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重生之回到八十年代,老婆自杀前>第45章 三百斤黄鳝泥鳅到手
  第一遍声音喊下去。

  地里的村民抬头看了看,随即就弯下了腰。

  这人有毛病啊!

  泥鳅黄鳝又不能吃。

  没时间在这里捉,插秧重要。

  陈同摸了摸鼻子。

  有点尴尬。

  是他没说清楚,还是他们没听清楚?

  钱都不挣?

  “收黄鳝泥鳅老鳖咯,二毛钱一斤!”

  陈同扯开了嗓子,大声的喊道。

  这一回,他们听清了。

  真真切切、

  手黄鳝泥鳅老鳖的,两毛钱一斤!

  地里的黄鳝多如牛毛。

  “黄鳝?泥鳅?”

  一个汉子离得近,顺手从水田里的泥洞里摸了一条出来,扔在了陈同面前,比成年人的大拇指粗,看上去得有两三斤,像是一条小蛇。

  “你确定收这个玩意?”

  他皱了皱眉头,山里村的人可不兴骗啊!

  陈同捡起来,拿给陈浩称重。

  不多不少。

  刚好两斤。

  陈同拿出四毛钱,递给了汉子。

  那个汉子竟然局促了起来,真的是毛票。

  一毛一毛的。

  “真给我?”

  那个汉子惊疑不定。

  “给,黄鳝泥鳅二毛钱一斤,有多少我要多少。”

  那中年汉子擦了擦手。

  接过。

  他装进了口袋,顿了顿。

  忽然大喊。

  “是真的,真的给我钱了!”

  这下,田地里的就炸开了锅。

  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开始抓黄鳝泥鳅。

  好家伙。

  那场面叫一个热闹。

  “来,给你!”

  有人从田里上了岸,手里拎着一条黄鳝,好奇的朝着陈同走了过来。

  “喏,给你,真是两毛钱一斤?”

  陈同接过黄鳝,也不搭话。

  给陈浩称重,半斤。

  他从手里的一叠毛票中抽出了一角钱,递了过去。

  行动胜于一切的话语。

  那汉子愣了一下,接过。

  头也不回的下地去了。

  这时候,地里插秧的村民都来了。

  可是。

  手里只是稀稀拉拉的提着一两根黄鳝。

  陈同哭笑不得。

  “各位叔,婶,我在这边两小时,不着急,你们一次性多抓点送来。”

  这也怪不得别人。

  陈同只说了收黄鳝,也没说啥时候走。

  还有就是,谁都想验证一下真假。

  马上就到手的钱。

  谁不心痒痒。

  万一费了半天劲,抓了七八斤,你人走了咋办!

  陈同很有耐心。

  这事不用急。

  他是外村的人,人家信不过也正常。

  一根两根,他都先帮人家称了,然后给钱。

  拿到了钱。

  立马变得不一样了。

  哼哧哼哧的下地去了,脚步飞快。

  陈同看着陈浩,苦笑了一声。

  这事情搞得!

  他拿着舀子去旁边的小水洼舀水在木桶里,过一段时间就浇一次水。

  山里村的村民热情高涨!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

  山里村比清河村还要穷。

  他们根本不去县城,只能去镇子上。

  而且,只能挑着逢年过节的时间。

  会扛着自己杀的猪,羊、鸡蛋等一些货物去镇子上卖钱或者以物换物。

  平日里,家家穷的叮当响。

  很多人饿了,只能喝水充饥。

  这会一斤黄鳝泥鳅两毛钱,天知道他们有多激动!

  插秧?!

  啥时候不能插!

  今天来了财神爷,那不得全家总动员。

  一起抓黄鳝卖钱!

  “来!小伙子,看一看我的黄鳝泥鳅多少斤!”

  一个黝黑的庄稼汉子,腿上还有很多的泥土,赤裸着上半身,露出结实的肌肉。

  而他的衣服,稀稀拉拉的滴着水。

  里面装的是黄鳝和泥鳅。

  陈同拿过一个小竹篮,秤了一下重量。

  然后将那人的黄鳝泥鳅倒进竹篮子里。

  “六斤!”

  陈浩报出重量。

  陈同拿出一块二毛,交给了那人。

  热乎乎的毛票,是真的。

  真的是财神爷来了!

  “小伙子,我的,我的,看看我的多重!”

  ............

  “李二狗,你别来我家田里,你家田里抓完了嘛你?”

  “哎呀,你怎么跑我家田里来了。”

  “哎呀,叔,我不小心,不小心。”

  “你再越界,抓我家的黄鳝泥鳅,我跟你急!”

  这些村民来来回回的跑着,一趟又一趟的送着泥鳅黄鳝。

  因为她们没有东西装黄鳝泥鳅。

  只能脱下满是补丁的衣服。

  鼓鼓囊囊的。

  更有家长在自己的小孩子身边嘀咕了几句。

  那些孩子飞也似的跑走。

  是去喊家里人还有去拿盆和木桶去了。

  这一趟趟的跑着送黄鳝泥鳅。

  不是浪费时间呐。

  时间就是毛票啊!

  日头慢慢的落了下去。

  陈浩称重,陈同付钱。

  配合的那叫一个熟练。

  天色逐渐的暗淡了,陈同将带来的箩筐和木桶都给收满了。

  山里村的抓黄鳝的热情。

  比他想象中要高涨的多。

  这一趟下来,足足收了三百斤的黄鳝泥鳅。

  临走的时候,陈同又买了几个大箩筐。

  否则的话。

  加上家里的黄鳝泥鳅肯定放不下。

  三百斤的黄鳝泥鳅。

  除去成本六十块。

  净赚二百四十元。

  这一趟,没白来!

  陈浩推着板车,陈同在一旁帮忙。

  当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

  李红和杨文静都站在门口焦急的等着。

  毕竟是去别的村子,不熟悉。

  一直不见两人回来。

  自然是满脸担忧。

  听到板车的铃铛之音,两人才放下心来。

  杨文静拿着煤油灯,微弱的火苗将她的脸照亮。

  格外的美!

  她那黑白分明的眸子里,写满了担忧。

  “山里村有点远,路不好走,黄鳝和泥鳅又很多,所以晚了一会。”

  陈同将板车推进了院子里。

  陈浩上前帮忙,两人将装满箩筐的黄鳝泥鳅卸下。

  “咱们村送来了多少黄鳝?”

  陈同看向杨文静,满眼的心疼。

  今天下午一定累坏了。

  “上午和下午一共收了六百五十斤,小杂鱼只有三十斤了。”

  陈同点了点头。

  加起来一共是九百五十斤。

  还不够啊!

  不过,他心里清楚。

  清河村的黄鳝泥鳅已经抓了好几天了。

  接下来不容易抓了。

  省里下来的文件不可能只是一阵风,装装样子。

  竭泽而渔终究不是好事。

  看来,有些想法要提上日程了。

  趁着大力发展渔业和农业的东风还在,他要飞的更高!

  继续扩大规模,原始资金积累的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