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重生之回到八十年代,老婆自杀前>第121章 领着村民进县城,学习使用缝纫机
  一个小时后。

  陈浩赶着驴车回来了。

  买了一百斤白米,一百斤面粉,三斤猪肉和五斤猪油。

  加上零零散散的材料。

  着实花了不少钱。

  他有点心疼。

  倒不是陈浩小气。

  一家人顿顿白米饭猪肉就算了,不能每天都是给几十号人也来个顿顿白米饭加猪肉吧。

  什么样的家庭啊?

  能这样吃?

  但是是陈同叫他买的,就也没多问。

  没一会。

  饭菜上桌,那叫一个香。

  桌子就放在了两人都抱不过来的银杏树下,还真有家的感觉。

  当于海平看着这一桌子的菜。

  就算是他的眼都直了,他当厂长这些年,吃的可不算差。

  可这野生又刚摘的野菜,竹笋那可是冲击了他的味蕾。

  猪油大火爆炒,完全将食物的味道激发。

  那叫一个鲜美!

  于海平足足吃了两碗饭,尤其是猪油炒野菜,这个菜差点被他包圆了。

  吃了饭。

  天已经黑了。

  先送走了于海平。

  两兄弟商量了一下。

  今晚,陈同和韩国庆一起回去。

  明天一大早,带着三十个村民回来。

  驴车留一辆在县城,拉货干啥的也方便。

  青青制衣厂别的不说,空地多的是。

  事情敲定。

  陈同跟杨文静说了声。

  坐在驴车上回去了。

  ..............................

  天色微亮。

  整个清河村就热闹了起来。

  不少村民早早的起床,生火做饭。

  炊烟袅袅。

  要是往日,田里没有事情。

  绝不可能起那么早。

  还在睡梦之中。

  陈同也起床了。

  蒸了几个红薯,熬了点白米粥。

  除了白米粥,红薯和土豆是山里人的标配。

  顿顿都离不开这两样。

  甚至于,以前更穷的时候,吃树叶,吃树皮,山都要啃光了也是有的。

  而今天。

  整个村子看起来比过年还要热闹。

  三十户被选中去县城制衣厂上班的女人,那是昨晚一夜都没怎么睡好。

  “妮儿,到了制衣厂别偷懒,眼睛里有活,手脚勤快点。能被村长选中去县城公家单位上班,那是咱的福分,要希福。”

  “村长不是说了,一天三顿饭,还有那啥‘工资’拿,有钱哩,这样,你弟弟就能上学了。”

  “说不定啊,县城风水好,咱家妮儿长开了,风风光光嫁到县城去!”

  “老婆,快点快点,衣服我都给你收拾好了。”另一家,一个粗壮的汉子朝屋子里喊道。

  “可别耽误了时间,吃了饭得去陈小子家集合。”

  不知咋的,这几天越看自己的老婆越顺眼。

  胳膊有劲,腰肢粗壮,脸蛋有别样的风味。

  尤其是昨晚。

  费尽了力气,将自家婆娘伺候的那叫一个飘飘欲仙。

  现在这婆娘不得了,真的是妇女能顶半边天。

  赚的钱说不定比自己还多了。

  村长陈步林昨晚也是没怎么睡好。

  半梦半醒的。

  一是高兴的。

  二是内心深处有几分担心。

  三十个女的呢。

  可都是他一家一家找的。

  县城虽好,可不能被迷了眼睛吧?

  那他岂不是成了罪人?!

  不行,这事情还得找陈小子唠唠。

  可得看住了。

  这年头,娶个媳妇可太难了!

  陈步林抽着旱烟,背着手,吭哧吭哧去了陈同家。

  大老远。

  就看到陈同家的大门敞开。

  他站在门口等着村民。

  门口已经有了十来个人。

  有男有女。

  应该都是来送自己媳妇或者小孩去县城的。

  看到陈步林背着手走来。

  纷纷打招呼。

  她们能被陈步林选中,心中自然带着感激的。

  陈步林一一回应。

  然后,对陈同使了个眼色。

  陈同心领神会,进了屋子。

  “怎么了?叔?”陈同问道。

  陈步林嘬了两口旱烟,沟壑纵横的脸上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陈小子,啧......有些话,我不知道咋说。”陈步林有点难为情。

  觉得说这话是在打陈同的脸。

  “叔,有话你就直说。”陈同笑着说道。

  陈步林这一脸为难的样子,肯定跟村民有关。

  “吧嗒吧嗒......”

  看着门口的人越聚越多,他不说也得说了。

  “陈小子,我去过县城,知道比咱们这小山沟好了一百倍不止。我选的三十个女的,有些人活到现在一辈子还没去过县城,我怕县城待的时间久了,她们迷了眼。”

  “你要知道,娶媳妇多难,你能明白不?”

  陈步林看了看门口的村民,又猛抽两口旱烟。

  “叔,我懂。”陈同习惯的摸了摸口袋,没摸到大前门。

  只得作罢。

  陈步林这话给他提醒了。

  说真的,自己还真没有想那么多。

  一心带着村民赚钱罢了。

  “行,叔,每周我都让她们回家一趟。一是和家里人见见面,二也让她们放松放松。至于在县城,我不让他们离开制衣厂,应该也没人胆子大,偷偷溜出去。”

  陈步林点点头。

  越看陈同越顺眼。

  这小子,一点就透,也不会多想。

  可真叫人省心。

  “走吧,走吧,差不多来齐了。”陈步林一边说一边朝屋外走去。

  陈同跟在后面。

  门口围了七八十号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

  有说有笑。

  有一部分是站在了杨素梅家门口。

  看见陈步林出来,纷纷自觉的让出一条路。

  “咳咳......”陈步林咳嗽两声,道:“各位村民,今儿个就要去县城制衣厂了。那可是公家单位,到制衣厂别的不说,可得给我好好干,不能给咱们清河村丢脸啊!当然了,也不能对不起陈小子。”

  “大家伙能进制衣厂,托的可都是陈小子的光!”

  “要是谁不老实,不听话,我丑话说在前头,村子里肯定有其他人能顶上。”

  陈步林连哄带吓。

  一通话说完,示意陈同也说两句。

  陈同推不过,便说了几句。

  说完。

  就得带着村民去县城了。

  “走,去县城!”陈同和陈步林一马当先。

  七八十号人呼啦一起跟在后面。

  还真有几分意思。

  到了村头,不得不挥手告别。

  有些人眼眶就湿润了。

  第一次离开家。

  也不知道自家男人行不行,能不能把家里收拾好了。

  衣服破了也不知道会不会补。

  “妈,我走了。”有人挥手。

  “媳妇,路上慢点,在制衣厂好好干。”

  “媳妇.......”

  “媳妇.......”

  ......

  在嘈杂的声音里,陈同带着三十个女子渐行渐远。

  目标。

  青青制衣厂!

  ............................................看書溂

  约莫一个小时。

  一行人到了县城。

  终究是山沟里的。

  大眼瞪小眼新奇的看着高楼。

  稀奇的不得了。

  “看,这屋子好漂亮!”

  “这路也好平整,走在上面一点都不硌脚。”br>
  “县城就是好啊,真不一样。”

  三十个女人叽叽喳喳的,兴奋的不得了。

  这就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口口声声说的县城啊!

  真不赖!

  “是不错,就是人太少,怎么不见人?”

  “不是不见人,人家还没起床呢!”

  “哈哈哈哈......”

  又是半个小时。

  一行人到了制衣厂门口,门还没开。

  那股子兴奋劲达到了最高点。

  “哇,这就是青青制衣厂,可真气派!”

  “可不嘛,都是砖头盖的房子,真叫人稀罕。”

  “你看,这大铁门,那么高!”有胆子大的妇女上前比划,眼里有光。

  陈同敲了敲铁门,咣咣响着。

  村里人来的属实是太早了。

  听到声音,陈浩连忙出来开门。

  一帮人呼啦啦进去,如同那潮水。

  陈同将她们领到住的地方,给她们分配房间。

  三人一间房。

  还都有自己的床铺,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陈同让她们先拾掇自己的房间。

  他就离开了。

  毕竟都是女人,陈同在那看着不方便。

  “二哥,没事的时候你就在负责看大门,尤其是最近这几天,看到有陌生面孔在附近转悠的一定要记下来。”

  陈浩听这话,心里一惊。

  “怎么了?”他的声音有点沉。

  “没事,不用紧张,这是县城,不会有什么事情,那些人不过是来打听消息的,只要不搭理就行。”陈同解释。

  陈浩冷着脸,点点头。

  这谁要敢在制衣厂闹事,可就别怪他下手无情了。

  七点半的时候,于海平来了。

  陆陆续续,那些老女工也来了。

  轻车熟路的去了有缝纫机的大房子里。

  陈同看差不多了。

  招呼带来的村民过去。

  看到程光瓦亮的缝纫机,一个个雀跃的像个孩子。

  这可是缝纫机啊!

  金贵着呢!

  于海平和陈同将三十个村民分给十个老女工,一人带三个。

  开始仔细的讲解缝纫机如何使用,注意的事项。

  针脚怎么走,方向怎么转......

  一个个听的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一点。

  不过,学习缝纫机不难。

  仅仅一个上午,就有不少人掌握了使用缝纫机的要领。

  偌大的厂房里,缝纫机嗒嗒嗒的响着。

  形成了美妙的交响乐。

  上午练习针脚,走线。

  都是用的边角料,所以不存在浪费一说。

  一直到十一点半,陈同来喊吃饭,几乎都没人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