战争大将军的计划失败了。”

  昌平君与昌文君兄弟二人,作为大秦重臣,对于大秦内部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自然是了解的清清楚楚。

  在军方众将当中,王翦、杨端和、叶腾以及苏念等人都是名将,他们行兵打仗,极为警惕,走的是正兵之路,这种将领是很难埋伏的。

  就算是他们计划成功,截断了秦军后路。

  如果换成这几个人领兵,秦军固然会有损失,但也绝不会很大。

  那么他们的计划其实就相当于失败了。

  昌平君选中了李信,正是因为李信这种领兵打仗之法,一旦被截断归路,便只有溃败一条。

  到时候足以对大秦造成沉重的打击。

  可谁想到,苏念力荐王翦,强行压制李信,使得他们的计划一开始便失败了。

  昌文君有些担忧的道:“苏念是不是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计划?”

  昌平君蹙起眉头,他们的计划十分隐秘,哪怕是苏念有着堪比罗网的情报网络,也不该这么容易就发现他们的计划啊。

  “不会,你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我觉得这是凑巧,完全是因为苏念足够的重视大楚,所以他才会举荐王翦。”

  昌平君自信自己的计划不会这么容易就被发现。

  昌文君闻言,也只得是缓缓点头,但不知为何,他的心底总有一种不安之感。

  在大秦厉兵秣马的时候,楚国内部也是陷入了一团混乱。

  李园杀了春申君黄歇之后,妄图取代春申君黄歇,成为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奈何李园并不知道黄歇的地位绝对不是单纯依靠楚王的宠信而来,他能够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本身能力固然不如信陵君,但也绝对不差。

  否则历次合纵,也不会总有人推举黄歇为合纵长了,因为黄歇有着足够的威望。

  李园显然是没有这些威望的。

  在这种情况下,李园的政令想要出楚王宫都很困难。

  楚国的贵族根本不理会李园,他们只想杀掉李园,夺回权柄。

  事实上,在黄歇的时代,这些楚国贵族就不止一次的发动针对于黄歇的斗争,因为黄歇是外人,并非楚国人。

  楚国的贵族势力极为强大,在战国末期,诸侯大多进行了变法,唯有楚国变法,屡次失败。

  这便是因为楚国的贵族总能够反扑,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今黄歇死了,李园比之黄歇更加不如,面对这些楚国贵族的不断进逼,李园已经渐渐感到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