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重生之回到八十年代,老婆自杀前>第63章 黄鳝泥鳅养殖基地
  ...............

  陈同相信。

  吴保国有做生意的头脑,嗅觉敏锐。

  要不是生在了这个小山沟沟里,他必然有一番作为。

  而且。

  还不小。

  吴保国的眼睛里第一次出现了希冀的神色。

  因为他知道。

  他这个想法成不成。

  还得看陈同点头。

  点头就是行,摇头就是不行。

  吴保国的心里还是很紧张的。

  这对于他,对于整个吴家堡,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陈同沉吟了一会。

  点点头。

  笑着道:“吴村长有大格局,我自然是支持的。”

  吴保国的这个想法。

  刚好也点醒了陈同一下。

  如果这个方法可行。

  那他和二哥陈浩就不用赶着驴车东奔西跑了。

  也不用担心遇到村霸了。

  他!

  要搞黄鳝泥鳅养殖基地!

  有句话说的好。

  先富带动后富。

  他现在虽然还没有富起来,可是完全可以带着村民一起挣钱啊。

  当然。

  他挣得钱会更多。

  可能是现在的几倍,十几倍。

  清河村的周围一共有五个村子。

  都在这山沟沟里。

  不说别的。

  山好水好,作为黄鳝泥鳅养殖基地最合适不过了。

  纯天然。

  野生的。

  ......

  吴保国听到这句话,在嗓子眼的心就下去了一半。

  这事,说不定能成!

  “陈老弟,还得是你啊。不知为何,我跟老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就是不知道老弟为何能猜到我的想法?”

  吴保国搓着手,在陈同面前,反而显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

  “因为,我也在咱们村搞了一个泥鳅黄鳝养殖的地方,位置地段都选好了。”

  “当真!”

  吴保国惊讶,脱口而出这两字。

  不过。

  随后又想了想,人家能够猜到他的想法。

  只能说明一点。

  他已经在尝试了。

  吴保国越发觉得找对了人。

  幸好他昨天留了个心眼。

  不然啊。

  他们村的财神爷就被那几个混蛋小子给弄走了!

  他娘的!

  “吴村长,您看这样行不行?”

  “从明天起,我就不来吴家堡收黄鳝了。当然了,您这边可以将黄鳝和泥鳅送到我家,也就是清河村。”

  这往返就是四五个小时。

  陈同一个人赶着驴车属实不想跑了。

  既然吴家堡不久就会成为他的黄鳝养殖基地其中之一,那他就是属于收货商了。

  怎么着也得在家享享福不是。

  吴家堡的村民送黄鳝泥鳅可以组织一批人,还有个照应。

  一次性还能送很多。

  送的多,挣得也多啊。

  “行!”

  吴保国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一会你回去,我让人跟着你一起回去,摸摸路,打明儿个起,我们就去送黄鳝泥鳅给你。”

  “行的,黄鳝泥鳅有多少我要多少。”

  陈同和吴保国达成了口头协议。

  吴保国长出一口气,悬在一半的心也终于放回了心窝窝。

  养黄鳝和泥鳅,可以源源不断的给村里的村民带来收入。

  要是一下子将黄鳝泥鳅抓光了。

  短期内是可以挣得不少钱。

  那挣完了黄鳝泥鳅的钱,下一步,穷的只能喝水充饥的村民该咋办?

  还能天降财神爷吗?

  他觉的。

  几乎不可能。

  这个时候,第二批送黄鳝泥鳅的村民又来了。

  吴家堡看了一下村民的盆里和木桶里。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拇指粗,还没有筷子长的黄鳝和泥鳅。

  他就更坚定了要养黄鳝和泥鳅的决心。

  这些半大的黄鳝泥鳅,单独划一块地。

  扔进去。

  都不用管,几个月就能蹭蹭的长。

  八九月份,就能长大了。

  不比现在这么点大的值钱?

  而且。

  长大了的黄鳝泥鳅又能生小的。

  小的长大了又能生小的。

  就这样一直下去。

  虽不能带领村民致富,也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了。

  陈同看天色不早了。

  带来的箩筐里也收了不少的黄鳝泥鳅。

  得回去了。

  不能让怀孕的杨文静担心。

  “吴村长,那就这样说好了,天色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吴保国握着陈同的手,眼睛里有光在跳动。

  就像是草原上的一点火星。

  虽然小。

  可是足以燎原!

  吴保国喊了两个村民一左一右的跟着陈同。

  让他们务必记清楚路程。

  知道清河村在哪,就可以回来了。

  他就不去了。

  正在兴头上。

  有大事等着他去做!

  “他娘的,都过来,都过来,开会......”

  陈同一共在吴家堡收了八百斤的黄鳝泥鳅。

  坐在板车上。

  跟两个村民一起往回赶。

  路上。

  陈同告诉了他们一些好记的标志。

  比如前面有座很像猫耳朵的小山。

  看见这座小山,你们就顺着路走到尽头,往右拐。

  然后,还会遇到一条大水洼。

  顺着水洼,向东走。

  那两人一脸严肃的记着,生怕忘了。

  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

  两个小时十分钟后。

  三人来到了清河村的所在的山洼洼。

  已经可以在高处看到了整个村子。

  陈同告诉他们,只要沿着这个土路一直走。

  就能到他的家。

  要是找不到他家是哪家,找人随便问个路就行。

  全村,都知道他家收黄鳝泥鳅。

  两人点点头。

  回了吴家堡。

  陈同赶着驴车,心里盘算着他的黄鳝泥鳅养殖基地。

  清河村,山里村、吴家堡、董家村、潘家沟。

  这几个村子算是很近的村子了。

  又都是在山里。

  只要能够搞定,那就是五个养殖基地。

  那一天能够捕捉的黄鳝泥鳅最起码一千五百斤。

  虽然不是很多。

  可这是长期的生意。

  一直可以做到十月份。

  那是积累的财富,是不容小觑的。

  成为万元户,指日可待了。

  陈同赶着驴车回到家。

  还有一波卖黄鳝泥鳅的村民还未散去。

  看见了陈同。

  个个都调笑了几句。

  左一句右一句的夸着。br>
  让陈同都有点飘飘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

  现在。

  他就尝到了这个甜头了。

  “媳妇,二哥还没回来啊?”

  “嗯呢,还没。”

  陈同奇怪,山里村的距离比吴家堡近了许多。

  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不应该啊!

  不过,陈同也没有放在心上。

  板车上的黄鳝泥鳅还没有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