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为王>第22章 再次留下千古绝对
  诗会进行到这里,众人也都没了心思再继续下去,心中不禁有些埋怨刘志起来,都怪他打扰了大家的兴致。

  景王殿下难得召开一次诗会,此次又是有这么多人来此赴会,本是大家交流学术、探讨己见的好时候,这被搅和得都浑然没有了兴致,还好今日还有其它收获,得到了楚师的传道,不然可真就亏大了。

  众人一同来到了一楼,姜玄逸留下的那副上联还高挂在正堂之上,看到此联,众人还不禁有些唏嘘。

  当初刚得知此事的时候,还有些不信,这天下岂有生而知之者,黄口小儿怎能有如此才学,即便是久负盛名的景王殿下在如此年纪也未曾有过这样的表现。

  几乎超过半数的人都认为他姜玄逸是巧夺他人之名,其实这种事在勋贵子弟之中并不少见。

  很多家财万贯之人为了追求名气,不惜斥巨资从他人手中买来诗词歌赋,假装是自己所做,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才名,甚至有些人家里养着一大批饱读诗书的才子,就是为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能拿出来一大堆诗词来充场面。

  甚至有些皇室子弟也会如此,有些王爷皇子为了增加自己争夺储君的资本,都会出书立传,甚至修史立典,但这真的是他们所做的吗?岂不闻他们身后有多少顶级的学究在出谋划策,可以说,那些王爷皇子除了能在这之中担当一个组织者以外,什么都做不了,而出书以后,王爷皇子的名却占了第一位,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时有发生。看書溂

  即便是景王殿下刚刚传出才名之时,这些勋贵子弟还都以为这位六皇子也是跟他们一样呢,故意为之,好为自己争夺皇位增加筹码。

  随着六皇子殿下年龄渐长,后来又封了王,这满朝文武都知道这姜玄林恩宠不断,这骗得了谁也骗不了皇帝陛下,因此大家才逐渐有些相信他确实有些才名。

  直至后来,六皇子成年以后,出宫建府封王,与外界接触逐渐变多,如此,他姜玄林真正冠绝天下的才名才终于被所有人认同。

  这自古以来,多是寒门贵子名传天下,流芳百世,那些真正诗书传家的豪门子弟反倒是少有名声,原因何在?

  并不是因为那些豪门子弟没有才学,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比得过人家几百年家族传承,无非是这天下人都不愿意相信罢了。

  这天下人永远无法接受家世比自己好的人,才华也比自己要高,他们只会诋毁那些豪门子弟,说他们的才学都是假的。

  确实,有一部分豪门子弟的才学确实是假的,但扪心自问,怎么可能都是假的呢?若真如此,他们又凭什么能传承百年千年屹立不倒,无非自欺欺人罢了。

  天下人只愿意看到底层百姓逆袭成功,却不愿意看到那些上层人士一路高歌,这是人的劣根性,自古至今全都如此。

  而姜玄逸今日的表现也算折服了众人,自此应该没有人会再怀疑他的才学是假的,不管今日他的言行是自己所悟所得,还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都改变不了他才学出众的事实。

  若是他自己所悟得,那他姜玄逸便是能够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大家;若是他从别人处学得,那也代表着他有着一位甚至数位顶级的学者大家来当老师,有这等老师时时教导,那他自己也成为一代大家几乎是必然的,或是现在,或是不久的将来,他的才名必将传遍天下。

  如此也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姜玄逸确实是出身名门望族,那么他的才名就不会被外人诋毁吗?

  这是一定的,自古文人相轻,那他以后能够名传千古吗?这就要看姜玄逸之后如何了,寒门贵子一时之名便可名传后世,而豪门子弟想要如此,便需要他这一生都不能泯然众人,只有全天下人都知道他确实才华出众,他的才名才不会被有心人所玷污,就如同曾经的景王殿下那样,携天下大势而来,你想污蔑他都没有人会相信。

  此时,一学子看着墙上的对联,脸色有些纠结,思忖良久后,一咬牙,还是开了口:“敢问楚师,此对真的有下联吗?”

  闻言,姜玄逸有些诧异:“兄台何出此言?”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话既已说出口,那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索性继续开口问道:“自公子留下此对至今已有月余,我等学子以及诸多大人都曾经讨论过此对,可惜却无任何收获。”

  确实如此,上联仅仅五个字,而姜玄逸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三才天地人”

  以数字开头,那么下联也应如此,可下联若是以其它数字开头,便无法用三个字呼应开头的数字,若是以三开头,则上下联一致,就失了对联的基本规则。

  因此众人苦思月余,都没想到什么合适的下联,甚至一点思绪都没有,众人根本找不到方向,越是简洁的上联越是不容易对出下联。

  其实这事本不应该去问他这个出题者的,自此地诞生此规矩以来,还从未有人去问出题者答案呢,读书人都是要面子的,这直接去问出题者,岂不是自认技不如人吗?而且,这样一来甚至把其他人也都捎带上了,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比不上这出题者。

  不过吗?今天的事情是有些例外的,刚刚姜玄逸向众人传道,众人以师礼待之,也就是说,现在的姜玄逸不仅是一个出题者的身份,还是众人的老师。

  而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既已传道,那这授业解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也是那位学子敢这样问的原因所在,这是一个学生再向老师求教,希望老师能够解惑。

  姜玄逸虽然不是什么好为人师的人,但既然人家以师礼待自己,自己就要负起责任来。

  真正的传道受业解惑或许他还做不到,但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这点事情他还是能做到的。

  “想要对出此对,其实更多的是需要一点点运气才可以,并不是诸位的原因,有时候灵光一闪便对出了下联,若要强求,反而落了下乘,这越想对出来,就越会陷入误区。”

  “下联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东西,比如说:三才天地人,一阵风雷雨。”

  “三才天地人,万光日月星。”

  “三才天地人,一日早中晚。”

  众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这下联虽说是对上了,也确实是对得很简单,是平时常见的事物没错,但是,但是……这也未免太简单了。

  对联是雅致之物,此三联虽说对仗也算工整,但这韵味方面差了可不止一筹,至少对众人来说,这样的下联是不能令他们满意的。

  姜玄逸看着众人,也是看出了他们对自己的回答并不满意,但他并没有解释什么,而是继续说道:“我认为对联和诗词应是同等之物,诸位皆认为对联雅致,我却认为这对联皆来自于生活,乃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想,那它就应该是雅俗共赏之物。”

  姜玄逸这番话也是为了给日后春联的售卖打个底子,这春联相比于文人墨客们来说的确是俗物无疑,先让他们这群人接受了这对联应该雅俗共赏的概念,那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起码不会有一大堆读书人跳出来说这春联有辱斯文。

  话虽如此说,但他好不容易得来的众人师的名头也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丢了,既然他们想要雅的,那便给他们一个好了。

  姜玄逸看着众人,等他们稍微消化了一下自己刚才说的话,面带莫名笑意的说道:“若你们对此不满意的话我这里就只还有最后一联了,不知道能否让你们满意?”

  “还请楚师赐教。”那学子感觉自己好像给姜玄逸添了麻烦,此刻听到他还有一联,赶忙抱拳开口。

  “三才天地人,四诗风雅颂。”

  乍听此句,众人还有些不明所以,似乎也是对不上吧,但很快,就有人反应了过来,毕竟众人都是饱读诗书的学子,此刻细想之下也知道了原由。

  不禁有些震惊的看着姜玄逸,这是何等的巧智才想到如此之对,此时还有几人不明所以,又不好意思开口询问,只得悄悄扯了扯身旁友人的袖子,眼神示意他告诉自己是怎么一回事。

  友人懂他的意思,用手指比划了一下,那几个人接到各自友人的提醒后不禁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四诗风雅颂没错,但这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合在一起不正好就是四个吗。

  这下联不仅对仗工整,韵味方面更是丝毫不输于上联,在奇巧这一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对,又是一副千古绝对。

  众人不得不佩服姜玄逸的才华,这要说此联不是姜玄逸所做,众人是有些不信的,以己度人,若自己作出如此绝对,是绝不可能让与别人的,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对子而已,更有可能是一个难得的名传后世的机会,读了一辈子书,有人图的是功名利禄,而有人图的却是那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吾等多谢楚师赐教。”众人再次对着姜玄逸躬身一礼。

  姜玄逸今日一行,可是完成了传道解惑的教学之事,若是再跟众人授了业,那可真就称得上一句名师了,不过现在对众人来说,姜玄逸也算得上半师了。

  日后凡是今日在场之人,见到姜玄逸不免要执弟子之礼,即便不以弟子自居,也要认下姜玄逸的传道之恩,但有所求,当鼎力相助。

  而这些人应当算得上姜玄逸的第一批班底了,尽管忠诚度不怎么高,但对如今的姜玄逸来说足够了,只要他今后足够强大,自有人会亲近自己。

  况且,姜玄逸也不需要他们的效忠,只需要他们成为他背后一种无形的资本就可以了,能够代表读书人的一种资本,将来若是与皇权产生冲突,这种资本可以帮他度过难关。

  “在下多谢诸位抬爱,天色不早,逸便先行告辞了,日后若有缘,我们再相聚。”姜玄逸今日收获不小,本意是来此看看书,这里的书几乎快要被他看尽了,本打算全部看完之后,以后便少来这里,以免这么早暴露身份,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多的事,但总的来说,姜玄逸是赚到了,也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楚公子且慢。”景王见姜玄逸要走,不禁开口挽留。

  “景王殿下不知还有何要事?”姜玄逸诧异六皇兄留住自己干嘛,万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怎么办。

  “不知公子愿不愿意与玄林同行?”景王倒是不怕会暴露九弟的身份,有父皇在背后挡着,没人能查得出九弟的身份。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正好姜玄逸也想与六皇兄接触一番,如此正好。

  “好。”听到九弟愿意与自己同行,景王也很开心。

  景王环视一圈,朝着众人一抱拳,微微颔首道:“今日本王招待不周,还请诸位多多担待。”

  “景王殿下客气了,我等多谢景王殿下今日来看顾我等,此等恩情铭感五内,不敢忘尔。”众举人学子对着景王一躬身,游子在外,能得王爷挂念,还能亲自来看顾他们,众学子自是无比感动。

  “吾等能得景王殿下邀请,是我等福分,得景王殿下看重,我等今后必当潜心治学,报效朝廷。”在这京城乃至整个楚国,众所周知,能得景王邀请参加诗会的学子必是才华横溢、学识过人之辈,能得景王看重邀请,自是他们的荣幸,至于那刘志,只因为景王不知道他平日里的所作所为,今后,他再也不可能得到景王殿下的邀请了,自己众人也当引以为戒,不能小觑了天下人。br>
  众人想到此处,不禁又看了看姜玄逸,不由得有些感叹,自己等人苦读多年,也抵不过人家天赋异禀,这能被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人还真是令人羡慕啊。

  景王再次对着众人颔首道:“本王先行告退,尔等请自便。”说罢便转身带着姜玄逸离去。

  “吾等恭送景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