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耽美小说>穿越之走出世外gl【完结】>第124章 北伐(二)

  睦州城建于兰江与新安江交汇之处,临江而立, 三面环山。而要想从睦州到杭州, 山路多险阻, 便必须从富春江乘船经过桐庐入杭州。

  徐知行在睦州驻兵两万, 虽然兵不算多, 可依仗地势优势,可灵活作战。邺沛茗在侦查了吴越兵马的分布情况后, 才部署让钟昆山和马锋进攻的。

  钟昆山本在邺沛茗的亲卫都任副指挥使,不过在韶州时, 邺沛茗便常令其操练水师, 还随邺沛茗参与了诸多场仗,其骁勇、忠心, 故而由他作为先行军并无不可。

  九月下旬,钟昆山率五千水师到达睦州城对岸的望城岭稍作休整便即刻从睦州城的东门发起进攻。驻守睦州的徐廷芝派兵出击,而钟昆山马上下令撤退至望城岭, 徐廷芝见敌军少,以为有埋伏, 便下令闭门不出。

  次日, 钟昆山再度下令进攻睦州,徐廷芝令兵从北门出, 打算从鲍婆岭绕到钟昆山的背后夹击,但是马锋早已率领两万兵马从碧溪坞南边登岸,经过碧溪坞到鲍婆岭。

  两军在鲍婆岭相遇,发生了数次交战, 双方兵力相当,可马锋有精锐的兵器和制作精良的甲胄。虽然在那狭隘的地方,使用火器颇有难度,可邺沛茗也并非只注重火器的研发,连许多冷兵器也五花八门。

  如眼下各军普遍使用的弓是长弓、角弓、稍弓三种:长弓为步兵所用;角弓为骑兵所用;稍弓则是短弓,利于近战。另有一种格弓,则只是作为仪仗时的彩饰。

  而邺沛茗则琢磨出了强大耐久的新型弓“开元弓”——其实是她系统里的装备,而且当初玩游戏时便知道了开元弓的制作方式,于是她将这些弓拿出来给作坊作示例,要求他们大量生产。

  而箭也制作出了二十七种之多,更别提在刀制、火器方面的精良改进。

  正在两军交战之际,乌云罩顶的睦州城突然下起了大雨来,而马锋的兵士所用的黑漆弓以生漆漆之,并不畏惧风雨,在风雨中使用亦能发挥其本来的作用,在无需较远射程的情况下,占了极大的优势。

  “杀——”将领的怒吼声在风雨中响起,鼓声代替了受风雨影响而扬不起来的旌旗,双方弓、弩其发,一阵短暂交手之后,兵士再度冲向对方、短兵相接。

  徐廷芝忧心忡忡地看着昏暗的天空,眼皮直跳。然而不待他分心,钟昆山便率领兵马冲了上来,他提起刀策马迎了上去。

  早年他以木匠为业,后徐知行起兵响应黄化及,他便投身军中,跟随徐知行立下了一次又一次功劳。后在劝徐知行反黄化及自立为吴越大都督后,被徐知行收为养子,成为徐知行的得力干将。

  虽然他在婺州一战中失利后并不受徐知行的长子徐廷翰待见,战战兢兢地驻守着睦州,可他仍旧想为吴越拼尽全力!

  天际突然响起一阵雷鸣,他不禁有些失神,随后很快便发现那不是雷鸣,而是敌军的擂鼓声——马锋的兵马前来支援钟昆山了,而显然,阻挡马锋的兵马已经败了!

  “徐廷芝,投降不杀!”

  忽然对方军中发出了一阵整齐划一的叫声,徐廷芝认为这是对方的讥讽,他愤怒了,不顾部下劝他撤退的话,冲了上去。

  见徐廷芝没有投降的打算,马锋下令:“杀!”

  与此同时,刘励趁邺沛茗出兵越州,则令部将孙方从饶州派出三万兵马攻打信州。齐仲领兵一万驻守于信州,守城不出。

  邺沛茗早防着刘励,便听从孙良朋的建议,让石大明留守衢州,一旦刘励兵犯信州,可令其见机行事。

  石大明率领一万向明都精锐增援,于信州城东击败孙方的先遣军,暂时解了信州之围。

  而孙方不知从何处习得火器的配方,也研究出了低配版的火-炮,带着火-炮再度攻击信州。而信州经六月的早稻丰收、七月的红薯丰收,粮草早就准备充足,兵器、火器也整备齐全,不畏惧与孙方展开拉锯战。

  当然,拖延得越久越是不利,故而得等建州出兵支援。

  建州自建王薨逝后,兵权便落入了何玉的手中,而何玉身边一直都有邺沛茗的人,所以他得到邺沛茗的命令时,不得不率领两万兵马攻打抚州。

  眼下刘励号称有三十万大军,可实际只有二十二万,且因粮草、兵器等问题,装备齐全、精良的也只有少数。

  而为了趁人之危,刘励将精锐都集中到了饶州,一是为了防御徐知行从宣州进犯,二是为了对信州用兵。至于抚州,尽管驻守在抚州的兵马有两万,可也只是为了防御建州而兴建大量兵寨。

  十月初,何玉率领数十支铁骑突入敌阵,放火烧了数个兵寨,抚州军不得不退回抚州,而何玉率领余下兵马一鼓作气攻打至抚州城下。

  眼瞧着战事不利,刘励便命令孙方撤兵,他认为不管是建州还是信州都不敢轻易深入腹地,毕竟一边的平衡被打破,那么接下来便会陷入混战,对双方都不利。

  而同样在这个渐冷的十月,邺沛茗率领的军队与徐知行发生了首次交战。

  早在九月邺沛茗发兵之时,便以绝对的优势拿下了诸暨等县,并在会稽山脚下驻兵围困越州城。徐廷潮守着越州城一个月,直到徐知行率兵夜渡富春江,趁着夜晚雾气重而派出一支精锐欲偷袭邺沛茗的后方粮草。

  驻守西厢外围,正在巡夜的兵士听见动静,连忙发出警告。随后这支巡夜小队的队正立刻作出反应,冲了上去,一边等其余的巡夜小队过来帮忙,一边拖延敌军的步伐,使己方在敌军对军粮动手之前先一步到达此处。

  而几乎是在一刻钟之内,数百骑兵便出现在了周围加入了暗夜中的厮杀,而在这一刻钟内,原先的巡夜小队五十名兵士便只剩下二十余名,但队正依旧冲在前头拼杀。

  中军营地邺沛茗的军帐之内,灯火一直不曾熄灭,斥候频繁地出入其中。听见后军传来的敌袭战报,部将们也纷纷从睡梦中跳起来,跑到了邺沛茗的军帐之中。

  “都督——”

  “我已经知晓,你们不必惊慌,免得让兵士们看见而乱了军心,都回去吧!”邺沛茗镇定自若地道。

  “可后军粮草……”

  “我知道徐知行会派人夜袭,故而早已部署妥当,此时前军和中军都不能乱,否则便是中了对方的计,一旦军心不稳,后果便十分严重。”

  诸将这才放宽心回去坐镇了,而没过多久,宋庆柏从外回来,他浑身是血地朝邺沛茗行礼:“都督,此番夜战杀敌两百,另有三百逃走了。”

  “季宣这是受伤了?”邺沛茗忙问。

  宋庆柏看了看自己身上,笑道:“这是敌军的血,属下并没有受伤。”

  邺沛茗松了一口气,赞扬道:“此事办得不错。”又吩咐左右给宋庆柏送上巾帕将脸上的血擦了。

  宋庆柏一边擦血,一边道:“主要是那看管粮草的巡夜的队正机敏。”

  “哦?”邺沛茗好奇地看着他。

  “那个少年十分勇猛,以微末之力一直拖延了敌军,足以让属下率领骑兵赶过去,他自己则受了伤。”

  邺沛茗道:“伤得可重?”

  “背部中了两刀,眼下正在治疗。”

  邺沛茗想了想,从系统包裹中拿出一瓶金创药来,道:“送去给他敷上。”

  宋庆柏不止一次见过这种药,早在他投靠邺沛茗,并在战事中不幸受伤时,邺沛茗便是给了他一瓶这样的药,敷在外伤口处,不仅能止血,而且不出四天便能痊愈,只剩一条疤。

  这样的药似乎医署没有,尽管陈沅岚在仔细研究过这种药后,也炮制出了不少类似的药,可药效却远没有金创药那么神奇。

  陈沅岚隐约知道这药大概是和邺沛茗的酒一样来自同样的地方,不过她没有追问,而宋庆柏等人自然更加不清楚这药来源于何处,只知道数量很少,所以邺沛茗一般不会轻易给人,只赐予了她的部将。

  此次邺沛茗拿出来给那个队正,可见他是入了她的眼了。

  翌日一早,邺沛茗便派出前军与徐知行的前军在老鹰山处交战,一场厮杀打到太阳下山,又各退回原处。

  邺沛茗到营中抚恤受伤的兵士,经宋庆柏提醒,她顺道去看了昨夜立了功但是受伤的那名队正。

  当她发现那队正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时,微微吃惊,问道:“你叫什么名?”

  少年面色还有些苍白,趴在床上本想下来被邺沛茗按住了。旋即他有些拘束,但是很快便回道:“我叫李思洵。”

  宋庆柏笑道:“他去年五月投的军,就在亲卫都中看守兵器,后来谭景山见他骁勇,又懂制作兵器,便提拔他为伙头。这才半年,便升为队正了。”

  宋庆柏自身是属于勇猛类型的人,对李思洵这样长得清秀,但却胆大心细的人也十分喜爱,故而在他无意识中向邺沛茗推荐了去。

  邺沛茗问:“可还在亲卫都?”

  “在!”

  邺沛茗颔首:“好,年少有为,勇猛刚毅,伤好后可愿意到我身边来?”

  李思洵和宋庆柏俱是一愣,旋即李思洵咬着牙从床上下来,行礼道:“属下愿意!”

  到邺沛茗的身边,虽然依旧是亲卫,可却多了一个含义:

  就如同入朝为官,必先到地方走一遭,方能受大任。到邺沛茗的身边充当亲卫,即使连一个手下都没有,可却是邺沛茗的亲信的表现,若表现得好,将来还会被委以重任。

  无论是钟昆山还是谭景山,一开始都是邺沛茗的亲卫,而如今,钟昆山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谭景山也代替钟昆山成为亲卫都的副都指挥使了。

  当然,也并非每一个当了邺沛茗的亲卫的人都可以到达那个地步,这得看各人的修行。而邺沛茗看中李思洵年轻,还有学习和晋升的空间,加上她隐约记得谭景山确实提及过他,所以她愿意给他这么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