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支教十年,你告诉我这是大唐>第280章你还是快说吧
  楚浩的话,听到李二精神一震。

  楚先生说的没错。

  只要帝王心里装着百姓,那即使是刚开始被嫌弃,但是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们依然会成为天下百姓心中的好皇帝。

  历史,会给他们一个公平的评价。

  楚浩的话,让李二心中踏实了下来。

  刚才被长孙无忌搅乱的心神,也在此安定了下来。

  没有了这个顾虑,李二感到最让自己担忧的事,再也没有了。

  心头一阵轻松。

  甚至整个人的精神都好了不少。

  李二继续问楚浩。

  “楚先生啊,其实刚才老长说的话,有些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你比如说他说到大唐的时候,就说让读书人去当小吏不妥当。

  其实吧,我心里多少也有些嘀咕。

  毕竟对于大唐而言,那可是读书人啊。

  让他们当不入流的小吏,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李二心里,多少还真有这样的担心。

  大唐的读书人,总体上虽然不少,但是毕竟科举取士每次都没有多少人。

  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读书人,都需要充实到大唐的小吏中去。

  如此一来的话,似乎真的有些大材小用。

  这些读书人,有不少可都有成为大唐重臣的潜质啊。

  让他们当小吏,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不合适。

  楚浩也没有当回事。

  “那是肯定的啊,我也没有说不大材小用。

  这一点我也承认。”

  楚浩说的十分坦然。

  反正这也是历史假设,他楚浩说起来,完全没有顾忌。

  对于神州的封建王朝来说,任何一个帝国的读书人,那都绝对是稀缺资源。

  别说读书了,如果你在村子里面能认识几个字,那都会被人成为读书人。

  古代的文盲率,真的是太高了。

  这古代,这些读书人,可都是被当成是宝贝一样。

  你让这些读书人去官府里面充当小吏。

  这如果是当个写写算算的小吏,那还说的过去。

  如果是去当个武侯,那确实有些大材小用。

  而且,大唐的读书人虽然不多,但是也绝对不算少。

  这么多人都充实到小吏里面,那大唐的府衙顾忌也装不下。

  既然李二这么问了,那楚浩索性就把自己心中的假设,全都给说出来。

  他请李二坐下,然后对李二说道:“李叔啊,这个问题,算是一个问题。

  但是我说的也就是一个大概。

  古人如果真要这么做的话,那完全可以改进啊。”

  楚浩这么一说,李二顿时就来了精神。

  我就说嘛。

  楚先生你肯定有办法。

  好家伙。

  幸好我多嘴问了一句,要不然,你还不说呢。

  这样棘手的问题,如果是别人提出什么解决办法,李二还真不放心。

  但是如果是楚浩提出来,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哎呀楚先生,你就不要卖关子了。

  我这听的技痒难耐。

  你还是快说吧。”

  楚浩呵呵一笑。

  “李叔啊,其实这事儿,要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古人只要变革的彻底一些,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以前我不是说到过大唐吗?

  如果想要让天下百姓的孩子都读书,那仅仅有钱是不行的。

  你还得有教书先生吧?

  就像我这样的老师,那没有个几万人,根本就不够。”

  “这些教书先生,也完全可以归入到小吏里面,由朝廷发放俸禄啊。”

  这一点楚浩觉得,是十分正确的。

  外面的世界,不就是这样吗?

  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些老师加起来得有多少?

  少说也有几百万人。

  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的话,那大唐需要的老师,那也是得有大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

  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唐的户数虽然不多,但是大唐盛世一到来,那婴儿潮,可就开始了。

  一户人家,少说也有三四个孩子。

  甚至七八个十几个都是有的。

  因为孩子就是劳动力啊。

  孩子多,就是生产力的象征。

  这么算的话,其实大唐需要的老师,起码要十几万才对。

  楚浩这么一说,立刻就给李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激动的李二猛的一拍脑袋。

  “哎呀楚先生,好办法啊!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

  你说的对,天下百姓的孩子如果都要读书,那需要的教书先生,确实会非常多。

  就现在这些读书人的数量,可能都还不够呢。

  我明白了。

  楚先生你的意思是,把小吏的那些活儿,加以甄别区分。

  如此一来,就可以根据读书人所缠上的,给他们安置合适的活儿干。

  有大学问的,那去当教书先生。

  那些只是会写几个字儿的,就去当一般的小吏。

  给朝廷收税最为合适不过。”

  楚浩点点头。

  “正是如此。

  而且小吏的活儿,要分的更加细致。

  比如税收、河道、农桑、教学、治安等等,都需要加以区分。

  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当然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无论怎么区别,这些小吏,都是可以参加朝廷科举的。

  只有这样,才不会问题。”

  这一点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为如果不能一视同仁的话,那要不了多久,就会形成巨大的矛盾。

  有的小吏无人做,有的小吏抢破头。

  只要让这些小吏全部都能参加科举,那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已经算是朝廷接纳了他们。

  虽然他们只是吏,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同样是朝廷的官员。

  只不过权力大小不一样而已。

  这样的话,科举的变革,就能够顺利进行了。

  因为朝廷已经为这些读书人,找到了一条出力。

  能力强的,就继续学习新法,带到后面依然可以科举。

  能力差的,也能安身立命。

  而且,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这反而是一个机会。

  因为以前的书,很大啊一部分都被世家大族给垄断了。

  很多书你就是想读,那都读不到。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信息垄断。

  很多时候,并不是其他人不聪明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些书。

  但是新的变革开始,大家就都站到了一个起跑线上。

  大家都一样。

  你没有读过,我也没有读过。

  你可以读,我也可以读。

  能不能考上,全屏本事。

  这最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