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为王>第46章 兵法兵策
  姜玄逸没打算跟他们浪费时间,看样子他不说也没人说了。

  姜玄逸沉思了片刻,对着在场众人说道:“我有一策,请诸位倾耳。”

  场中众官员立刻正身端坐倾听,就等着姜玄逸说话呢。

  姜玄逸见此不由得叹了口气,真是操碎了心。

  “诸位,这些豪门子弟自幼生活优越,见多识广,读过的书见过的事想必比那些寒门子弟要多得多,既如此便考他们兵法兵策吧。”

  众官员闻言不禁面面相觑,还得是九皇子殿下啊,论起敢想敢干、胆大妄为不做二人想。

  自科举制度出现以来,经历了很多代的完善才变成了如今模样,诗词、杂学、律赋、经义、策论等等都曾出现在科举的考场上。

  楚国随前朝制,会试共分三场,中间转场两次,每场三天两夜,共计九天六夜。

  第一场考杂学,以史书、经典为主,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等等为辅,考题量极大,虽然都是填空题和简答题,但是能在三天中把题做完的考生几乎没有,得到满分的更是从未出现过。

  这一场考试的结果对最终的会试名次影响不大,主要目的在于筛选,许多学子在这一场考试中会因受不了压力而选择弃考,甚至有些学子会把自己考死,当然,这些都是少数,考官是想通过这些题来考验学子的综合能力。

  几乎不可能有学子能答得上来所有的考题,一定要有所舍弃,否则根本答不完题,而如此大的题量,很多学子考到最后都会头昏脑胀,脑子一片空白,如此,考官就可以通过试卷的答题情况判断学子处理政务的能力如何,因为身为官员,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是极多的,如何保证自己大脑的清醒?如何提高处理政务的效率?都是为官的重中之重。

  第二场考经义,考的是学子对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的理解,这个倒是好说,但可怕的是还要考经义注解,那可是数倍于原文的书籍,几十万字,学子们不仅要全部背下来,还要理解透彻。

  所以说,封建时代,读书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光是买这么些书就不知要花多少钱,还要请名师教导,越是有名的老师束脩便越高。

  所以说寒门难出贵子,没有大量钱财的供给,读书都难,而想要参加科举,甚至金榜题名,靠的就是天分了吧,没有钱买书看,再怎么努力,《论语》可以倒着背下来也没有用,连最低的童生也考不上。

  第二场考试相比于第一场比重稍微重了一些,但也不是最主要的。

  会试最重要的便是第三场,考的是策论,考的是学子们对于治国之道的理解,这就很宽泛了,提升国力、发展经济、教化民智、应对天灾、处理人祸、解读时务、理解实策等等都是会试的考试方向,而究竟要考什么,就看主考官愿意考什么了。br>
  而这也是所有考官们最看重的一场考试,它基本决定了学子们的会试名次,而第一、二场考试的作用就是,当两位考生的策论在考官眼中不相上下的时候,前两场考试的结果就会影响这两位考生的名次了。

  而考生的会试名次极其重要,它会直接影响皇帝在殿试后给考生定最终名次,决定了学子能不能成为进士,一个名次的差距就决定了一个考生的一生,封建时代,进士和举人的差距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能跨越这道鸿沟的举人遍数历史也是少之又少。

  一场考试甚至能够影响未来朝廷的格局,影响的是未来国家的走向,所以,作为出题者的主考官才会慎之又慎。

  而姜玄逸提出的考兵法兵策的建议是开了历史先河的,历朝历代从未在会试中考过兵法,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建议,在场众人谁也无法决定,必须禀报陛下才行。

  若是真的采用此建议,那么他们这些人就都没有资格做考官了,因为他们自己都不通兵法,又怎能判断考生们答卷的优劣呢?

  至于拒绝姜玄逸的提议,众人想都没有想过,凭借姜玄逸的身份,没有合理的理由谁敢拒绝他,而这项提议无论是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合乎礼法的,只不过之前从未出现过而已,所以,究竟要不要采用此法就要由陛下来定夺了。

  对此,身为主考官的吴贯中没有任何的不快,本来就是被推上来背锅的,这个锅没有背上就已经是万幸了,至于其他的,他已经不多想了,能做一个打下手的就可以了,若是做得好能挣一份功劳最好不过,没有功劳也行,他这个年纪还有什么所求的,只要于身后名无恙便好,其他的便不多求了。

  没用多久,关于姜玄逸提议考兵法兵策的奏折就送到了楚皇的面前,楚皇看过以后,沉思了许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科举的每一点变化,对朝廷的影响都很大。

  尤其此事甚至会造成未来朝廷文臣和武将的巨大变化,它的利弊现在还很难说清楚,既然是姜玄逸提出的,那么楚皇很愿意听听姜玄逸对此事的见解。

  “李贤,宣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三位爱卿觐见,另外,让逸儿也过来。”

  “遵旨。”

  三位丞相看到姜玄逸的身影出现在勤政殿就猜到这位九皇子殿下又搞了什么大事,因为事情紧急,所以并没有通过三省,而是直接把奏折递到了楚皇这里,所以三位丞相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逸儿,会试策论一卷你提议考兵法兵策,把你的想法说给朕和三位爱卿听听。”

  这时,三位丞相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不得不说,这位九皇子殿下总是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三位丞相到没有第一时间就发表意见,到了他们如今这个位置,已经不能光凭喜好或是初印象就判断一件事情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整个国朝的走向,言行举止都要慎之又慎才行。

  因此,他们也很想听听姜玄逸提出此项建议的原由,然后他们才能去分析利弊,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