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的问题解决了,还剩下四十几台缝纫机是空着的。

  人数补齐,云帆牌的服装就可以正式生产了,夏天的服装并不复杂。

  男生以T恤为主,女子以宽松型的衬衫,七分裤为主,这些款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无论过去多少年了,都不会过时。

  “你不去看看从五?”陈同办公室里,于海平问道。

  曾经的蓝天制衣厂有两层小楼,房间比较多,陈同也给自己搞了一间办公室。上面写的是厂长办公室,于海平那间是副厂长办公室。

  “不用,中个暑而已,还能咋滴?等这小子啥时候明白自己犯的错,啥时候在搭理他。”陈同笑了笑,手里拿着铅笔,在指缝中间来回的转着,道:“明天你就安排两辆大东风去拉货,绵布料和的确良布料差不多就行。”

  “迪卡布料一定要运回来,不要放在那边。”

  “那咱们还有四十几台缝纫机空着呢。”于海平道:“要不要将以前蓝天制衣厂的老女工招回来?”

  既然开始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于海平更倾向于老女工。老女工只要给她衣服模板,她们就能快速的整出来。

  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件衣服,要是来了新女工,自然是要培训的,做出来的衣服还不一定能够合格。

  “找二十个老女工吧,剩下的我去咱们村子里找一些。”陈同想了想说道。

  “行,听你的。那你不得又跑回村子里一趟,天气热,现在去还是吃过午饭回去?”于海平问道。

  “现在去,事情早点办了,明天村里的女工就得来了。对了,傍晚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让二哥多买点,以后吃饭的人增加了一倍不止了。”

  陈同又笑了笑,道:“得多开一口锅,两口铁锅不够了。”

  “我去老家一趟。”

  “去吧。从五那边我跟他多聊聊。”

  陈同笑了笑,没说话。

  骑上二八大杠赶回清河村的速度就会快一点,只用了三十来分钟就到家了。

  这会天气热,没人干活,都在家休息呢。

  陈同将二八大杠停在村长陈步林家门口,推门而进。

  陈步林坐在门口的地上,眯着眼睛,昏昏欲睡,手里拿着芭蕉扇,不停的扇风。

  “咦,陈小子,你咋这个时候回来呢?不热啊!”陈步林听到动静睁开眼看到了陈同。

  “热,能不热啊。”陈同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道:“这不是有重要的事情来跟您老说一下。”

  听到重要的事情,陈步林一下子就不困了,坐直了身体道:“啥重要的事情?”

  “制衣厂的活多了,还要二十来个手脚麻利的女工,就是这个事情。”

  陈步林一听就乐了,嘴巴裂的老大了,发黄的牙齿坑坑洼洼的。看書溂

  “那些个女工啥时候去?”

  “明天。”

  “好,我现在就给你问问去,你在这休息会。”陈步林趿拉着解放鞋,急急忙忙的出门去了。

  这又能解决二十家家庭的吃喝问题,他高兴坏了。

  半个小时左右,陈步林满头大汗的回来了,抄起葫芦瓢在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噜咕噜的喝完,用袖子擦擦嘴巴,道:“好了,都搞定了,明天就能去制衣厂上工。”

  “好的,谢谢叔,就知道叔一出马就能行。”陈同夸赞道。

  “得了你小子,这好事谁去不一样?现在只要站在村头嚎一嗓子,制衣厂要人,都能挤破头。”

  陈步林心里清楚的呢,陈同将选人去制衣厂工作的事情给他。

  给他这个村长面子的,一村之长,哪家婆娘好吃,哪家婆娘勤快,哪家婆娘事少,他都一清二楚的。

  “叔,村里的学堂盖的怎样了?”陈同问道。

  “这个嘛。”陈步林挠挠头,坐在阴凉下,道:“位置还没选好呢。”

  “咱们村的学生就得有三十几个,要是消息放出去外村,恐怕也得来十来个,四十几个学生坐在一间教室,咱们村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地方。”

  陈步林有点犯愁,原本盖个学堂是好事,可是清河村就么点大的地方,土地几乎都有了归属,谁愿意让出来。

  夏星起的房子选在后山脚下,就是因为那块地坑洼不平,土石又混在一起,不好种菜,没人要才给夏星盖房子的。

  陈同想了想,道:“二哥家的那块地应该还在吧?”

  以前陈浩和陈同分家,陈浩和家里又起了几间土坯房,主屋,东西侧屋加上院子的面积不算小,盖个学堂应该没啥问题。

  “在的,没人动。”陈步林拿出一根大前门,点上抽了一口,道:“你小子的意思是......”

  陈同点点头,道:“县城里那么大的制衣厂,房子又多,想怎么住怎么住。即使偶尔回来一趟,咱家屋子也够住的。”

  “行的,你这一家为咱们村子付出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陈步林感慨道。”

  “叔,说这话不是见外了?村子就是我家啊,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出息了不能不考虑咱村子里的娃,对不。”

  “对,对,对。”陈步林眼眶有点红,道:“现在天气太热,下午四点左右我就喊村里的汉子们整起来。”

  “虽然地方没选好,可是木头粱砍了不少。这学堂你放心,肯定是盖的漂漂亮亮结结实实的,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墙壁糊上两层,冬暖夏凉的。”陈步林拍着胸脯保证。

  “这我信你的叔,不要忘了通上电,搞两个电灯。”

  “对,你不说我都忘了,得通电。要是条件允许,我想在弄个灶台,给孩子们中午做顿饭。”

  “你家原本的养的鸡和鸭都弄后山去了,就留了几只等着文静生娃煮老母鸡汤给她喝。后山养多了鸡鸭鹅,下蛋就多了,可以每天拿点给娃儿们炒菜补充身体,你觉得咋样?”村子里有娃儿在学堂读书的村民自然是愿意的,但是娃儿都长大的不用读书的村民肯定不愿意。

  但是!

  只要陈同点头,村里就没有人会反对。毕竟小鸡小鸭都是人家养的老母鸡老鸭下的蛋孵出来的,又没要你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