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都市情感>重生之回到八十年代,老婆自杀前>第463章 替周围村子排忧解难
  东方鱼肚白。

  陈同早早的起来了,简单的洗漱过后,吃了早饭。

  今天要去市财政那边拿钱,还要抽时间去买小牛犊和小羊。

  他要是不早点起来,离开村子去忙,等到那些个村长过来,又走不了。

  “爹,这是买缝纫机的钱,要有村长送缝纫机过来,你就别让人等着了,给了钱早早的让他们离开。”

  陈同拿出一沓大团结放在桌子上,陈文才眼睛都直了。

  乖乖!

  这得是多少钱啊!

  陈文才拿起一沓数了数,这是几百来着,三百还是五百啊?

  怎么数不过来啊。

  “一台缝纫机多少钱啊?”陈文才咽了咽口水问道。

  “你看着新旧程度算钱,反正凤凰牌的缝纫机会贵一点,正常一台全新的一百七十左右,折旧下来,一台差不多一百一二十。”

  “多几块少几块没关系的,将缝纫机大老远的送来也不容易。”

  两人一边抬缝纫机一边说话。

  “你看就像这个八成新的缝纫机,昨天我是给了一百三。”

  “这些账你要是算不过来,你就让文静给你算,她数学好。”

  陈文才点点头,他就是担心自己算错账,其他的没啥问题。

  “对了,跟你说个事情,大姐现在也是厂长了。”

  “就是以前那个青青制衣厂,有一部分女工搬过去了。”

  陈同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将这事情说了出来。

  “她?!你这不是胡闹吗,一个女孩子家的能挑这大梁?”

  “你二哥咋不去?怎么着说也得是个男人去做厂长,怎么能让你大姐去当厂长!”陈文才的脸顿时就黑了下来。

  那么重要的事情,这小子先斩后奏呢。

  家里的买卖,怎么就轮得到陈翠花?

  陈同皱了皱眉头,知道陈文才和韩国香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于是开口道:“青青制衣厂是公家单位制衣厂,这是公家单位的人安排的,不是我安排的。”

  “你不要觉得青青制衣厂属于个人,那是搞资本主义,要抓进去喝茶的!”

  “真是公家单位安排的你大姐?”

  陈文才只知道个人确实不能搞太大的买卖,超过一定的人数那是违法犯罪。

  但是要说安排陈翠花成为青青制衣厂的厂长,他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陈翠花又没有读过书,她能做,为啥子陈浩不能做!

  “肯定是真的啊,大姐现在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农村妇女,知道的东西多着呢。”

  “你给她一台拆开的缝纫机,她半个小时能给你还原一台好的。”

  “你也别纠结这个事情,没事的时候赶着驴车给大姐送点晒干的木耳和菌子,多跟大姐聊聊天,多鼓励鼓励她。”

  “她现在是实打实的金凤凰,不比旁边的二丫身份差。”

  陈文才随手拿出放在身后的老烟枪,道:“给老子点上。”

  陈同接过洋火,给旱烟点上,陈文才鼓着嘴巴,吧嗒吧嗒的抽着。

  “真的?翠花这身份地位和大学生一样金贵?”

  “那还能有假?一般的大学生还当不了公家单位制衣厂的厂长呢。”陈同这句话,算是彻底让陈文才没有了想法。

  陈翠花和自家男人离婚,他一直觉得脸上没光的。

  尤其是杨素梅老在村子里时不时的提二丫,陈文才就觉得这老脸是火辣辣的。

  这下子直接当了公家单位制衣厂的厂长,他腰板又能挺直了。

  “我走了,你看着家里。”

  陈文才美滋滋的抽着旱烟,挥挥手。

  嘿嘿,陈翠花也出息了!

  陈同先赶着驴车来到了陈杨制衣厂,将缝纫机卸下来,又骑着二八大杠赶去市财政。

  手里拿着几张纸,很快就拿到了钱。

  拿钱这件事情,张永敢提前打过了招呼,所以也没有人为难陈同。

  将钱粗布袋包好,陈同有急忙将二八大杠还回去,赶着驴车回家了。

  村子里,陈同的家门口很热闹。

  送缝纫机来的,来学习取经的。还有好几个村长昨天已经来过,今天又来了。

  “陈村长回来了,快,快,快。”

  陈同刚下驴车,一帮人就围了过来。

  陈同无奈的摇摇头,道:“各位别急,让我先喝口水啊。”

  “不管什么事情,咱慢慢说,不急的。”

  卖缝纫机的事情,陈同也没时间问,陈文才和杨文静刚好能搭把手,有条不紊的。

  “陈村长,昨天下午我去了一趟镇子上,可是这小鸡和小鸭很难搞啊。”

  “对啊,我们也去了,根本弄不着。”

  不少村长发牢骚。

  其实也不是弄不着,而是他们去的太晚了,都被其他的村子给买完了。

  只能来找陈同帮忙。

  “你们要多少只小鸡和小鸭?要不我去县城给你们问问?”

  “我们的意思是,也别那么麻烦了,陈村长你们村的鸡和鸭很多,你将鸡蛋和鸭蛋卖给我们,我们自己拿回去孵。”

  “咱村子里少说一家还是能拿出一只老母鸡的。”br>
  与其等着去买小鸡和小鸭,不如拿了鸡蛋和鸭蛋自己回去孵。

  现在是夏季末,只要是受精的鸡蛋和鸭蛋很容易就能孵出来。

  “这自己拿回去孵,得二十来天才能孵出来,你们确定能等?”陈同问道。

  “靠人不如靠自己,要是能买到小鸡和小鸭最好,要是买不到难不成就一直等下去。先拿了鸡蛋和鸭蛋回去孵,咱心里不慌。”

  “那没问题的,就按照供销社的价格来就行。”陈同叫村子里的人喊来了陈步林。

  将这件事情交给了他来做,陈步林可谓是手到擒来。

  这个事情解决,陈同又忙着给第一次来清河村学习的村长细细的讲解,讨论每个村子的发展之路。

  不同的村子,大同小异。

  很少有人有前瞻性的思维,看不长远,都是只想着眼前的。

  一年一年将就着过。

  可是,经过陈同的引导,不少村长都是明白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穷,不可怕!

  怕的是又穷又懒!

  下午四点半左右,张永敢又踩着二八大杠来了。

  说好的要带着陈同去县城里买小牛犊和小羊,他出面,价格上能够便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