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重生之回到八十年代,老婆自杀前>第458章 脱贫的‘使命’
  吃过晚饭,陈同跟着陈步林的驴车一起回去了。

  来找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踩塌了。

  仅仅靠着陈步林和陈文才两人,哪里能忙的过来。烟都散出去五条了,中午饭也供了不少人。

  一天不见陈同就来两天,两天不见,就来三天,好似见到了陈同就能找到了村子发财的道路。

  陈步林今天也是说送晒干的菌子和木耳,才得以赶着驴车出来。

  韩国香在家里陪着杨文静呢。

  圆月东升,夜晚的风轻拂。这会已经是九月下旬了,暑气消退了很多。

  “娃儿。”陈步林抽着旱烟,赶着驴车。

  “嗯。”陈同躺在板车上,枕着双臂,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不要给自己搞的太累,咱家能有的吃有的喝就行了。文静马上就要生了,你身体可不能搞垮了。”

  陈步林并不是多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们这老一辈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自由恋爱,也不懂怎么样将对子女的爱用语言表达出来。

  就连生活了一辈子的夫妻,恐怕都没有从对方的嘴里听过一句我爱你。

  “放心吧,我才二十岁。”

  “就你二十岁,哪个没有二十岁过。钱是赚不完的,身体重要。”

  陈步林吧嗒着旱烟,手里拿着小柳条,时不时的对着驴屁股来一下。

  “我知道了,爹。”

  随后,陈步林就陷入了沉默之中,他觉得陈小子听进去他说的话了。

  ................................................

  第二天上午八点。

  清河村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陈同回来,陈步林心就放在肚子里一半了。村里的村民该干嘛就干嘛去,不允许随便收别人给的东西。

  因为陈同这段时间不在,外地来的人都以为他躲起来不想见。

  带来的东西除了一部分硬塞给陈同家,还有一部分都向村民打听村子里的情况。杨素梅捞到了不少好处,将陈同的老底翻来覆去说了个遍。

  不过这一次她心里清楚,不能乱嚼舌根,倒也没说太多的坏话。

  陈同吃了早饭,搬了一个凳子坐在自家门口的大树下。旁边还有一个凳子,凳子上面是搪瓷盘子,搪瓷盘子里有瓜子花生和切好的西瓜。

  杨素梅也早早的打开门,往右侧一瞟,心里一个咯噔,陈小子竟然回来了。

  “呦,陈小子回来啦。”杨素梅破天荒的打了个招呼。

  然后,她就急急忙忙的离开了家,看样子应该是往村头去了。

  没一会儿,就见她手里拎着猪肉,一只扑腾的老母鸡就回来了,身后还带着几个外地人。

  “呐,这就是咱村的村长,跟我家是亲戚,你们去,你们去。”

  她一边说,一边推着几个外地人,一个闪身,就将手里的东西又拿回自家。等到那几个人走到陈同近前,又偷摸的跑去村头了。

  陈同看在眼里,没吱声。但是知道这样子肯定不行,这事情得跟陈步林说一下。

  “你好,陈村长,我们是五里镇下边的村子的。”

  “我是郭家村的村长。”

  “我是赵家村的村长。”

  “我是.......”

  陈同跟他们一一握手,抓了一把瓜子给几人,笑道:“别客气,咱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有什么问题,咱坐下来慢慢唠。”

  就几人说话的时间,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村里的,镇子上的都有。

  杨素梅一趟一趟的往自家拿东西,整个人都激动坏了。

  几十斤肉,用盐巴抹上去晒一下,能吃到过年呢!

  上午十点左右,一共来了二十几个人,都是周边镇子的。

  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带着村民能够吃饱饭。

  陈同也简单的说了自己的建议,只要是靠山的村子,都是建议在山上养殖家禽。

  山上天然的食物更多,除了山上的虫子。夏秋两个季节,有大量的菌子,木耳野菜和野果子。多囤一点下来,作为鸡鸭冬天的食材。

  “陈村长,可是仅仅只吃这些东西,是不是不太够啊,鸡和鸭吃不好长得慢,下蛋也慢啊。”

  “谁说咱们山上只有这些植物了?漫山遍野叫的是什么?”

  “知了鸡和鸭也能吃?”有人不信。

  陈同呵呵一笑,道:“你要是一个夏天天天喂鸡鸭吃知了,那鸡和鸭不是嗖嗖的长?”

  “记好了,就这一天到晚叫的欢的知了,也是可以晒干囤着,作为鸡和鸭的食物。”

  “不仅知了,河里的鱼虾等,晒干了撕成一小块一小块,不是又是鸡鸭的食物?”

  “只要多想想,咱靠山的优势可太大了。一座山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我们根本用不完的。”

  “至于养猪,也是一样的啊。晒干的红薯叶,河里的鱼虾,秋天的野果子,村民刷锅的泔水,县城油厂的豆渣饼等等。”

  “勤劳致富啊,同志们。木耳和菌子是一茬一茬的长,多上山,摘下来,囤起来。”

  “很多时候,不是咱村民懒,是需要带头人,需要榜样,人多力量大。你们回去后召集村民,说好一家养几只鸡鸭,等到了一定的规模,下的鸡蛋和鸭蛋除了村民自己吃,还能卖钱,哪个村民能不好好干?”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不能怕困难,有不懂的就来咱清河村取经,大家都是想着村子越来越好,我能不帮你们?”

  陈同说的很仔细,生怕这些村长有不明白的地方,因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是背负着‘使命’来的。

  带着他们的村民脱贫的使命!

  “听陈村长那么一说也确实是的,每年山上长出来的菌子和木耳太多了,一场雨接着一场雨,全都烂了,也没人想着晒干囤起来喂养鸡鸭。”有人感慨了一声。

  “对,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坚持也是很重要的。”

  “不能老母鸡下个鸡蛋,就忍不住想下锅吃了,那还孵个屁的小鸡。”

  “哈哈哈......”

  陈同也没有架子,有问必答,这些人心里都是暖洋洋的。原本还以为陈同一直不出现,是不想将发财的路子告诉他们。

  现在想想真的是,他们心眼太小了。

  也是,山沟里的村子能有多厉害的发财路子。

  唯有勤劳二字,才能一点点的走出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