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大明,朕不做亡国之君>第136章 大忽悠崇祯
  北京大学存在的真正意义,崇祯只是告诉自己的心腹们,这其中的厉害想必他们自己也清楚,定不会乱说出去,否则影响崇祯的大计,就得不偿失了。

  崇祯提前告诉他们,不单止是要他们帮着去筹备,还需要他们帮忙放出烟雾弹,迷惑朝上那些大儒。

  由于朝中那些大儒们,迟迟未见皇帝任命,也很着急,这么大的书院,这得多大的肥肉啊。

  先不说,可以入住大学里面的理想大宅,就光这海量的学生,就是巨大的财富啊。

  所有人都可以想到,能在这书院任一个祭酒、司业、博士什么,可以带出多少学生啊。这些学生就是自己的政治资源,谁看了不眼馋。

  要是能当个山长什么的,更是不得了,几千年来最大的一个书院的山长,这名头得有多大,想不不敢想,重要的是,这个书院是朝廷办的,跟那些江南私人书院,就两回事。

  加上皇帝说过,在此出去的学生,都会被朝廷所用,不管出去做什么小吏,只要运作的好,小吏成长为首辅,也不是不行的呀。

  门生遍布天下,这种美名谁不想要,还附加着巨大的利益,所以一些老儒最近都很积极出来,各种上奏,就是让皇帝和百官注意到他们。

  一个个都风骚无比,平时朝廷的事,只要不关乎他们,他们甚至都懒得侧耳,还常以长者姿态看待所有人。

  为了这块肥肉,连老脸都不要了,一大把年纪了,还去青楼和那些学子,吟诗作对,彰显自己的才华,好像在对所有人说:快过来,老夫就是这么才华横溢,这北京大学的山长非老夫莫属!

  朝堂上他们还时不时吩咐手下的虾兵蟹将,出来提醒一下崇祯:皇帝陛下,你看,这北京大学都建了一半了,也是该选夫子了,臣的老师,才高八斗,德高望重是山长的不二人选,臣还年轻,就当个司业、博士之类的就可以了!

  狗皇帝对这些人话里话外的试探,就笑得跟朵菊花似的,“诸位爱卿,不用急,朕知道朝堂上的这些人,是整个大明最有学问的人了,到时候传道授业,非你们莫属,现在我们重中之重,是眼前的科举考试!”

  这才让他们在朝堂上安分下来,但暗中却没怎么消停,不过只要不是烦自己,崇祯就很无所谓了。

  被烦的是谁呢?当然是崇祯的心腹们了,还要之前跟他们打过招呼,不然这些心腹大臣还真不一定知道怎么应付。

  作为名义上的东林党孙承宗、李邦华等,哪天不得听几轮耳边风!

  “孙阁老,你现在可是我们东林君子的标杆啊,现在我们东林当被陛下,咔咔乱杀一通,实在是势单力薄啊,你是陛下的心腹大臣,等帮我们江南人说说话啊,北京大学的山长一定要落在我们江南人的头上!”

  “邦华啊,你看你都做到军法司提督了,还不得是我们东林当出力,现在正是你报答我们的时候了,老夫人称‘江南一枝花’,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山长我就不要了,我就当个司业就行了!”

  ······

  对于种种不要脸的套关系,崇祯的这些心腹们。应对的也是深得他的真传,就一个字不要脸,“大言不惭”的忽悠他们,山长就是你张大人,然后转头又对李大人说山长非莫属,路上遇见个什么赵钱孙李,都说人家是山长,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一定要保密,这些都是我们在陛下御书房书案上看到的,上面就有你们的名字,你说舍你其谁?

  这些大伙都高兴了,好像知道了什么惊天秘密一样,对谁都保密,甚至还开始谦虚起来:老夫老了,山长就不指望了,还得是你来挑大梁啊!

  崇祯很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不然想让这些老骚包消停下来,那就难咯!

  时间很快就到来七月中了,崇祯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终于来了,虽然崇祯不怎么看好科举考试,但不可否认,在大学制度,没有彻底取代科举之前,科举无疑是大明百姓的唯一上升通道。

  也不是说这些读书人没用,相反,这个时代能读书到这个程度的,大部分都是有点实力了,像卢象升这些,不也是进士出身,谁能说他们没有才能。

  虽然这样靠读圣贤书,选出来的官吏,没有什么特长,比如说崇祯需要能设计桥梁的人才,这些圣贤书有吗?需要会指导耕种的人才,还是没有。

  这些人大部分有的,就是比较灵活的头脑,至于特长那些,不还得靠读其他杂书学来的,又比如卢象升,他是儒家学生,但他也会用兵啊,他的用兵手段,却是从兵家典籍学来的。

  又比如徐光启,他也是儒家门生,但他的工科知识,却是结合墨家经典和与西方利玛窦等人交流学来的。

  这些例子都在说明,儒家并不能配用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在崇祯看来现在的儒家更像是一门修德修心的课程而已,相当于后世的“思想品德”这么课程,大家都得学,但却不是像现在这样,占据这样的主导地位。看書溂

  否者不知埋没多少人才,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宋应星,这个人基本是科举无望的了,但谁能说他无才?这大明有谁能比他更懂得种地?

  崇祯怂恿心腹们麻痹那些人,也没有完全欺骗他们,说是给他们当夫子,就一定不会食言,毕竟“思想品德”只是一门学科而已,北京大学的学生都要有他们的主修。

  要是那些人知道自己将来只能当个“科任老师”,他们现在肯定开心不起来:陛下我们是相当唯一的如师如父的夫子,笼络我们资源,你却让我们当个“科任老师”,这不就是社畜嘛,来来去去还是个打工人,真是把我们忽悠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