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安装机器,请奶牛进入自己的新家,一直到晚上才弄好。

  不过,还好学堂足够大。

  做好了饭,下午来帮忙的全都能坐下。

  学生的桌子围成了一圈,闹哄哄的,有说有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今天过年呢。

  “小同,这奶牛啥时候能产奶啊!我们想尝尝这新鲜玩意儿。”有人大声的问道。

  “小来叔,这奶牛产的奶可不能直接喝,必须得经过机器高温消毒才行。”陈同笑道。

  “那些大铁块,就是消毒用的?”小来叔问道。

  陈同点头,道:“不过那不是大铁块,用铁会生锈,那是不锈钢的。”

  一帮人似懂非懂的,以为明天一大早就能喝到牛奶了。

  吃完饭,将学堂收拾好,一帮人散去。

  从奶牛场过来的两位工作人员没回去,在一个村民家借宿。

  他们要将如何挤牛奶,如何消毒,如何灌装等等一套流程交给杨其国等人。

  第二天,张永敢带来了好消息。

  成了。

  那辆轿车买了三年了,用公家的钱买的,只付了一部分,还差几万块没还呢。

  要说这也是一年前调来的新的县委书记作怪,就是因为这俩车是他以前的对头用过的。

  他是说啥都不用,而且也不给别人用,就必须在这里放着。

  但,自己又耗费公家单位的财政,半年前又买了一辆新的。

  让不少人叫苦连天,又不敢说话。

  刚好,张永敢问起了这事情,双方都很乐意。

  价格也很优惠,十万块。

  陈同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从家里拿出存取单,来到银行取钱。

  可惜的是,数额太大,今天取不出那么多的钱,只能取三万块。

  “三万也够了,先给一部分,你直接将车开回来,不然你年初二去京市,这边指定没人给你取车。”

  “行,反正你面子大,我也不会跑了。明天银行也放假了,过完年再补上。”陈同道。

  两人来到公共汽车站,坐车直奔洪县。

  因为提前联系过,所以到那边的时候,汽车已经擦的锃光瓦亮,还装满了油。

  张永敢从公文包里拿出三万块递过去,说明了原因。

  那有张秘书做担保,那自然是没问题的。

  打开驾驶室的门,陈同坐上去,手动挡的杆,在他手里切换自如。

  前进,左转,倒车......

  公家单位门口,张永敢坐上了副驾驶,摸着里面的真皮内饰。

  羡慕的流口水,他也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

  四十分钟后,车子停在了公交车站,张永敢去骑二八,靠在车窗户上,道:“你小子多努力,争取五年后给我也搞一辆,我感谢你八辈祖宗。”

  陈同:“....”

  还好不是列祖列宗,不然你磕头都磕不过来。

  开着轿车回到家,陈文才正端着碗喝热水呢,看到陈同从车上下来。

  “砰!”一声,碎碎平安。

  “孩,孩他娘,你快出来看,你快出来看!”

  听到陈文才的声音,一家人都从屋子里跑出来了,看到面前的轿车也没太惊讶,以为是市里的公家单位来看模范村的。

  “小同,人呢。”韩国香道。

  “人,什么人?”陈同疑惑道。

  “轿车上的领导啊,你赶紧亲人下来坐一坐,烤烤火,晚上在家里吃饭。”br>
  “你挣的那猪耳朵,太好吃了,又脆又香。”

  “妈,没人,就我一人回来的。”陈同笑道,从杨文静怀里接过小慕杨,然后拉着她的手道:“媳妇,上咱家的车坐一坐。”

  “什,什么?”全家人都是一愣。

  咱...家的车?

  闹呢!

  现在小同也太能开玩笑了,飘了,飘了。

  不过大新年的,能摸摸看看,这轿车也挺好。

  杨文静怔怔的看着陈同,红唇轻启,道:“陈同,你说的是真的么?”

  “是,这是咱家的车,十万块买的。”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异常,落针可闻。

  十...万块买的轿车?

  十万块啊,这得是多少钱。

  “舅舅,我,我想坐一坐。”小海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

  他拉着小江河,两人恨不得现在就坐在轿车上,让陈同开着他们转一圈。"

  “别闹。”陈翠花拉了一下小海的衣服。

  “唰。”杨文静豆大的眼泪就下来了。

  她知道,陈同是为了她和小慕杨买的。

  齐溪的眼眶也是通红的,这样的女婿,去哪里找哦。

  一家人轮流坐上了轿车,那滋味别提了。

  只有陈文才的笑容是硬挤出来的,他不明白,陈同哪来的那么多钱。

  吃过饭,他问陈同。

  陈同说了自己现在的产业,煤矿,四家制衣厂,六家云帆牌的铺子,玉石。

  良久,陈文才才说话。

  只说了一句:“出息了。”

  陈同看着有几分佝偻的背影,笑了。

  他知道,在父亲的眼里,自己不再是小孩了。

  凌晨一点多,敲门声响起。

  陈文才心里那个一颤,那么晚是谁?

  难道小同骗他的,这车......

  拿着手电筒开门,三个人。

  两男二女,提着的心放下了。

  魏从五来过他家,他认识的。

  陈文才又去喊陈同,揉着惺忪的眼睛,陈同见到了魏从五。

  开灯,做饭。

  魏从五这小子也是能耐,竟然带着那个妖艳女子一起来了。

  “晴子,叫人。”

  陈同和魏晴认识,两人打过了招呼。

  没得办法,吃过饭,又将四个人安排在了关系很好的村民家。

  这下子,可就是更热闹了。

  陈同家原本是九个人吃饭,还没算小孩。

  这下子直接十三个。

  索性,陈同又去喊了唐晓月一起吃饭。

  这人,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又在清河村,不合适。

  两天后,就是年三十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屋子,清洗自己,换新衣,贴春联和门神,晚上放鞭炮和包万万顺还有汤圆。

  十几个人挤在堂屋里,点着两个火炉,有说有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大家子呢。

  小海和小江河在院子里放烟花和炮竹,他们现在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了。

  但是还是在等同村的小伙伴来找他们一起去拜年。

  “新年到,新年到,好运来到。”

  “请财神咯~请财神咯~”

  屋子外,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小孩子,手里拿着成人巴掌大小的红纸,上面写着‘财’,将写着红纸的‘财’给这家的主人,就是意味着请财神。

  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八方来财。

  陈同从屋子里起身,拿出早就准备的好的零食和红包,人人有份。

  孩子们开心的大叫。

  小海和小江河也参与了进去,一家一家的去请‘财神’。

  陈同倚在门口,看着这帮小海的背影,喃喃道:“这样的童年才叫童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